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如果是個人工作室的產品,音質勝過百萬等級的品牌音響,你會買嗎?

「音質」是絕對的,是可以量化量測的
「音色」才是客觀的

回到樓主的原問題,工作室的二十萬產品在音質方面要勝過品牌音響的一百萬產品=不可能
看看各家品牌音響,為了追求品牌精神所代表的極致而投入的研發經費,這就不是個人工作室有辦法做的事情。
退個一百步講,個人工作室能夠自己開發新的線路設計的,也是幾乎沒有,最多就是配對跟發燒料件而已。真的不要太小看品牌廠商在研發上投入的資源。

然後談到「音色」,覺得工作室產品會比品牌音響好聽的狀況,這個比較有可能發生。但是基本上那也是遇到搭配或調整得不好的百萬音響。百萬音響可以動的變數太多了,搭得好的狀況下,一樣可以讓搭配得好的二十萬個人工作室產品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不過音響本來就是個人聽得爽就好的事,喊著越級挑戰其實跟吹口哨走夜路沒啥兩樣,壯膽而已。
標題:如果是個人工作室的產品,音質勝過百萬等級的品牌音響,你會買嗎?

樓主這是個假設性問題,若是假設為真,問大家會買嗎?(看來似乎是問大家有沒有品牌迷思)但是很多人直接質疑這假設不可能為真... 這似乎不是樓主想問大家的(看中文語句)。很多人回答中也透露出品牌信任度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CP值或許不一定高(音響似乎講CP值就不對),有時候,CP值低也是件好事,可以帶出特殊感。就跟大家都容易買得到,那就不稀奇一樣。

話說,若是個人工作室可以做出音質勝過百萬等級的品牌音響,沒多久後,這工作室就會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後賣這工作室的"品牌"百萬音響。到頭來,說的都是同一件事.......

shadowlandyu wrote:
標題:如果是個人工...(恕刪)


感謝回覆
其實問題就這麼簡單
大大也點出另一面向的思考
現在很多個人工作室的東西反而比品牌的還貴呢
我覺得用新科技新材料量產出來的產品
其C/P值會遠高於手工品
而通常到百萬的頂級音響不可能是量產的(少數除外)
手工喇叭到20萬的能不能勝過百萬的品牌叭是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哪一對
如果喜歡20萬的手工喇叭
又怎麼可能會去選擇百萬的品牌叭
音響這東西還是喜好大於素質
到了一定的等級之後都是看個人偏好
而且其實很多1/5價格的品牌叭
在一定的條件下也都是常常樂勝五倍身價的喇叭
我覺得這很正常
聽什麼歌~用什麼空間聽~搭配是什麼等等

我這樣應該不算踩人吧?
不要貼我標籤喔~純粹路過喇賽~
其實自己喜歡就好了,論聲音個人覺得accuphase比mcintosh好上一些,但我就是喜歡藍色的大眼睛,accuphase的指針跳的太激動了。看著藍色大眼睛聽著音樂喝杯咖啡,感覺就很好。若要感動個人覺得看演唱會的影片更讓人感動些,如eagles hell freezes over每次看都令人感動,phil collins finally the first farewell tour paris前面打鼓的那一段也讓人情緖高漲,adele的皇家亞伯廳現場演唱會,讓人聽到adele那強大的power。我只是提出一個比較不用花錢,卻可以得到更多感動的方式。加上了視覺,器材上的差異就可以減少許多,就好像去音樂廳聽alban berg quartett farewell concert 的世界吿別最後一場音樂會,加上了視覺就是與cd不一樣。國家音樂廳如有戶外演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就像德佛扎克百年那次的戶外演出,怎麼就是讓人感動萬分,在家中不論是耳機或是音響都找不到那個感覺了。
lingo1388 wrote:
沒有這種東西.(已...(恕刪)


附議, 不能再同意lingo1388更多了。音響產業不像運動鞋產業,在越南、台灣等開發中國家製造,再貼個勾勾或是三條斜線就可以的。音響產業這塊鞏固的領域,是聲學理論、技術(獨到的技術)、經驗累積、美學層次、和多少懂得聲學理論的發燒界樂友共同堆出來的。個人不認為什麼個人工作室做出來的產品可以達到音響大廠的規模經濟並且可以打趴百萬級音響。
不論大廠或小廠,二十萬勝過百萬絕對一堆,以同一呎吋空間音響配置來說,便宜十倍的音質比較好是可以的,但為何可以賣貴十倍,甚至百倍,就是人們"覺得"貴百倍的音響聲音較好。

