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黑膠唱盤或SACD旁及其它經驗分享

shaolihmin wrote:
iping507大!請問您是一位專業的演奏家嗎?(恕刪)

我不是專業音樂家啦,讀的機械,做的是機構RD,充其量只是個很喜歡音樂的愛樂人而已。
也因為對音樂的喜歡和好奇,還曾學過和聲、對位、曲式...一些作曲的理論知識,無奈天賦和能力都不足,只好做罷,哈!能接觸些音樂家則是因為曾在功學社工作,也只是因緣際會的小小交流。
音樂家,莫札特是我的最愛;巴哈是我的鬧鈴音樂;貝多芬是精鍊+偉大,但人生已經很辛苦了,最近很少碰。自己還是最喜歡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純粹也精美。而音樂版本,網路上音樂與音響的高手如雲、人才濟濟,也已有高人提供,Low咖的我就po些youtube的影片,也但願樓主喜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D9NsBdU7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Qag_3G1m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e0fBlvEM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ozCY9p9M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bQZCsYXV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jTcwJBbw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62cQPYyI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3UZGQqbl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i6_EuYSt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q-OVvprT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Jy6yHadU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bQ6npV-Y

樓主超謙虛,看樓主的po文,想來樓主應該是位很敏銳的愛樂人,而樓主82樓的po文,又讓自己想起一些故事:
某次一個學生樂團在國家音樂廳準備採排,後台人多熙攘、吵得要死,突然間一位女同學拿出她的大提琴,在後台拉起了巴哈的無伴奏組曲,就在琴音響起後,原本喧鬧吵雜的後台頓時化為寧靜,獨留悠悠漫漫的巴哈和那長髮飄逸的身影...
還有,以前在功學社有位女同事常在中午午休時吹著長笛自娛(現在想來當時為何沒人抗議?長髮女生吹長笛最美?其他同事佛心?)。某次女同事吹著我國民謠"小河淌水",自己路過一聽:不應該這樣啊!自己就逕自走進辦公室跟她借了長笛來吹,還跟她解說著哪些音符、樂句...應該如何如何...。末了,她的主管跑來問我:你為何不去當個音樂家...(我哪有資格啊)
請勿誤以為在下我很厲害,故事的重點是:音樂的好聽與否除了曲調本身是否悠美,還包含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認知和對音符、樂句和樂曲抑揚頓挫、起承轉合...的詮釋和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就類似音響的器線材、搭配、擺位、空間...還是都得具備了這些基本的表達和反應能力啦
樓主的「環境、情境、心境、意境...美聲、美感、美化也(化而為一)」甚至「忘"機"、無心,才能抵達桃花源吧」都對,也很有道家老莊的意境。想表達的是:在現今處處物慾利誘、利益薰心的環境裡,要有這樣的修為與境界還是得經由人生的成長、學習、歷練、省思...才能達成吧?!人生如斯,詩詞如是,音樂與音響,何嘗不也如此...
越寫越歪樓,離樓主黑膠唱盤或SACD的主題也越遠了,歹勢啦
自己沒有長期、仔細的使用、聆聽過黑膠唱盤或SACD,所以無法提供經驗或看法。
不過,自己聽過最美的人聲女高音不是在音響或音樂廳,而是在名不見經傳的教堂;感受貝多芬會被奉為樂聖的體會也不是在唱片或音樂會,而是在自己雙手指頭觸擊鋼琴黑白鍵盤的瞬間(厲害的讀譜就能了啦)。
也還記得德國女小提琴家 Mutter去年底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採排後一再盛讚在衛武營音響廳拉琴宛如置身天堂。所以,若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南下去衛武營聽場音樂會。
至於樓主對於黑膠唱盤或SACD的想念,會建議多做功課,多跟樂友、發燒友交流,理性客觀+主觀偏好的多聽多比較後(盲測最準也最殘酷),應該就能雲破月來花見影了。自己認為:功課做足後,只要搭配得宜,便宜也會有好聲。
看了圓山音響展的器線材價格,有時想想,音樂與音響,不就是美學+科學,得之,我幸;不得,就再加個哲學,退一步不也海闊天空,對吧?!。加油,也祝福樓主。
Monte920 wrote:
到了20世紀還有馬勒(恕刪)


謝謝Monte920大的熱情推薦,花時間找這些CD的封面介紹!
您推薦的曲子我聞所未聞,然而您卻有好幾個版本!您的收藏想必是"海量"!
vicence wrote:
ARC MK8


謝謝vicence大!
訊源、擴大機、喇叭的品牌和型號大概不下數百種,不同的搭配組合少說也有幾萬。若是要都聽過,需要多少時間。幸好有樂友能提供合適的搭配組合的經驗,像您所提到的。

