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求以聽女聲為主的喇叭(10~25萬)

jawel wrote:
錯誤訊息

我原始發言中的哪句話是「錯誤訊息」請直接指出,否則別一直自言自語自打嘴巴! 「斷涯式截止曲線、高音不發人聲」都是你在自言自語我從未說過

我一開始提問時就是說「女聲基音」頻率範圍幾乎都由中低音單體發出.....,並非原來說「女聲」後來改口說「女聲基音」,這點可查很清楚沒甚麼好辯的。我既然特別註明基音部分自然知道有泛音部分。

你可以善意補充說: 雖2音路女聲「基音」部分主要由中低音單體發音,但部分「泛音」乃是由高音單體發音也會影響女聲音色

但,你不該說「女聲基音」主要由中低音單體發音是錯誤資訊!

這就好像你說「樂器中的低音鼓聲」主要由中低音單體發音; 別人硬要說你錯了,而理由竟然是: 高音單體也會發出「樂器聲音」....... 其實兩人說的都沒錯也不矛盾但雞同鴨講

女聲基音範圍(160~1200Hz)參考以下連結:
https://kknews.cc/zh-tw/news/ryl8k9n.html
PY8888 wrote:
我原始發言中的哪句話(恕刪)


1. 不管基音.泛音都是錄音師要呈現給聽眾的效果,高音就是有銜接上才會完整

2.三音路低音單體比二音大

以上這兩點就是錯誤點,如果還是理解不了,請自己去找答案吧!
LS3/5a 或是 LS5/9
jawel wrote:
三音路低音單體比二音大

「三音路低音單體比二音大」這又是你說的,我是說同品牌同系列2音路中低音單體比3音路「小 或 少」,別斷章取義只看小忽略「少」這個字
(我在18F第一次提問有說明是比較同品牌同系列2、3音路,不同系列本就不能比較)

第一點同意,但這與我說的並無衝突
QUAD606 wrote:
LS3/5a 或是 LS5/9

常聽到LS3/5a和LS5/9但不熟,是否有品牌或版本之分? 能否建議適合我的具體品牌型號甚至連結?
主、被動分音器介紹和優缺點比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86%E9%9F%B3%E5%99%A8

簡單結論如分音器專家Siegfried Linkwitz所言: 唯一使用被動分音器的理由是它們的「低價」!

部分玩家可能覺得內含主動分音的主動喇叭選擇性太少、缺乏自己搭配後級調音的樂趣、故障率較高、維修麻煩 ....,這些我都同意,但我不認同: 電子分音器只會增加設備成本,四音路以上才適合(難道買2、3音路主動分音喇叭的都是傻瓜?)

對我個人而言電子分音最重要且無法取代的優點是文中所提到的「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單元之間沒有額外的阻隔,保留對音圈最大的驅動能力,減少單元本身動態改變的電氣特性對整個系統造成的影響,同時改善系統的暫態響應 .....」,推動被動喇叭的後級擴大機電流再大、阻尼係數再高、控制力再好,擴大機和喇叭單體間仍隔著被動分音器的電感、電容或電阻,而這些被動元件的阻抗可能遠高於擴大機輸出阻抗和喇叭線阻抗,所以相對較難做到所謂的擴大機「牢牢捉住喇叭單體」

如果我不是一年前剛入手綜擴,我會毫不猶豫的買內含主動分音器的主動喇叭,尤其像Dynaudio這種用DSP整合數位主動分音+數位等化+數位擴大機 ....過程全數位化的架構,可惜我已有Dy喇叭想換口味,目前對ATC主動喇叭(含主動分音+相位補償)有興趣,除了Dy和ATC若有適合我需求的主動喇叭請推薦~
PY8888 wrote:
主、被動分音器介紹和(恕刪)


附"2-way分音"的AMP(BI-AMP)

K-422

http://www.da-t.com/productdetails.php?PNO=29
阿pentax wrote:
附"2-way分音"的AMP(BI-AMP) K-422

K-422音質不曉得但設計概念和架構很獨特很吸引人,內含DAC+主動分音+雙後級,無論是玩bi-amp或(電子分音>雙後級>直入高低音單體)都可以一台K422搞定,可玩性很高且價格不貴,如果我再年輕個幾十歲應會買來玩一玩。現在年紀大了只想花點錢買設備聽音樂,串流DAC綜擴+被動喇叭或 串流DAC前級+主動喇叭 這種簡單組合對我可能比較適合,還是感謝推薦~
To Pachilla:

假設你目前手上設備只有H190+SCM11,聽Diana Krall這類歌喉唱滄桑感重的歌,你覺得聲音表現哪部分有待加強? 系統瓶頸可能在哪? 或以後升級優先順序為何? 如: DAC、後級、綜擴、喇叭加大一號SCM19、改主動喇叭SCM19A、它牌被動喇叭、它牌主動喇叭?

因我們偏好音樂類型相似、同有H190、同喜歡SCM音色、空間大小差不多,所以想參考您的經驗在可能範圍內做點超前佈署XD
PY8888 wrote:
To Pachilla:

假設你目前手上設備只有H190+SCM11,聽Diana Krall這類歌喉唱滄桑感重的歌,你覺得聲音表現哪部分有待加強? 系統瓶頸可能在哪? 或以後升級優先順序為何? 如: DAC、後級、綜擴、喇叭加大一號SCM19、改主動喇叭SCM19A、它牌被動喇叭、它牌主動喇叭?

因我們偏好音樂類型相似、同有H190、同喜歡SCM音色、空間大小差不多,所以想參考您的經驗在可能範圍內做點超前佈署XD


目前沒啥不滿意的,低頻下潛不深是 ATC 書架的宿命,想要低頻下潛比較好的監聽系列喇叭就考慮 PMC, 聲音風格跟 ATC 類似,但是低頻下的深,三頻均衡但較為理性,沒有 ATC 的獨特味道。

要不然就是要加個重低音,但是我不聽搖滾樂所以對我而言還好。

就連那個 Youtube 評論員說的, SCM11 V2 推的好跟 SCM50 音質其實差異不大 (8分23秒開始)。

https://youtu.be/8pIUAbu4ioY

至於 SCM11 vs. SCM19 就比較尷尬,網路評論兩個都買了後說 SCM19 大概比 SCM11 整體進步個 10-15%, 但是價格高出 70%..體積也大的多...所以 CP 值看來..... (11分鐘開始)。

https://youtu.be/n_pXcZKHhw8

要是我想升級的話就是現有搭配的加成,例如 Hegel H390 搭配 ATC SCM40 or 直接 SCM40A。

喜歡 ATC 的味道也只有選 ATC
素八滷 福斯的車價 水貨車的保固 賓士的零件價格 法拉利的待料時間
lingo1388

對瞬間動態反應很要求的人要慎選PMC,不管它專利叫什麼,就是迷宮式音箱,低頻慢就是它的物理特性﹙好啦它有比其他迷宮式快一點﹚。

2021-07-27 20:32
Pachilla

低頻反應的確感覺有點配合不上中高頻,一般人可能感覺不明顯,但 ATC 聽慣了的人應該就可以感覺的出來,但至少有比沒有好嘍[XD]

2021-07-27 20:48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