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數位思維的音樂世界 Densen B-275 & Marantz AV8801

這台因該比他的NP-30好~~光是八字差頭改成現在的插頭可玩性就增加!!
可惜已有DAC~~買這台會浪費他的DAC呀!!

ai_0301 wrote:
熟悉 DLNA 數...(恕刪)


仔細看定位在入門機的 NP-30 24 bit/96 KHz DAC 就覺得怪怪的 ?

宅爸印像裡,日系 Net Audio player DAC 至少 192K 起跳

好在大哥 Magic-6 Dual 24 bit/384 Khz DAC 出馬, 暫時打趴日系機
數位音訊可升頻到 384 Khz, 規格不俗 !

Cambridge, Pioneer, Anthem 這幾個牌子 音色都相當中性,強調高解析 無音染.

不一定符合國人 "濃" 的口味, 建議買家要試聽




u811038 wrote:
這台因該比他的NP-...(恕刪)
畢節望族後裔


哈 ! DAC 神話破滅

拜數位流科技的便利, 宅爸經常切換
>Pioneer AVR 32 bit/192 KHz DACs
>Denon DLNA music player 24 bit/192 KHz DAC
>Philips BD Player 24 bit/192 KHz DAC
以上每家都有 Audio R&D 紮實的底子

今天再換 Bit streamer AC Ryan 高清機, DAC 不詳, 大概 24bit/96 KHz 之流
反正幾千塊的高清機皆為廉價版的 DAC, 但高清機解碼能力 接近 PC

還在研究聽感 .....
漸漸覺得 DAC 角色越來越不重要 ? 差異不如預期 X 1.5
也許以上 四家 DAC 都是平價, 表現一般般
宅爸沒見識過真正 Hi-end Player 的 DACs

USB/DAC 也許好過 筆電音效卡, 宅爸沒玩這一塊.

聲音好聽與否
(1)空間極為重要 X 10
(2)再來是訊源等級, 高解析,優異錄製 檔案,聽來會有顯著差異 X5
(3)前級 一台粉棒的前級如 B-275 可以決定 音色,音場,底噪 X5
(4)喇叭重要 ! 動態,頻寬,解析,音色,音場 尤需和後級搭配. X 10

畢節望族後裔


週末按慣例 做功課

藍光鑑碟 是一片不錯的 Blu-Ray 測試片


影音有許多選項 供用家把玩測試

宅爸覺得新奇的部份 摘要一下
(1) 以大編制音樂當範例, 提供 兩聲道 vs 5.1 vs 7.1 體驗
空間好 兩聲道可經擴散 產生半圓形包圍感 vs 7.1 則是 360 度全圓包圍

宅爸提過 DTS-ES music 潛力不容忽視

(2) 聲道測試 非 AVR 那種 機械音, 它以鋼琴 最高 -> 最低 key sweep
(前輩提過 喇叭若是大雜燴, 跨聲道等於在換鋼琴 )
同一系列的喇叭 則聽來是一台鋼琴 由 7 個方向發聲

按 : 影像部份 測試項目也十分豐富

有興趣的樂迷 可以買一片來參考
畢節望族後裔


剛看完 蝙蝠俠前傳 3
每回賞完 DTS-HD movie 就順便留著 Bit streamer & AVR 繼續聽多聲道音樂

兩台機子搭配,一條 hdmi 搞定 7.1 192 KHz/24 bit 實在是方便

看到港仔 BDP-103 開箱, Android Remote App 已現身, iOS 稍後上市

宅爸在想, 若對音樂性要求高些, BDP-105 兩顆 32 bit DAC 應該是目前值得等待的機仔
1) 聽兩聲道 雙 DAC 後送給 前級(綜擴)
2) 聽多聲道 則 hdmi 串流給 AVR (如宅爸的 SC-57 五顆 32 bit DAC)

