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請教關於劇院及兩聲道共用喇叭的問題

01器材搭配 切記喇叭至少貴過前端50%
否則會有人氣沖沖的莫忘中出你
Revel M16評測數據與圖表

M16是一對相當不錯的書架揚聲器
但樓主始終沒說出覺得哪裡不足
是搭配環擴聲音不夠好,或是低頻不足?
如果純直通是沒分頻給超低音的
singoxd wrote:
我也是兩聲道跟劇院共(恕刪)

很有價值的經驗分享!

1. 很好奇用像B-90這樣不到3萬元的DAC綜擴和X4200環擴聽音樂差異是否明顯? 音質和音色差異為何呢?
(如軟/硬、冷/暖、鬆/緊、細膩/粗糙、低頻量感、力度、音場、清晰度、定位 .....)

2. 有無試過X4200環擴pre-out直入B-90後級? 音質與音色和B-90差異?
(為證明B-90的DAC+前級 & X4200的DAC+前級之差異? 若差異不大是否建議買後級接環擴pre-out即可? 或建議DAC+前級等級要夠高否則會與直接使用環擴內建的DAC+前級差不多?)

3. B-90+Mini-2是第一套,那第二套組合為何? 和以上第一套的音質與音色差異為何呢?
PY8888 wrote:
很有價值的經驗分享!1(恕刪)


1.
B-90W聽音樂當然還是比較好的
跟X4200W比起來會更有力道,尤其是低頻的衝擊感明顯提升
在小音量聆聽時的三頻分布也都是B-90W比較均衡
細膩度跟解析度我個人覺得X4200W好一些
不過這也是因為解碼晶片的差異
我後來換上獨立的USB DAC之後
就是B-90W全面勝出了


2.
X4200W PreOut給B-90W的Direct in當然有試過
不過我都是在劇院模式下才會這樣接
在純兩聲道音樂撥放時,我個人認為綜擴在音質跟音色上都有相對優勢
用X4200W當解碼+前級當然也是不錯聽的
但是音響性就弱了許多,聽什麼都軟軟柔柔順順的,動態上非常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不過癮、不驚豔,但是聽起來舒服也是很OK的


你考慮的點也是我當時考慮的點
所以在我買了獨立的DAC之後沒多久
我就把B-90W換成純後級了(Accuphase P-4200)
P-4200具有RCA與XLR的輸入
可以透過切換來共用後級與喇叭
不過當時我的DAC也是有音控,所以才能夠省略掉前級
當時玩過的DAC有Marantz HD-DAC1、Teac NT-503、阿仁DAC5
這等級的DAC已經比環擴本身的還要好很多了
邊聽邊升級玩下來,其實大多也都是甜蜜期


3.
其實也沒有所謂的第二套組合
我玩音響都不是整套整套換
我都是一個器材玩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才會選擇升級或是更換
有時候是喇叭有時候是後級有時候是前級有時候是訊源等等
所以我也沒有很明確說第二套是什麼
不過留到現在的只有當時買的劇院
兩聲道則是幾乎換到面目全非了...XD
PY8888 wrote:
很有價值的經驗分享!1(恕刪)


如果現在有意入手類似機型,DA&T的Q16質感表現跟過去的相近價位含解碼擴大機不可同日而語,值得試聽看看
PY8888 wrote:
很有價值的經驗分享!1(恕刪)

我是樓主,首先感謝很多人,熱心的聚焦在我的問題,提供建議、想法給我參考
加上自己爬文,我發文的目的也大概得到解惑了
也很感謝 PY8888大大一開始就很有邏輯的統整我的問題,雖然整串文後面歪的很嚴重@@

