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洗不良中年 wrote:上面舉例的不是合成鼓之類的電子樂器,我比較好奇的是,是不是這種小鼓車際上也是有超低頻的,不然後製是怎麼無中生有,搞出這麼低的頻率? 有一種手法是複製原本的鼓聲,然後調低pitch後,和原本的鼓聲合在一起,可能是這樣做出來的吧
jimmydai wrote:很多人的認知所容易...(恕刪) 大大有夠專業的。鼓是節奏樂器,不是BASS,低音號、大提琴或大鼓、低音鼓才是。低音,我覺的,不用大音量,就足以感受到聲音共振能量。例如聽馬友友大提琴時。我音感不好,以前在管樂隊調鼓時,四音鼓、三音鼓都要用一個調音器才調的出2度差的音階。其實,用音響聽音樂,一般人還是分的出好壞喜惡的。尤其是常聽現場演奏的人。記的二十多年前在新竹工作,第一次幫朋友組音響,那時自已都只有一台學生時的手提音響,靠有限的音樂表演經驗,還是去幫朋友做這件事。當時,選的器材並不是很好,只是有品牌的平價品,花了2萬多,和當時買台電腦差不多。也就是一個月的薪水。但,當時買好組好後,隨便放個鋼琴演奏曲,聽到朋友一個當音樂老師的親戚說,怎麼聽起來,比他家裏5萬多元的套裝音響好。就覺的,沒讓朋友丟臉。也許,這就是很多喜歡玩音樂器材的人會投入的原因。
森林 wrote:大大有夠專業的。鼓...(恕刪) 現在玩專業音樂樂器的也不一定要看預算.....光是樂器,與必需器材就一大筆錢了加上上課的學費這個洞真的不小但是如果吉他,比教親民的就還可慢慢進階學樂器,普遍音感會好一點,是絕對的音響就是AB TEST,排列組合而已....簡單的說,複雜就說不完了但是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三台擴大機,三組喇叭,排列組合要聽多久,才能聽出優劣? 如果你都不知特性的話以前專業有價......現在專業......就跟搬磚工人一樣....人家認可就是專家...不認可就用網路最低價談各大廠出主動喇叭.....就是在降低成本,減少用家付出費用(包括學習與錯誤費用)與服務費用挽救日益衰退的音響市場
三萬元台幣的音響, 看似新手的門檻, 想想以前設想過的組合。有幾條路走:1.新真空管擴大機(台灣 大陸的入門套件或是成品)找線路設計成熟的,例如馬蘭士的經典線路中古書架(稍微有品牌的小喇叭)中古CD播放機, 或者是數位訊源(中古手機)預估預算大約總價約在23000左右,訊源線材 喇叭線1米300元之內都足夠使用,整組配起來一般不會超過2000。新手要想清楚,音響是錢跟時間堆出來的,沒有終南捷徑 只有重重陷阱, 要把握住買音響的主要目的2.台灣DIYer的成品機一般而言 都會比較佛心價一點,不排除有倒貨給菜鳥的中古書架(稍微有品牌的小喇叭)中古CD播放機, 或者是數位訊源(中古手機)基本上價格差不多, DIYer愛用補料,多少會貴一些, 要注意有無補品效果3.中古的品牌二聲道擴大機盡量挑PCB板插件設計 日後較好維修(管機維修也是PCB或搭棚都一樣原則)使用自動打件SMT/SMD電子零件模組化的機器, 在日後維修上容易有無法取得模組零件的問題。環擴在中古非原廠維修上, 師傅們無法接工作常常是無法取得模組零件導致。以年分來說大約在1990年左右, 主要還是看機器內部照片最準。中古品牌機 加上維修保養換新部分零件中古書架(稍微有品牌的小喇叭)中古CD播放機, 或者是數位訊源(中古手機)含線材大約在27000元可以控制住新品擴大機與訊源DAC不建議,因為一下就會吃掉新手的微薄預算,盡量在預算有限時, 採取替代方式 找現有的閒置不用急著買全套, 先從擴跟喇叭下手,而喇叭的壽命較長, 即使二三十年也堪用外觀稍微不好, 也可以先用, 聽音樂 不是相親
