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番外篇:超音波麥克風矯正耳機)製作特性差異音訊、體驗聽感

MiPiace wrote:
139140...(恕刪)


很好聽,女孩歌聲真甜。

沒有不敬的意思,
每個人喜好不同、標準不同,
我喜歡用90db聽這張俘虜。
謝謝MiPiace、JohnTitor、luxor_w、宅男工程師、ghleu各位給的回饋跟建議,趁記憶猶新,整理了心智圖如下,目前有十項在雷達幕上:

請大家幫忙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修正的地方,接下來將著手模擬方法的開發。

也謝謝139140F與 yngwiemore 後來提供的部分,因為還在消化中,若有進展再加進來。

(修改更新:加上damping factor)
139140F wrote:
沒有不敬的意思,
每個人喜好不同、標準不同,
我喜歡用90db聽這張俘虜。

你這首曲,動態真的很大,後段低音要唱得好,要有很的的喇叭.
我目前的系統,要播這首歌,受限的是喇叭,我倉庫只有八吋書架型的喇叭。如果裝一對 altec 604e 15吋同軸,後段的低頻應該可以唱得好。
管機,因前後兩級放大比都不是很高,以我倉庫用的 el34單端而言,前級放大20倍,後級更少。放大倍數小,聽大動態音場不容易拉開。我覺得問題在音場,音域的廣度,至於響度,力度,應該還好。

你挑的這首,是電影曲,這要在家裡重播,難度太高。
比我去年去看 鈴芽之旅 還難,我在電影院看,對音樂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回到家裡播看看,實在難重製。喇叭低頻下不去,人聲也難跳脫出來。最大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喇叭,不是管機,當然管機音域會變窄,這架構問題。
其實如果聽完現場演奏,或電影院聽完主題曲,留下美好印象,想在在家裡重製,我想是很困難的 ,代價很高。我在家裡跟本辦不到,空間不行,設備不行,家人不行,鄰居也不行。


今天錄了一段 alla turca,
極舊的mac mini + 2000元的陸製 DAC + el34 三極模式 單端管機 + 2萬元的家庭劇院用8吋桌上型喇叭。
管機功率因爲三極模式的関係,頂多 3.5W, 也只是普通的 EL34 單端,有興趣可以聽看看。
我錄製用的音量,只能在隔音甚佳的倉庫裡聽。
139140F

👍管機的音色就是美

2025-03-15 13:27
139140F

這張應該是阪本龍一的現場選集,非電影原聲帶,我買了黑膠聽了又多買了一張不打算拆。

2025-03-15 13:44



阿祥回覆,他耳朵為憑實話實說,性情中人
yngwiemore wrote:
先把低頻 的音量調到適中的音量,你就會發現他的中音中低音 是軟弱無力,這就跟PBDDAC問題一樣,想把音量開 大聲讓中音中低音的力道能夠顯現出來,但整個低音無法下沉混濁整個音場...(恕刪)

這段敘述非常有意思,我將阿祥與您的錄音初步進行頻譜分析如下:

(上:阿祥,中:yngwiemore,下:頻譜相減)

頻譜相減紅色是您的錄音能量較強的地方,藍色則反之。因您的錄音的底噪較低,沒有音樂的地方會是深藍色。請觀察橫向條紋,這某種程度代表了頻率響應差異。

放大前20秒如下,比較清楚:


先把低頻 的音量調到適中的音量,你就會發現他的中音中低音 是軟弱無力」:
對應到您的錄音中40~200Hz能量較強,低頻調適中,中音例如1kHz左右相對會變弱。加上於2k、3.5kHZ左右各有藍色橫紋,表示這些頻段還會更弱。

想把音量開 大聲讓中音中低音的力道能夠顯現出來,但整個低音無法下沉混濁整個音場」:
這也呼應了上一段敘述,若刻意拉高讓1k~5kHz聲量上來,勢必40~200Hz會更強,有可能感受到混濁。

對於混濁這聽感很好奇,也將您的錄音跟Tidal源檔比較:

(上:Tidal,中:yngwiemore,下:頻譜相減)

上半8k~20kHz大片藍色是底噪不同,可忽略不看。可以發現您的錄音相較Tidal原始檔,低頻能量並沒有太多,但有趣的是對比度。放大如下:

可看到Tidal原始檔線條分明,也就是聲音強弱清楚。相對下您的錄音則模糊難辨。

以上只是單對錄音的粗淺分析看法,但畢竟是錄音也未必能完全反應真實系統聽感。
至於力道因為沒有對照組供比較,還沒辦法觀察。

再次謝謝yngwiemore大能將聽感與頻譜有相對應比較學習,是件相當有趣的事。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yngwiemore 謝謝提供,我再去YouTube看看。[拇指向上]

