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益 wrote:有沒有影響,只要A/B TEST就是一翻兩瞪眼.就看願不願意親身試一下了. 寧可網路上戰翻天, 也不願意實際聆聽測試, 有幾個可能:1. 音響店離家較遠, 專程跑去試聽太麻煩.2. 不方便借到線材聆聽測試, 也沒有熟識的燒友可交流.3. 有基本能播放音樂的器材就夠了, 沒必要在線材上花錢.4. 聲音有變化都是腦補, 心理作用, 實際上沒有改變.5. 理論上就不可能有改變, 不用浪費時間試聽.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寧可網路上戰翻天, 也不願意實際聆聽測試, 有幾個可能: 7, 廠家連基本網路常識都沒有一沒通過標準, 二標箭頭沒過標準就像汽車修理廠跟你推一瓶沒過API 也沒過SAE的機油加進你的車子一樣在熱縮膠標示箭頭有什麼誤解
沒辦法,像一堆人玩數位黑膠就是情懷,音頻重放在現代數位資料處理技術上就像用飛機跑小車速度,理論上網絡線的"地"可以做成噪音影響音質,但現代電腦系統要做成這個效果的訊噪比想必會先把電腦做成異常,如果想HIFI的話為何不走WI-FI,不過HIFI廠家又會硬說WI-FI有無線電雜訊。十多年前的電腦地線會有高頻雜音影響音頻是事實,當時一堆DAC用USB接電腦都很有問題,但如果今天廠家攪不好藍牙接收的噪音真的可以閉廠了,我不是說一堆不到二百用大陸山寨晶片的藍牙喇叭,我說正常用高通方案的廠商。。。實際上音頻重播最大問題在最後一米即空間在加上 "電聲" 轉換,就是喇叭,首先空間就是昂貴但不是廠商能控制,電聲就很簡單,一分成本一分貨,技術也是大廠專利,小廠也鬥不過大廠成本控制,黑心廠只能在無關重要成本低的位置如線材腳架做手腳,但是這樣黑心化只能做成音響越來越廟宇化,本來科學的東西卻變成信念宗教。
大概各位可發現所謂信者恆信不管什麼線,什麼原理信者都會像拿著香在拜是否要掏錢當信徒跟著走,看你自己畢竟很難改變他人信仰色香味俱全,心靈的安慰或許真能讓音樂昇華那都是個人的事,不予置評但公眾討論科學的事,別胡說八道就好
要靠蛇油線賺錢的店家也太笨了點.一條定價1萬2的線,再打個七八折,是能賺多少?真還不如,找幾個單體,做個木箱...弄一隻才幾千元的麥克風,免費的軟體,出來幾張圖,那才薛的多...而且還不容易有地方可試聽.這樣的經濟規模差多少!!!
大維0840 wrote:這不就老實叭的製造跟...(恕刪) https://www.audioholics.com/product-awards/2023-product-of-the-year-award-winners/#toc-h2-13有本事就出國比賽囉,看看RAAL ribbon絲帶高音、Mundorf AMT氣動高音,Purifi鯊魚鰭邊低音、SB Acoustics Ceramic陶瓷低音,Scan Speak Revelator低音在不同人手上表現有何不同。對了,分音器和箱體記得要自己想辦法哦
其實各位在爭執這個網路線CAT5 / 6 / 6A / 7 / 8的同時, 台灣的一些 ' 始作俑 ' 的廠商, 已在去年開始測試CAT8.1 / 8.2更先進的乙太網路線了...USB線材也一樣, 當歐盟好不容易強勢要求APPLE在他的手機平板採用 USB Type-C端口的同時, USB標準協會相關的廠商, 已研發出USB 4線材和端子, 未來靠這1條線,除了能提供最高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 可傳輸8K影像,甚至連電源線都省了, USB-4要把各種傳輸需求「 聲音、影像、資料、電力傳輸 」一網打盡, 簡單來說,以前要電源線、音源線、影像傳輸、網路訊號線,現在只要1條USB-4就能取代。.預期今年,最早推出USB 4產品,提供新的傳輸介面的公司,會是台灣華碩、宏碁、微星等筆電廠商....今年若USB4標準推出成功,將成為未來的超級傳輸介面,也將帶來巨大的換機潮;可不光是換手機或音響線材和介面...詳細資訊及來源, 請各位尋閱今年1月的財訊' 經濟週刊...等相關報導WIFI不一樣? 數發部好不容易搞定WIFI 6e的相關規定, 又出現 WIFI 7了( 可同時二個頻道)藍芽呢?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於2021發布了藍牙核心規範– 5.3版本。2023就又發布了5.4規範, 然後? 然後去年底就有科技廠商(Infineon)推出Wi-Fi 6 / 6E和藍牙5.4二合一解決方案....以我狹隘的認知, 只能說那些仍努力銷售4.0藍芽音箱的廠商會真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