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1大推shark線, 完全的表現出U1的速度感, 並且低頻到位,敲擊感非常的明確,泛音又多又滿,人聲與樂器完全分離.....U1雖然只有1.5萬--->shark喇叭加電源線超過了1.5萬,超越了本體但是非常值得! 還有別忘了換冷處理過的紅銅璧插. 聲音又好一大截. PS: 我的喇叭內線全換了6N,solen電容, 吃速度感吃上癮了
書桌系統的chario STAR SAT之前賣給好友(因為工作時聽音樂都不是太專心),把十幾年的S520又拿出來聽,因為空間大了,就不放在書桌上,暫時用板凳當作喇叭架放在電腦桌一段距離,可以聽到正常的音場了,將整個系統當作Airplay+網路電台專用機,特此標記一下 -

1. 音源 - ALAC(16bit 44.1khz)
從MAC(MBA+DIY MAC)+ iPhone 5s + iPad Mini 隨時可透過 WIFI 傳輸AIFF / ALAC / MP3音樂檔。
2. 主機 - Raspberry Pi + Volumio
本來給主系統用的Raspberry Pi,雖然音質很細膩,但對於我一二百G的iTunes音樂庫無力處理,所以專門當作Airplay接收端,與Volumio內建的網路電台。
3. USB線 - 品嘉音響送的銀USB線
4. DAC / AMP - 谷津U1
5. 喇叭線 - 古河 fs-301 + mogami no.3104 bi-wired
6. 喇叭 - Usher S-520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另外也很慶幸有人把經常被鞭的S520拿來當喇叭市場指標,與Chario Star Sat這種差了8倍以上價位的進口貨比較還真有看頭,得知樓主最後還是選擇捨棄Chario更是凸顯S520超值的一面,雖然不見得是輸在實力差距而是價差,但還是很高興有人能夠有耐性地在搭配器材和線材上做變動來證明喇叭之間的差異性,這也證明在買喇叭上的預算其實不用太高,擴大機方面才應該下重本
現今因手機科技的崛起,新音響族群更加年輕化,所用的空間與預算也越來越有限,組一套入門小型音響已逐漸成為常態,像樓主這種專業性文章正是現代音響消費族群所欠缺的,它告訴我玩音響的正確理念應該循序漸進,還是先從入門器材玩起才能夠徹底了解高檔器材的好壞,一次到位才省錢的觀念已經行不通了,但願樓主能夠在財務容許的範圍下繼續放出這種造福消費者的文章
pc207 wrote:
樓主要賣S520回...(恕刪)
二位網友說的都是我的理由。
S520沒多少殘值,賣了也沒多少錢,不過已早有主力拉吧AE1 Classic :p
而S520根據不同前端與擴大機,會反應出聲音的改變,它的價位作為比對其他喇叭實力很有參考性。另外主力聽的音樂是爵士樂與英式搖滾,S520對於英式搖滾的表現,我自己是覺得很不錯。
主要是我在家工作,工作聽音樂時其實沒有很專心聽音樂,主力喇叭還是臥室裡面的AE1 Classic。
當初賣掉chario STAR SAT,也是因為朋友很想買這組chario STAR SAT + U1,但去訪價後喇叭價格漲得有點離譜,所以乾脆就把喇叭以低於當初買的價格少許讓給朋友了。
其實當年網路不發達的年代,買S520真的很難找擴大機,所以常被鞭。但發現U1之後,覺得谷津的聲音跟S520倒是有種互補的作用... U1稍暖稍厚的聲底中和了S520稍微尖銳的聲音,以二萬內的價位的話,個人覺得算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前提是要能喜歡S520這種比較瘦亮的聲底的人,畢竟S520怎麼搞,也不可能溫軟鬆後。
預算二萬內,如果U1買二手的話,包含了DAC-AMP-SPEAKER,應該還有錢買支稍好的耳罩耳機,因為U1連耳擴也有了,真是二個國產好物!
PS. 近日會升級主系統的DAC,對音響搭配有興趣的朋友也可看看這個心得
我的新音響系統之漫漫長路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