再來我想說的是,我開宗明義就說我是很菜了,但我也是盡所能的有邏輯性的整理我的疑惑
也有去做點功課,但我始終不是專業的
有些大大,多次提到"我不懂我想要的是什麼"
沒錯,我的確不懂,如果我什麼都懂,老實說我也不需要來跟各位請教,而且我也不是一張白紙的來發伸手文
如果站在"專業"的你們面前,我提供的資訊不足,只要跟我說,我都很樂意去補足
但真的沒必要什麼都不說,就拿我什麼都不懂,來互相戰來戰去,一點實質意義也沒有

至於有人問到
我聽音樂的音量:在onkyo 聲音顯示方式為Absolute下,數值55~60左右
哪裡不滿意:
我在前面的回文其實就有提到,我覺得音場好像不夠大、聲音不夠清晰空靈、不會起雞皮疙瘩
但就一個菜鳥我,提這些形容,我覺得沒太大參考價值
因為我可能形容錯誤、我可能環境弄得不好、我可能喇叭擺位弄得不好、可能我的音樂來源品質不佳
可能的因素太多了,這都不是菜鳥我能一一去排除問題的
但我這篇文章想了解的,只是如果以上沒問題的前提,想增加音樂性該怎麼做,如此罷了

還有問到預算:
因為一開始我的目的就不是要大家幫我挑機器或選機器
加上我根本就不知道,我需要哪方面的器材,所以一開始就沒設定預算

最後,還是很謝謝熱心的大家幫忙,想回到實務層面:
假設我現在器材鎖定好了,就是找一台有bypass功能的綜擴
除了帶喇叭去直接試聽,做聽感的篩選之外
還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初步篩選,例如從規格上?
來確認這台機器的DAC? 前級? 後級? 明顯好過現有的AV擴呢?
1. 請問你是聽那首曲子覺得不夠空靈 ?
2 單純以M16的頻譜和uaudio 的試聽評論來看,這組喇叭應該不是以空靈見長的喇叭
3 Onkyo 也不是偏 空靈的擴大機

你可能需要的是適應,帶喇叭去試是OK, 但若真的或會讓你覺得空靈夠的擴大機,恐怕代表的是低頻驅動不足



paul10623 wrote:
我是樓主,首先感謝很...(恕刪)
我覺得帶喇叭去試聽、立意非常好,可讓用家明顯感受差異。
但同樣的設備在別處好聽好聽、在自家不一定會一樣。
回頭找賣家看是否能商借回家聽看看、如果真是跟李老闆買的那最好,
這樣可以請他帶個不同價位的試試。
不過最好還是能否請你拍個視聽室正面全景照片給大家看看(畫簡圖也ok),有時擺位重要性會比砸搶來的大。
空間是最貴的音響器材,這決非玩笑話。
Mr.SHADOW wrote:
我覺得帶喇叭去試聽、(恕刪)


所以我一直想問,頻譜圖是 音響每一個環節 前端、後端、喇叭、線材、電源、空間、裝潢、擺飾下所總結的產物也可以說是總和的結果,那....就算分享者PO出的頻譜圖再漂亮,除非整個空間包含空間裡面的內容物一起買,不然~~~~那條漂亮的線的實質意義客觀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音響這東西跟耳機不一樣。

音響為何到了一定水準,不會再因砸錢就會有太多長進?
究其原因,大多來自擺位與空間。
喇叭間距若太小、不會有音場 ;間距若太大聲音會單薄。
喇叭左右與後方不給它空間、音場會沒深度、低頻會糊不Q彈。(靠牆設計的喇叭除外)
喇叭中間有太多障礙物、人聲與樂器定位會飄忽不定。
上述的調整有些也會影響各頻段量感分佈,並且這也只是稍做舉例,要細談寫個3頁也不夠。
為什麼我左右聲道頻譜要分開檢視?
想想如果左右聲道頻譜差異過大,聲音會好聽嗎?喇叭要做出廠前的配對的道理也在這。

在這我只能回答你:
好的頻譜不一定會有好聲、但糟糕的頻譜絕對無法得到好聲

Bear4212 wrote:
所以我一直想問,頻譜(恕刪)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