3) 不喜歡 AVR 攪局,也可以透過 BDP/DAC 傳給 前級(綜擴), 聽兩支喇叭就好
主要是 bdp 能解 DTS/DSD/192K ...... 幫助甚大
Densen B-275 四組 RCA out 可以並聯 8 支喇叭 (7.1)
作用 : 大幅改善 BDP 中低階機 音樂的韻味

(2)因為 AVR 帶 Room correction, channel balance....etc
若以 BDP DAC 輸出, 除了抓狂的 8 條線
又要 BDP/DAC -> AVR/ADC -> AVR/DSP -> AVR/DAC 多跑一個迴路
So AVR 等級夠 建議直接用 AVR/DAC 即可

iOS or Android Remote app 一統 BDP/AVR 操作介面.

2013 能見到更便民的數位流機仔.
畢節望族後裔


再調整一件事

將重低音消失掉,視聽空間完全見不到像 SW 的東西
拉一條 220V,8 平方米, 40A breaker 專電,整台 SW 移到器材間內
您猜對了 ! 沒有水電三人組 宅爸根本動不了 106 Kg 的 Sub2.

玩家交流時 會一臉狐疑 .......
皇帝位四週的喇叭看來都乖乖的, 這破錶的 LFE 哪來的 ?

晚一點再跑一下 PBK calibration.
SW 移位 空間頻響會非常顯著的改變.

PBK 粉強喔 !
宅爸刻意把麥克風放到 4m X 3.5m 小空間 看 PBK 如何回應
Target curve 立刻將 50 Hz 以下 大幅衰減, 只保留 60 Hz 以上低頻.

宅爸主人廳的 Target curve 低頻則無限下延 不做衰減.
畢節望族後裔


透過 laptop 運算, PBK 先驗證 SW 序號後開始測量, 5~10 點自選


校正過的低頻 20~250 Hz 平滑到完美, 2.0 vs 2.1 聽感幾無差異 !
因為無感, 聽兩聲道 宅爸索性就關閉 SW

電影特效 or 少數測試級音樂 (e.g Vivid Audio) 借力 .1 LFE 無縫下潛 才需要 SW

<Idea>
比較考究的樂迷若買小顆的 DSP SW 如 Paradigm SE,
可利用它 模擬主聲道擺位 檢視空間頻響變化,找出最佳擺位.

畢節望族後裔


哇 ! 玩音響果然無底洞

SW 拉專電時,一併將先前 Anthem statment M1 mono 換成 40A breaker (vs 20A)
聽 2.0 席琳狄翁-All The Way A Decade Of Song
那個低頻又變化了, 下沉的相當誇張

畢節望族後裔


宅爸將視聽空間內所有 NAS 移走, 放到無人+通風樓層去
因為空樓層沒在用電,頻寬也無其它網路器材分享 反而帶出 專電,專頻 效果
NAS 輕微的風扇噪音一併消失

訊源距離變的非常遙遠,傳輸速度變快,聲音沒差

建議樂迷們 NAS 可規劃在 Remote place.
畢節望族後裔


多聲道不論 DTS or DD 當測試片擁有不少優勢

宅爸聽到一張測試專輯依順序
(1)空間特效, 電影特效
讓大腦熟悉各喇叭配置,頻寬/動態表現 & 空間關係
(2)生活噪音 .....人們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比對喇叭原音重現能力

大腦經過簡單磨合後, 接下來就是各種風格的音樂 (仍以 DTS 錄製)

循序漸進帶入 美聲&美樂 , "大腦解碼器" 運作的更有效率
不詳店家會否採用這類 DTS-ES 專輯 Demo 其商品 ?


近日宅爸剛收錄完 Top of the pops, 1964~2006 經典 Rock pop,43 Albums, 20G 合體
標準數位流發揮的舞台, 一台 iPad(iPhone) 滑來滑去的高效率,
快速通過 音樂時光隧道


當年 Luka 是聽 LP

畢節望族後裔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