• 21

請教關於劇院及兩聲道共用喇叭的問題

我的狀況跟你一樣
後來買入門的綜擴後
單獨讓綜擴推
我覺得跟環擴聲音沒有差很多
後面就把綜擴賣了
我本來就看電影為主
因為預算關係不想再往上加

另外你可以試看看換線材
對於聲音的特性也會有差

你要買最好喇叭跟喇叭線帶著
然後自己常聽的歌也帶著去聽
這樣比較容易找到你要的
Bear4212 wrote:
所以我一直想問,頻譜(恕刪)


"好的頻譜不一定會有好聲、但糟糕的頻譜絕對無法得到好聲" 所以既然有共識一個頻譜的呈現它不會只是喇叭、前端、後端、線材所造成而是整間空間內的物品包含裝潢格局等的總合~~那我想很多人還是會很想知道一件事,糟糕的頻譜到底是整間空間中的哪一個環節造成的,因為到頭來換完喇叭接著換前端換完前端換後端,換過一輪後還是沒有得到滿意的頻譜.......那裝潢、空間、擺飾!!! 到底是誰的問題, 頻譜只能告訴你你的這些器材在這個空間內的結果,但這結果是這間空間內所有物品造成的,而造成頻譜糟糕的到底是誰....頻譜卻無法告訴你,不是頻譜不可信而是頻譜也無法給出一個答案,我該換掉什麼!!!這個最迫切的問題
paul10623 wrote:
我是樓主,首先感謝很(恕刪)

聲音不夠清晰空靈、不會起雞皮疙瘩
這2點在音響規格上是看不出來的,就前面其他網兄有提到
買音響不是在買電腦只用等級去看,不然也就不會有規格等級看起來一樣但價錢差很大,建議樓主還是把喇叭拿去搭配試聽看看,比較一下加後級或綜擴,跟現在的聽起來有沒有差別,個人認為其實8300A(或其他這價位帶)
在聽歌上應該就會比你現在的好聽
來插花一下!!
我也覺得喇叭最重要,換過後差異最大~! 當然口袋越深,相關配件換的就會越高級!
版主~主要還是聽線上的數位串流平台,大多聽流行樂,個人覺得不換喇叭就是+購DAC或+後級了!
以版主想提升的感覺,依一般市民(像我)要一次跳到中頂位還真是會好好猶豫了!
如果是我聽流行樂,因該不會買到頂位! 還是建議版主實際去聽一聽,量量預算!
就常說音響是一個坑,如何換都會覺得不夠,當你有500萬時,你會想開雙B,當你有5000萬時,妳會想開馬或牛!
依李老闆可能對產品較了解,建議你一次到位,但是價格就要看你是否可行!
其他一些網友站的立場因該都是精打細算的一般市民想法!
我看了一下~RZ730 單推 M16 因該還可以,M16無法玩Bi-AMP,所以是我會先+USB DAC !
你說到重點了,頻譜不會告訴你那裡出問題、但會忠實呈現結果,所以更要去找出原因。
而有誰又能明確說出,聲音不好是因為擴大機?
玩音響絕非純粹比財力,更要細心與耐力。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玩了2~30年還保有最初熱情;有人2~3年就退燒了。


舉例來說:
你用一張衛生紙檔在一邊喇叭的高音單體前面,用耳朵聽,有時可以聽出差異、有時卻又不能聽出差異。
但你用麥克風量測,它可以正確告訴你那隻喇叭高音有衰減甚至還可以量化,我想這已經是很重要的訊息了。

聽感高頻不足,所以開始狂用銀線,結果既無改善高頻、中低頻又明顯與先前不同。然後責怪銀線不好,開始亂換其他設備…這種例子層出不窮。
正確解答也許只需要改變喇叭的擺位或是空間過於軟調,稍微調整室內擺設,這些完全不需要花錢。
最重要的是當你擁有量測設備時,喇叭擺位精度可以縮小至mm級,這些調整差異頻譜都會忠實的告訴你。

