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Marantz NA11s1 數位與類比的最終團圓

小弟也是QNAP T419PII 而DLNA的軟體是用Twonky這套,至於反應速度小弟覺得很滿意

Qmusic小弟初期也用了一個晚上就被我排除了,之後爬文Twonky評價很不錯就改用Twonky到現在,您參考看看不過話說cybastar大您入手NA11s1了嗎??

小弟這幾天因為NA11s1改變放置地點離電腦有些遠,所以沒有繼續在用USB-B連接電腦,而又不太信任電腦內建的光纖轉換於是找到4年前小弟有天無聊亂花錢而入手的的一支掌上型DAC耳擴 MERIDIAN EXPLORER USB DAC,這支DAC當時用沒多就就擺在防潮箱沒在用過,這幾天想到就把它翻出來接在MacMini上當成DDC在用光纖送到NA11s1去解碼,想不到只是用iTunes播放而已就被那種升級感給震攝住了.... 原本已經聽習慣NA11s1直解WAV的我 卻可以連聽兩天的iTunes 可見~~經由電腦軟硬體播放變數實在大得嚇人


cybastar wrote:
個人覺得NA11S1...(恕刪)

Bear4212 wrote:
小弟也是QNAP T419PII...(恕刪)


從以下網頁最後一句:

http://www.stereophile.com/content/marantz-reference-na-11s1-network-audio-playerdac-measurements#VvGoUAV6gmOPK62g.97


Overall, this is superb measured performance, though it looks as if the best performance—by a very small margin—is obtained when data are streamed from the computer via USB rather than via Ethernet or S/PDIF. I have no idea why that should be the case.—John Atkinson


看來USB的表現應該會比DDC還好一點點才對,看能否把電腦的USB用個HUB接過去DAC。
我若入手應該會是用NB開iTunes經USB放歌,坐沙發上用ipad選歌。

但對我來說,應該是追求FILTER 2 修飾過的人聲。
這音染有點像鹽巴,加一點可提味。
都已經是加料過後的訊號,其實量測上的少量差異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機器還未入手,就算入手也打算入手日規機(價格較划算),因為我已有100V的隔離變壓器(目前只給日規AV8801前級用,還有三個空位)。
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小卒
石渡建當初在NA11s1推出前還因為USB-B的干擾隔離問題延遲上市過一次後來整體調音與隔離問題解決後才由他本人放行,有此可見USB-B應該不錯才對,但舊電腦本身、播放程式本身、USB線材本身的長度、用料、品質、隔離等等問題都會造成使用USB-B播放結果的差異,所以要用USB-B來播放除非電腦、播放程式、USB-B線材等級下功夫,話說回來...反正這台網路DAC的播放、解碼、傳輸的玩法方式這麼多可任由玩家挑一項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玩,可在操作便利與音質取捨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cybastar wrote:
從以下網頁最後一句...(恕刪)
如果是聽itunes了話應該可以直接用airplay功能
airplay輸出選項裡面直接選NA-11S1就好了



聲音還不錯
電影原聲帶都順順聽很好聽
你的名字 海洋奇緣等等 我都是這樣直接聽
小弟剛買NA11s1時就是Airplay在聽歌,只是iTunes改版越改越慘就......
話說Marantz其實有推出一系列的專屬示範SACD,內容大致上為爵士、藍調、人聲等音樂精選,整體的錄音品質與歌曲選擇真的很棒,只是現在已經不好買了,製作這一系列的示範SACD是一家專做HiEND音響大廠示範SACD的STS大廠,小弟今天去逢甲吃完晚飯想說去附近的古典爵士唱片行逛逛看看能否挖到寶,那家唱片行的老闆是出了名的古典音樂專家,在這方面也有不少門路所以常有些這類稀有好料會不定時出現.....這一兩年其實常去逛逛走走但也都沒找到過,今天真是幸運被小弟給一次挖到三張寶!!

目前雖然只有7、8、14、15th與40週年紀念 但還是很開心了...努力繼續把全套收齊

tosca0222 wrote:
如果是聽itunes...(恕刪)

剛從Fujiya離開,又試了一遍。
前面USB_A可以接iphone 16/44輸出(天限),Sony黑磚/pioneer XDR-300/手機等無法輸出,但同樣插在旁邊Sony TA-ZH1ES沒問題。

聲音又聽了一遍,CD品質檔案撥放聲音很優美,不是哪種偏厚(糊肥),也不是瘦(硬尖),簡單說就是不用人捧也聽得出高檔的聲音。
不過這台對高清檔案(hi-Res)撥放有很明顯的差異,很多SACD/高清隨身聽根本差異不大,這台的確能展現Hi-Res的優異處。

前提是要「真高清」Hi-Res的檔案,不是格式是高清或檔案夠大。
這次試聽

e-onkyo購買,DSD128格式 鈴木勲 (Isao Suzuki) – 入魂の“アヴェ・マリア”


Mora購買 24/192Flac,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 Coda
(Adobe audition頻譜分析,錄音直上90khz,10k-90k電平值一路平直無衰減)



耳機輸出非強項,跟sony TA-ZH1ES比更顯。Sony這台Hi-Res播放也很強,但聲音走向不一樣,有機會好好試聽這台。

luxor_w wrote:
前提是要「真高清」Hi-Res的檔案,不是格式是高清或檔案夠大。



你這句話很有意思. 接著你這句話,我要指出幾點:

1. NA11S1只能用USB-DAC轉DSD檔(如dsf),但無法轉SACD的DSD訊號. 若要直接解SACD,請買SA8005/SA14S1/SA11S3/SA10.
2. SACD可以用特殊設備(如舊版PS3)抓出ISO檔,再轉成dsf. 我為此買了PS3來試著轉SACD,轉出來的ISO再轉dsf. 聽起來比原本的SACD直接放聽起來感覺較乾一點. 顯然這種dsf檔跟原片還是有點差距. (PS3放SACD時經過HDMI出來的訊號是PCM的,不像Oppo經過HDMI的訊號是DSD,所以轉出來的ISO也許是PCM? 然後再轉回dsf? 無怪乎聽起來音質有點變?)
3. 很多SACD它的母帶也不是"真高清",或是原始DSD母帶. 如果是2000年以前的錄音肯定不是,是唱片公司轉的, 而2000年以後的也不一定. 一般而言,像LINN, Channel Classics, Pentatone, Hyperion, RR這幾個唱片公司出的肯定是是母帶真高清. Decca, DG近年的錄音也肯定是真高清,只是是否原母帶是原始DSD還是PCM? 則不得而知.
4. 但不論如何,其實不管原母帶格式如何,只要錄音夠好,就算你買16/44.1檔,經過NA11S1一轉,也是超享受的!


讚要七次才能表達。音響後輩我剛買一台NA8005展示機,還沒收到。不知道能不能超享受了。謝謝大家的分享。
恭喜! 如果記得沒錯的話, NA8005前面的USB是可以播放隨身碟裡頭dsf檔的,單單這點就比NA11S1方便多了!
NA8005還支援把Dsf放在NAS裡面用DLNA去串流播放......
Monte920 wrote:
恭喜! 如果記得沒...(恕刪)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