2025-03-16 7:52
yngwiemore

通常我錄影只參考瞬態.動態和音色,至於兩喇叭聲波交互能量淤積或衰減,我就沒那麼在意

2025-03-16 7:58
上次錄的是給阿祥參考的
其實我喜好聲音是以下換了網路線的聲音



這是我喜歡的聲音,比較耐聽
goldbingo大,能分析出聲音不同嗎?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好的,我來試著分析與您給阿祥版本的差別。

2025-03-16 8:55
yngwiemore

我認為清晰度有差,但我聽起來就是舒服,我也去聽過響應平直精準.動態強勁的(不是以上這首),但我無法久聽,所以我不太以數據當唯一,數據派的,精準派的那就盡力去完成他們所愛,老話一句空氣在人結,大家爽就好

2025-03-16 13:02
goldbingo wrote:
卅三、動態範圍 - ...(恕刪)


供(眾)參

dBm、dBV、dBu、dBW、dBFS、dB(A)、dB(B)、dB(C)、dB(D)、dB SPL...etc.
在電、聲之間有許許多多種dB,然而dB大不同。


FQA
Q:dB是單位嗎?
A:在自然科學中,dB不是真正的單位。


舊文,供參
dB 等的一些雜語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讚] dB是相對比較值取log,只是個數字。

2025-03-16 8:58
shelter from the storm live 我也錄了一段,供大家參考比較。
有興趣提出批評指教都歡迎,正反面看法都感謝。
我的聽力應該是不好,覺得判斷音質很辛苦。
所以往往都是長期試聽,再慢慢感覺那裡可以改善。
配置 mac mini apple music + usb dac + EL34 三極模式單端 + 8 吋書架型喇叭。
iphone 接了一個簡單便宜的藍牙mic, 所以可以走動錄製
(倉庫比較礙眼,還在整理期)


ps:
聽了幾次,自己的感覺是低頻比較不足。
發現先錄下來再比對,是個不錯的方法。比較容易找出問題。
可以換管機,真空管,喇叭,擺放位置,錄音器材,錄音位置,再比對。慢慢把每一部份調到正常。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您的錄音低頻很Q彈呢!別有一番風味。[讚]

2025-03-16 16:14
MiPiace

可能是真空管機本身的泛音,還是電容衝放電造成的感覺。

2025-03-16 19:56
yngwiemore wrote:
我的訊源是youtube...(恕刪)

也去抓了YouTube,再做一次比較:

Tidal跟YouTube比,請看上圖Tidal-YouTube,中低頻背景雜訊Tidal較小,所以看起來帶點藍色。

yngwiemore - YouTube則看到兩個現象,50Hz~2kHz偏紅色的地方,表示錄音的背景雜訊又更高於YouTube。再往上到20kHz藍色,表示這些頻段反而錄音的底噪低於YouTube。

放大來看細節:

虛線圈圈仍可發現錄音比YouTube來得模糊,另一處稍高頻的實線圈圈也是,線條比較模糊。

整體看來結論與前面跟Tidal比類似,猜想混濁可能跟這個現象有關,還可再繼續累積收集大家經驗。

(註:主要目的是談阿祥說的拉高中頻,低頻混濁這件事。比較錄音與YouTube原曲意義不大。)
宅男工程師

延伸這話題下去變: 高中低三頻平衡對音質的影響. 我的經驗, B&W 805D4 要加超低音喇叭, 大編制交響樂才能好聽.

2025-03-16 12:14
yngwiemore

+5

2025-03-16 13:18
yngwiemore wrote:
能分析出聲音不同嗎?...(恕刪)

這真考倒我了,我分不出來。不過還是說說我的觀察。

(上:給阿祥的,中:較喜愛的,下:相減)

相減後看到一些不明顯紅色15kHz、18kHz色塊。40秒後消失變成藍色色塊在17kHz, 20kHz。應該是環境雜訊。

仔細看的話,在5kHz、7kHz、12kHz有些橫條,一般橫條會懷疑是有EQ,接下來頻率Y軸改log scale如下:

短時間紅色直條、藍色塊狀應該還是環境雜訊。橫向白色短短長長在100Hz~700Hz是能量較強的音符。

在700Hz到7kHz有很微小淺藍、淺紅橫紋,比較像有頻率響應不同,但非常微弱像雜訊,也未必是音響發出來的,也可能是穩定出現的環境雜訊。

頻譜圖只能這麼巨觀的來觀察,仍有其極限。
yngwiemore

+5很奇妙,數據很難評判但聽感還是不同,感謝你的分析

2025-03-16 16:11
goldbingo
goldbingo 樓主

[謝謝] 這也是類似分析好玩的地方,需要大量實驗量測樣本,一一釐清變數。像偵探一樣呢![笑]

2025-03-16 16:35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