Bear4212 wrote:
"好的頻譜不一定會有...(恕刪)
Mr.SHADOW wrote:
你說到重點了,頻譜不(恕刪)

所以慢慢說到"重點"就算初學者買支麥克風,就算頻譜量測出來,對於接觸到音響的7成人士根本沒有任何幫助,不要把所有玩音響的人都當成"武肺高燒"重症來看待,你不得不承認......接觸音響的7成甚至8成人士沒有辦法從一支麥克風或一張頻譜中找到他們"迫切"的問題 "誰出問題"了,話說回來頻譜在你家量測漂亮,你整套拿來我家也不見得漂亮,因為你自己也不得不承認 頻譜是音響器材加上空間中所有的要件的總合,所以不代表喇叭、擴大機自己好不好聽的要件,所以要不是把同一套音響搬到自己的空間內跑過一遍你根本得不出最終的結果,別人的空間是別人的空間自己是自己的,最難改變的莫過於生活空間沒辦法像獨立視聽室那樣想怎樣就怎樣 當然這還不包含某些人對於同一個頻段凹下去覺得好聽,有些人卻覺得要突起來才好聽,音樂就是這麼因人而異~~~~~
paul10623 wrote:
我是樓主,首先感謝很(恕刪)


我的經驗是這樣,一般環擴都是大廠很多工程師反復驗證和測試的產品,性價比都是最高的,一台2-3萬(就算4-5萬),有Streamer, preamp, power amp(還是7/9/11聲道)又能處理影像,轉換解析度和數位轉類比輸出等等,簡直是太神奇了,所以一般綜擴如果要聲音明顯比環擴好,一樣錢的話我覺的不容易,如果要更好,要花比環擴多幾乎是確定的。

Revel M16我覺的很不錯,大廠出的在聲學上都有一定的講究,我聽過搭Hegel或Moon都很好聽,其實也不用搬喇叭去,就找有在賣的去聽店家的搭配也可以,不過要稍微問一下搭配的線材,從電源線到喇叭線都要,常常有很大的差別。
Antus wrote:
我的經驗是這樣,一般(恕刪)

我的經驗跟你是相反的,就是因為環擴功能太多,而無法專注在2聲道聽音樂的感覺
所以相同的價位在聽音樂上,反而是綜擴較容易發出感動人的聲音
也就是樓主要的聲音空靈、起雞皮疙瘩哈哈
nike6453 wrote:
我的經驗跟你是相反的(恕刪)


這一定的,環擴功能多,相對元件成本也高,能用在主聲道放大的預算剩多少?
paul10623 wrote:
(恕刪)最後,還是很謝謝熱心的大家幫忙,想回到實務層面:
假設我現在器材鎖定好了,就是找一台有bypass功能的綜擴
除了帶喇叭去直接試聽,做聽感的篩選之外
還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初步篩選,例如從規格上?
來確認這台機器的DAC? 前級? 後級? 明顯好過現有的AV擴呢?


實務層面上就是bypass綜擴,至於為何大夥開頭依你的情況三秒鐘不假思索要告訴你是綜擴

你想要知道的我寫在這篇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9203
================================================================

耳聽是最好的: 所以要廣結善緣,老闆能配合你,網友願意讓你去府上,甚至帶器材去你家。

至於你講的如何確定機器的規格眉角,這個問題要化為文字敘述,我只能簡單講一些重點

1.了解廠牌歷史背景規模(這與你的荷包很重要)
2.箱內腹內照(了解廠方設計的態度,當然有些是用障眼法包裹的容後再述)
3.音量控制能另行採用級進電壓、電阻設計(含微型ic封裝)控制的,而非以改變資料訊息的

基本滿足這三條件,你選的機器二聲道表現大抵都算比av環擴優秀很多了,至於泛D/A流程這一塊比較強調山頭技法,難以一言蔽之,能順你耳就好。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