ldw406 wrote:我最近在想一個問題...(恕刪) 小弟是從去年10月才決定跳坑對我來說,給了我第一把釣竿的是德川音箱在2015~2016出過的音響入門誌。平常家裡客廳放的是對岸國產品牌售價約1萬的2.1主動喇叭,低頻夠、發音也還清晰,加上廣受鄉民的推薦,也覺得還行,也就這樣用了4年,出門用的是1萬元上下的日系品牌圈鐵與動鐵耳機,當時的感覺也都還不錯。目前待的產業剛好和喇叭也有點淵源,如airjackhu大所言,公司的許多同事(前雅瑟業務)也是如此建議。於是也就順著先前雜誌的洗腦,收了一組德川的3吋喇叭,在網路上又晃到了Hiton Audio這樣的網站,於是乎又收了一組AB類綜擴,3.5 to RCA跟喇叭線也是在露天找DIYer拿的,當然這樣的系統一透過筆電的3.5mm孔動輸出類比訊號,那聲音只能用難過來形容。畢竟選項有太多、推薦有太多、類型也有太多,等把錢丟下去以後才會開始明白這些箇中故事。(股票好像也是如此?)於是才開始一步一步的除錯與改進直到自己喜歡為止,如ldw406大所言,新手的確很容易發生"不知道怎麼組"這種情況。甚至可以自以為的組出不錯的東西,直到發現一切都錯的時候,才會開始慢慢地重新審視自己的胃口,最後在調整出自己要的東西。組到最後剛好也是3萬多一些的桌上系統,對新手來說,也許走錯路買錯東西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自己學到在[價格]與音響性[取捨]過程中的經驗我認為會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原因,老前輩們固然希望新手少走冤妄路,然而這些冤妄路也或許是讓新手決定繼續走下去的理由之一。
版上同好大多推薦一些大廠的機器,我提供點不一樣的選擇:一、3萬元組合如果有已經有數位訊源或用電腦當訊源我會推薦:Mackie MR6 MK3 6.5吋主動式監聽喇叭(19500元已含線及墊材)+Nuforce iCON HDP(約9000元)+Tunai Firefly藍芽音樂接收器(約1500元)。二、3萬元組合如果沒有數位訊源我會推薦:Mackie MR6 MK3 6.5吋主動式監聽喇叭(19500元已含線及墊材)+NuForce WDC200 Wireless DAC(約4700元),剩的錢再找一台符合自己使用習慣的數位訊源。Mackie MR6 MK3是錄音室用的主動式監聽喇叭,雖然名氣不大聲音卻還不錯,6.5吋的中低音單體也足以應付大部分的音樂了。Nuforce iCON HDP我買過2台,第一台買約15000元,Nuforce賣給Optoma後大降價以9000元不到再進了一台,小小一台數位和類比輸入都有很方便,我都是當前級使用,不用耳擴功能。Tunai Firefly藍芽音樂接收器隨插即用很方便,連接手機播音樂聲音尚可。NuForce WDC200 Wireless DAC我沒用過,雖然在無線傳輸時據說有些小bug,但以Nuforce的名氣和現在的價錢,我還蠻有興趣買一台來玩玩看。
前輩們好~小弟門外漢但想將用了8年的喇叭汰換掉(Altec vs2721)想換主動式喇叭+一台DAC跟數字時代2那類型的機器一台小弟音樂方面聽很雜,主要是流行樂;電影方面主要使用Netflix觀看。這幾日一路從喇叭>各種週邊裝置>解碼方式>解碼晶片,查找了很多文章及youtube喇叭試聽比較,還是頭昏啊…產品琳瑯滿目,想將僅有的預算推向性價比較高的結果。喇叭方面預算20~30K,DAC預算10K以內。最後列出喇叭選擇:JBL 306PDali opticon1Dynaudio XEO 2或10(此喇叭若只使用類似數字時代2不外加DAC效果OK嗎?)MISSION QX系列至於DAC部分想往電容及用料實在的方向去找,前輩們有哪些推薦的呢?
ju5888 wrote:“一支”Genelec...(恕刪) 自己挖的坑,應該是要找機會把他填起來了小末日 wrote:前輩們好~小弟門外...(恕刪) 順帶一提,JBL 306這個系列有獲得TEC 2018年度錄音室喇叭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