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天龍 馬蘭士 2016 高階新機資料


PM-11S3 + NA-11S1 我只能在網路爬文研究,這裡找不到可以試聽的地方,有找到代理商全新的貨,只是價格一點都沒有降,真是很硬,真的要好好考慮。


Monte920 wrote:
NA11S1即使已...(恕刪)
恩~~~沒錯,最近11系列雖然絕版停售,但因為取而代之的PM10 & SA10系列價格漲太誇張,而且PM10的放大電路改用D類,以至於不少海內外的馬迷對於D類的聲底有著先天聲音上的隔閡心裏,先不說台灣內部市場Marantz本就是小眾市場,在海外PM11s3的二手價竟然也都不減反增,甚至惜售~~~ 價格硬的很....就是因為PM11s3是Marantz最後一台AB類的旗艦綜擴,小弟本來想再買一台PM11s3來玩Bi-AMP 但實在難以尋覓,價格更是難遇到漂亮的,langusl大喜歡的話.....有緣就趕緊入手吧


langusl wrote:
PM-11S3 +...(恕刪)
langusl wrote:
PM-11S3 +...(恕刪)


不知道你住哪裏?我們在美國試聽機會也不多,大多自己研究以後就網購了,反正如果不滿意再賣,所以美國二手市場活絡。

就算沒有試聽,Marantz這兩台應該不會讓你不滿意,主要問題在於價格。NA11S1二手蠻多的,價格較容易比較,折扣也較大。PM11S3就難找二手,但在美國全新的都還有,要買是可以,但也都是很硬的原廠定價。我找了好幾個月,找到一台展示機,是原價的55%,還有原廠三年保固,算很幸運!

如果真的要花到像PM11S3的原廠價,其實還可以選擇不少其他牌很優秀的擴大機。所以除非你PM11S3拿得到折扣,否則你還可以多逛逛。
Bear4212 wrote:
PM10的放大電路改用D類...(恕刪)


Marantz自己也很隱諱,最早看到英國waht Hi-Fi這樣寫,國外一陣譁然討論
印像沒錯的話,不但是switch power,內部用橋接的設計來增加功率輸出。
可能馬粉覺得設計不Hi-end吧? (非指音質,也不代表自身立場,勿反應過度喔~~~)

走D類設計,全平衡,再做橋接?
哈~~其實小弟自己也還沒機會試聽PM10,雖然有認識的音響店 PM10 & SA10都已經現貨放在店裡,不過因為視聽室還沒有裝潢好所以老闆也還沒有機會開箱試機,老闆也告訴小弟開箱一定會找我去,而且也會請我般我自己的PM11s3與NA11s1去與PM10來個大PK,老闆自己也很好奇這次PM10到底差在哪邊,只不過就像流出的那些國外評論一樣,D類特性愛的很愛不愛的很排斥,小弟2015年要投入PM11s3之前也是搬著我的BS244到各家音響店去試聽每家老闆口中那些比PM11s3還優秀的擴大機 其中就有幾台是知名廠牌D類的,但不管是甜度、細膩度就是略為粗曠 人聲感情也少了不少 就是沒有PM11s3那種細膩、甜美感,當然...動態、力道D類是無庸置疑的,聽起大編制與當多聲道後級只有"爽"而已 ,不過音樂生活不是只有一種類型...有時候你必須為了各種音樂類型而做一些退讓找出一些平衡點,話說回來~~~這次Marantz到底可以把以前的SC7前級的細膩甜美為D類後級加多少分很多人都很好奇,只能等待我所認識的那音響店視聽室趕緊完工落成,就可以揭開PM10的神秘面紗...


luxor_w wrote:
Marantz自己...(恕刪)
Monte920 wrote:
不知道你住哪裏?我...(恕刪)


中國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淘寶,天貓,京東,再加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基本上的購買模式也很接近美國了;這幾天我突然覺得我好像是傳說中的 鍵盤車手,PM11我找到兩台,一台100%原價,一台視原價的70%,這個讓我很糾結,而且PM10又貴了PM11約63%,這時在是進退兩難,新的貴到不合理,舊的也時在有點舊,不過這種糾結也是一種樂趣,其實我發現購物研究的樂趣,往往比買到東西的樂趣持久的多。
Bear4212 wrote:
哈~~其實小弟自己...(恕刪)


D類「技術上」會粗聲,因為功率元件一直開開關關,開關間要設Dead time,以防止元件同時導通燒毀。所以波形長這樣。較B類還明顯的THD%



但這是技術上,實際上人耳可能無法查覺。
D類做大功率,增加功率元件數目後更難克服dead time,高頻率開關元件配對不容易,dead time難降低。A/AB類力大聲粗的特性,在D類一樣甚至要更特別設計才能克服。
但D類功率元件操作是全開,跟A類一樣,驅動力不差。且D類效率利用好
花時間花精力尋尋覓覓自己喜愛的一樣物品或事情雖然很辛苦,但那種辛苦在之後獲得成果時會讓你更珍惜當下的努力甚至讓你擁有更多的體驗與回味,我在音響之路上其實從沒有羨慕那些有錢人所謂的一步到位,畢竟從0~100中間可以體驗的事情才是自己需要自己慢慢去琢磨體會的事,這樣音響玩起來更有味道更有故事性...

小弟每年年初到年底都會省吃儉用...等到年底時就會努力做功課去評估自己想進階的器材到底值不值得去買....這樣的忍受、等待、學習、購入最後享受成果....真的很棒

langusl wrote:
中國其實也是一個很...(恕刪)
小弟好奇...這樣的Dead time 不會造成耳朵聽到音樂時的基誤差嗎??雖然每段波型之間的Dead time很短,但每一段都會既定出現Dead time在耳朵聽到的整首歌就一定會有感受...

在劇院所呈現的環境特效來說不會呈現這麼多的細節...但音樂的連貫性就比劇院電影內的環境音更著重音樂波型的完美與連貫性才對啊??
luxor_w wrote:
D類「技術上」會粗...(恕刪)
這就不知了。

但從CD開始數位時代,音樂訊號早就已經不是線性,是方波鋸齒波。



這麼多年下來,大部分人已經習慣,是不是線性連貫已經沒差? (僅是假設)

下面是PWM dead-time,取自論文(不班門弄斧了)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