我在上瑞試聽時,相較之下,也覺得G550聲音比較暗。我認為代理商經營Spendor時間悠久,"應該"很了解,所以"應該"會搭配適宜的前端來表現出它們的好。
您說得對!"每個人喜好不同"。記得您提到未曾聽過G456,也許哪天您聽過後,又會有更多的想法也不一定。

今天是冬至,祝 您&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ryang1212 wrote:
G550和G456我(恕刪)


感謝ryang1212大指正!原來您就是那位Spendor喇叭界的"大老"!當初要買喇叭,也參考了您的一些高見,獲益良多。

"溫醇甜美,非常有感情",我老婆一定舉雙手贊成!她第一次聽到"玉置浩二"(前陣子看到另一樓"發燒人聲"網友推薦買的)的第一首歌:To me,當場流下感動的眼淚,雖然我們不懂日語,不知道他唱得是甚麼。哈哈!
shaolihmin wrote:
謝謝vicence大(恕刪)


聲音明暗各人喜好都不同
中低頻多,通常調子會暗些
不過人耳對中高頻的聲音特徵鑑別是非常強的..
敝人偏好3音路喇叭,比較全面適合雜食者
vicence wrote:
聲音明暗各人喜好都不(恕刪)


的確是!
為了增加中低頻,我昨天更換了友人終於從美國幫忙帶回的audioquest CV-8喇叭線和訊號、電源線。(美國的售價是台灣的1/2,預算不多、能省則省。原來的是MIT T2。)。線材也是網友推薦的,有效!!整體上聲音也更鮮明、自然,少些尖銳、毛躁。人聲更有血有肉,蔡琴更像蔡琴。

"敝人偏好3音路喇叭,比較全面適合雜食者"
vicence大的胃口真好啊 !相對而言,我就比較偏食了。哈!
shaolihmin wrote:
您推薦的曲子我聞所未聞,然而您卻有好幾個版本!您的收藏想必是"海量"!


我這種算是最偏食吧? 沒人想吃的.

其實巴洛克的宗教音樂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罕見, 我在美國連很鄉下的地方都有教堂詩班或學校樂團(多半是私立中學)可以演唱韋瓦第(天主教), 巴哈(路德會)或韓德爾(英國國教)等的神劇或彌撒曲, 我相信在歐洲應該更是家常便飯. 畢竟西方的文化, 不管是文學,繪畫,雕刻,建築,音樂等等,幾乎都是從宗教與教會發展出來的.

聽多了這些聖樂,不僅很好聽,音響效果還都很棒. 教堂音樂的音響效果跟音樂會演奏聽的效果仍是有不同的!
看空間選擇啦!
習慣用bi-amp玩三音路
比較容易調整口味
前陣子聽JBL 4429也不錯
可惜一直無法去日本,不然早抱一對回來玩...
vicence wrote:
聲音明暗各人喜好都不...(恕刪)

我也算雜食者,最近收了另一套805D,確實和我之前的702S2有些不同,有些音樂在805D好聽一些,有些音樂在702S2又好聽一點。喇叭可能要多收幾套,才能應付我們這些雜食者
iping507 wrote:
我不是專業音樂家啦,(恕刪)


....無奈天賦和能力都不足,只好做罷,哈!".....
大概是您的標準甚高吧?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想來想去,做個欣賞者,也許更幸福。"既識琴中趣,何勞琴上聲"。

....莫札特是我的最愛;巴哈是我的鬧鈴音樂.....
我個人淺見,巴哈、莫札特是天啓;貝多芬抵天人之際;其它則是靈感。

謝謝您挑選的連結,有許多音樂類型,(吉他、美女比重很高哦!)不僅悅耳,而且悅目!哈!


...樓主超謙虛,看樓主的po文,想來樓主應該是位很敏銳的愛樂人...
過獎了!看我的積分22分就可以知道,只是幼稚園程度,有時還膽敢曬曬自己的無知,算是勇氣可嘉!

...在現今處處物慾利誘、利益薰心的環境裡,要有這樣的修為與境界還是得經由人生的成長、學習、歷練、省思...才能達成吧?!人生如斯,詩詞如是,音樂與音響,何嘗不也如此...
愛樂電台以前有句廣告:"世事紛亂,還是聽音樂比較好"。對呀!至少不會跟著亂,火上加油。守著音樂,守著美好的人性和自然的諸多展現,時間(生命)就比較不會浪擲在虛浮的事物上了。

...越寫越歪樓,離樓主黑膠唱盤或SACD的主題也越遠了....
於是我把大樓名稱改了!哈哈!

...音樂與音響,不就是美學+科學,得之,我幸;不得,就再加個哲學,退一步不也海闊天空...
如前所述,我已經退燒了。剛換了線材,覺得可以止於所不可不止。回來好好聽音樂。

謝謝您的分享,我很享受!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