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請問,為什麼在音響上都會認為同軸好過光纖?


99m06002 wrote:
現成馬上就可以做了...(恕刪)


有點好奇

uDAC可以用來當DDC?

我之前買時他的同軸只有輸入而已說!
SANSUI AU-20000/TU-9900 SonusFaber HomeConcertino

99m06002 wrote:
現成馬上就可以做了...(恕刪)


我用 macmini usb 輸出到 audiolab mdac
再從 mdac 的 光纖,同軸數位輸出 各拉線到另一台 dac(聲音品質不差),直接用萬元的耳機聽,聽不出差別。

如果說聽出一些差別,我是相信。
但如果是明顯聽出差異很大,又一個好聽,一個難聽,又明顯少了很多東西,我是認為是系統有部分出問題了。


股海神經 wrote:
我用 macmini...(恕刪)


其實我用CDP直接光纖跟同軸輸出到M-DAC聽,說真的我也聽不出來有什麼差別!!
永遠不滅長征魂!!
我是覺得系統能不能回放出差異是首要條件...

小弟自己的系統沒甚麼調整,DAC 耳擴也不過是2~3萬元級的東西

同軸 光纖 USB 說實話差異有限,這非常挑戰耳力


可是在音響店聽老闆調整好的相對高端的系統

接電腦USB跟CD PLAYER的同軸,那種差異性根本就不需要甚麼金耳就聽得出來
c93w96 wrote:
我是覺得系統能不能回放出差異是首要條件...

小弟自己的系統沒甚麼調整,DAC 耳擴也不過是2~3萬元級的東西

同軸 光纖 USB 說實話差異有限,這非常挑戰耳力


可是在音響店聽老闆調整好的相對高端的系統

接電腦USB跟CD PLAYER的同軸,那種差異性根本就不需要甚麼金耳就聽得出來
..(恕刪)


你這段描述,我是相信。
但你聽出來,並不一定是 usb 線跟同軸線品質的差別,而可能是整個系統一致性的問題。

CD  是 16bit/44.1K 錄製的,CD player 放音也是簡單的 16bit/44.1K 的速度直接讀取資料就同軸線放出去了。
用 PC usb 放 CD 的 16bit/44.1K 格式是可能完全不同一回事。
usb 送給 dac 取樣頻率就可能很多種,如果有 44.1K或 88.2K 可以選 那還好,萬一播放軟体或音效晶片不支援44.1K, 直接轉換成 48K/96K/192K 輸出,那問題就大了,不同速率又沒有倍數關係的取樣頻率,那播放器就要重新取樣,取樣的後果就是高頻不見了,音場不見了。
用 pc usb 設備要很小心,甚至用 PC 光纖/同軸 輸出也一樣,44.1K 的音樂檔如果PC直接強迫用 48k/96K輸出,一般設備聽不出差異,好一點的設備應該是聽得出來的。

其實就算是 pc 也是用 44.1K 的頻率丟給 dac, pc 播放器軟硬体怎麼轉來轉去,我們也無從得知
因此 常常貴森森的 PC + usb dac,效果反而不如一台簡單的 CD PLAYER。

股海神經 wrote:
用 pc usb 設備要很小心,甚至用 PC 光纖/同軸 輸出也一樣,44.1K 的音樂檔用如果PC直接強迫用 48k/96K輸出,一般設備聽不出差異,好一點的設備應該是聽得出來的。






請教一下股海兄

PC 用網路線, hdmi 線輸出, 您有比較過嗎 ?

畢節望族後裔
ai_0301 wrote:
PC 用網路線, hdmi 線輸出, 您有比較過嗎 ?
..(恕刪)


我沒用過這種組合,所以沒試。HDMI 有電視數位輸出,應該可以試試看。
倒是有一台 apple TV3, 剛用的時后,還覺得很方便。
但最後發現它那個光纖輸出限定在 48K,就冷掉了。
有稍為花點時間比較 apple TV3 光纖 48K 跟 macmini 光纖 44.1K, 用 CD 44.1K wave 檔去比較,其實也難聽出差異,我的設備耳朵都不良。但還是有點聽得出來 apple TV3 的高頻音場像是少了。
光籤跟同軸感覺差異不會很大
個人感覺會不會是器材的問題,光籤線有沒有受損有沒有折到,光籤線跟發射器接受器間有沒有緊貼,器材有沒有撞到個發射器接受器角度有沒有跑掉
ai_0301 wrote:
請教一下股海兄 PC...(恕刪)


剛跑去用 mac mini HDMI 輸出到 電視,電視 光纖輸出回到 audiolab mdac, 跟用 macmini 光纖直出 mdac. 簡單聽了一下下,沒什麼明顯差異,還要再聽仔細聽才能確定。


提醒一下:
用 macmini 作訊源的人,在 "其他"工具箱里,有一個 "音訊midi 設定" 的程式,這個應該是要設定一下每一種聲音輸出設備的輸出取樣頻率,如果音樂檔是 44.1K, 那輸出頻率應該是要設成 44.1k。如果音樂檔是 48k/96k/192K 的話,也是應該要選一個比較好的頻率輸出。
我因為用的是 audiolab mdac, 面板上會顯示 位元數/頻率(光纖直出我設成 24/44.1),比較不會弄錯。



ps:
早上又聽了一遍,mac mini + mdac + alessendro m2 耳機。
HDMI 輸出到電視,電視光纖回到 mdac. 跟 mac 光纖 輸出到 mdac做比較, 我還是比對困難,難聽出差異。

也用了 44.1K 48K 去比對,唉,真累,其實 44.1k/48k 的比較,對我來說,就已經很累了。有些歌,44.1k 聽起來高音包圍感比較好,但有些 48K 聽起來反而溫暖。有興趣的自已測看看,我是有點沒辦法。

股海神經 wrote:
HDMI 輸出到電視,電視光纖回到 mdac. 跟 mac 光纖 輸出到 mdac做比較, 我還是比對困難,難聽出差異。





辛苦啦 !

題外話, 一個邏輯思考
各位若是賣同軸發燒線的製造商,出廠前會否跟假想敵 光纖 or 它牌同軸 比對 ?
如果想標榜 "超級發燒" 要賣貴一點

那聲音能跟光纖一樣嗎 ? 東西都是製造出來販售獲利的,不是慈善義賣
畢節望族後裔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