客觀上來說,其實就像其他產業如 汽車/時裝 一樣,便宜的沒好貨,貴的也未必比較好,貴到一個地步是玩錢多,但音響更是更小眾和主觀,如跑車也要有副好引擎因為真的跑不上,而音響竟然可以配個特性差的單元扮高級。

現代電子/電磁/物料器件品質和勝能己經比幾十年前進步得多,要獲得高音質的代價己比幾十年前低很多,此消彼長,現代人生活己較少接觸要求更高的古典音樂,也不注重聲樂訓練,其實對音響的要求是下降的,所以商人可操作的情況更高,像買車的人不知車速是甚麼,那車的性能就是業界隨便說說便成(音響市場就是如此)。

因為所謂高價音響界太小眾,其實所謂大廠其實在大眾消費圈來說也只算是個人工作室而己,現在更是IC化網絡年代,例如DAC,用隨便一粒不太差的DAC就不會出劣聲了,像蘋果電腦內的DAC,和高價的分別可以說是少之有少,更多是廠商自行在輸出攪一堆劣化,美其名叫音色。

近十年因為大眾音樂水平變得更低,一堆對岸所謂發燒歌手,一聽就知是錄音室制作的超自然不和諧音質,而歐美業者為賺對岸錢也把自己的音響調得更適應這種所謂味精歌曲,真正的音響是要舒適和諧中性,所以音響越來越差,很多歐洲音響公司都賣給對岸,是因為歐洲有水平消費能力的人都不買,或轉玩更專業的監聽用專業音箱,例如RME和Genelec的就是合理價格好音質的代表,他們的產品在儀器測試也是表現得很好。

cheonglee wrote:
近十年因為大眾音樂水平變得更低,一堆對岸所謂發燒歌手,一聽就知是錄音室制作的超自然不和諧音質,而歐美業者為賺對岸錢也把自己的音響調得更適應這種所謂味精歌曲,真正的音響是要舒適和諧中性,所以音響越來越差,很多歐洲音響公司都賣給對岸,是因為歐洲有水平消費能力的人都不買,或轉玩更專業的監聽用專業音箱,例如RME和Genelec的就是合理價格好音質的代表,他們的產品在儀器測試也是表現得很好。...(其餘恕刪)


這個一定是要加分的啦,而且也把自己一個月的廣播量濃縮做一次釋放好了
GenelecGenelecGenelec

我最近每天都要聽的歌,就是老王樂隊與Line in Studio合作的一期節目
尤其最後的那一首,網址 https://youtu.be/GDHOtal8bbM?t=2566
這是在練團室的現場收音表演,比較粗糙但有生命力

至於目前全球音樂〝工業〞
據我所知都在北歐的幾個國家發展得不錯
像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等等
這樣的趨勢,似乎多年來也與音響圈的走向有某種契合度,蠻有趣的啊
時代在變
以手機來說...
蘋果手機已不再是創意神話
各家的安卓跟iOS旗艦機
價格越墊越高
品質有越來越好嗎?
科技進化的成果是全世界共享的
而音響越到一定的程度(價格)之後
價值也越接近瓶頸

DAC的確是一項科技進步的指標
買一台電源分離式的大陸土炮
就有不錯的效果

而擴大機線路原理基本上都一樣
所以才有個人工作室的發展機會

音場要宏大
音響器材元件就一定要做左右聲道的配對
而喇叭單體的配對規模
當然是資金的一種裝備競賽
1千萬跟1億的資金所做的Sorting配對
當然就分出高下
其他像擴大機內部的原件也是一樣的道理

屏除品牌迷思
消費者相對比較相信歐美的調音技術
這是文化底蘊的原罪

有點離題了
有機會再來聊聊台灣個人工作室
有那些直接關注的店家好了




cheonglee wrote:
不論大廠或小廠,二...(恕刪)


簡單來說民眾越來越窮,消費力減低,也沒什麼時間去跑音樂會啥的,大概也只有跑電音趴而已。

那些歐美音響大廠都虧錢,虧到後面當然是被中國買走,就算他們不買,那些音響品牌也是倒掉,很多歐美音響品牌,後面的金主多是控股基金。


之前有在買的時候,有些店家會自己進個人工作室音響,我是還沒有玩到那邊,有的還不錯,算小眾市場。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