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空間與系統200%論

空間到底影響聲音多少呢?這點對於燒到不能燒的發燒友,一定都有某種程度上的認知,但網路卻無法把每個人的聽到美聲的感動,正確傳導給網路的人們知道。本人也還是個發燒初哥,所以沒有很深厚的根基,但是是從一組小型擴大機+床頭音響喇叭玩起來的,在一些面對系統不夠美聲和也不知道該如何改善的發燒初哥們,就有點感觸,才在此提供點心得,並非多麼偉大文章,廢話不多說,請往下觀賞。

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下,我領教了什麼叫做空間的魔力,起初要先從小弟在網拍中跟一位二手交流的前輩購買了一組二手ONKYO的小喇叭,沒有多貴,就只有一張小朋友跟五張國父,當時是我第一次買喇叭試聽,視聽間是一間光裝潢就花了好幾十萬的空間,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空間,聽了幾分鐘,對那組喇叭呈現的聲音很滿意,就抱了回去,孰不知回去後,聽起來卻比床頭音響好那麼一點而已,我當時認定早前聽時是因為前輩的擴大機用的很好才有如此好聲,便這樣打發我單純的認知。

過了一陣子後,這期間我換了很多喇叭跟擴大機,很多初階的品牌(日.歐.美)的中高階系統都有聽過了,雖然沒有到旗艦機種,但品牌的聲音走向都有略知一二,也差不多聽了有約十種品牌,在一次機會下,我想把我現有系統全部升級,便重回當時購買ONKYO小喇叭的視聽間,一開始我先把我現有的系統原班人馬接上去,放下音樂,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我的音響嗎?初聽下去,絕對有6位數等級的聲音,感動了大半死,在來把我要新迎娶的新系統接上去,當然,既然是升級了,聲音絕對不能遜於前者,果不出所料,又是感動的大半天。

興高采烈的我,把新系統抱回家後,接上去聽,結果……我想很多人猜到了,大大的失望,這次是哭了老半天,之後,我的自家小房在怎麼調整,都找不到那種感動聲音,因此知道了空間跟器材的相輔相成原理。

講到這邊,聰明的人應該知道我想表達的意思了,但是還是要解釋一下,同一組系統,音響室聲音假若有100%,自家小房聲音可能縮到不到50%,在於空間有沒有把系統的潛力發揮出來,常常聽到很多人在說系統所佔的比例:喇叭50%擴大機30%訊源10%線材.墊材.電源10%等等這類的說法(比例是大概),好的,就算真讓你用到心中的100%的系統,但我可以老實跟你說,完美的聲音是200%,絕對不是100%,因為多的100%是空間,當你用了100%的系統,可是卻選擇在鐵皮貨櫃屋內聆聽,跟一組初階系統(如:USHER S-520+AU-7500),放在完美的空間,保證USHER初階比較好聽。

完美空間(100%)+初階系統(假設50%)=150%的聲音
完美系統(100%)+鐵皮貨櫃屋空間(0%)=100%的聲音

至於200%的聲音就不是人人有能力可玩的,就先不說了,當然不要侷限於我說的%數內,但大致原理就是如此,常常看到各論壇有很初友們,推薦了好多名喇名機,也確實真的是好物,也討論了不少聲音走向,但卻都沒有討論到空間感的問題,若沒有把系統的原始聲音發揮出來,即便是怎麼去換喇叭換機子,依然還是在那100%內打轉,當然空間也不是一開始就要花好幾十萬百萬弄成100%,意思指,當系統60%跟空間60%的狀況下,慢慢二方面同步升級改善,絕對會比單方面在系統上努力來的好。

在這邊提供了些心得給各位發燒初友,也希望大家可以找到心中喜歡的聲音,謝謝觀賞。
2008-11-18 12:3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空間 系統 200
唉... 喇叭就是這樣, 沒有空間真的差很多

要買樓, 又是一筆錢...

退而求其次, 買個高階耳機+耳機擴大機聽看看?

雖然聽感不太一樣, 但絕對值得一試的

而且比較沒有空間的問題
音響的大部分規格都在無響室裡面測試出來的, 這樣應該說是100%往下減吧!
另外, 人進入無響室, 一開始還會開始耳鳴, 因為不習慣那種無音的狀態... 這是題外話!

聆聽環境真的算是一個好議題, 買了一台擴大機, 具有失真率 0.002%, 噪訊比 110db, 音源有 24bit 96kHz
可是你的聆聽環境就在台北市的大馬路邊, 那以上規格都是標好看的!
我想,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以調整音量來抑制噪音/迴音/繞射音/共振音
也就是當你的音量大到某種程度, 讓你的耳朵去忽略背景的噪音, 此時環境的迴音/繞射音/共振音也跟著增強.
擴大機與喇叭的失真率也會跟著上升, 一般寫的失真率 0.002% 都不是在大音量

音源有頻率響應
擴大機有頻率響應
喇叭有頻率響應
空間也有頻率響應

在安裝完整套系統之後, 有沒重新校調過? 在以前用GEQ, 現在用DSP 的 PEQ, 某些擴大機還有自動調整功能!
要取得整套系統的協調, 不是簡單的某套擴大機配某套喇叭這麼單純...
不過如果聆聽環境先天失調, 可能要靠器材來調整也有困難~總而言之, 樓主這是個好想法
SymphonyHarp wrote:
唉... 喇叭就是這...(恕刪)


當然..耳機的確不用考慮到空間的的問題..
但是音響的調音樂趣..縱使麻煩..
還是有滿多人喜歡這樣的感覺..
否則怎麼會有發"燒"友..
小朋友一直在燒..

Haily wrote:
音響的大部分規格都在...(恕刪)


小弟只是經驗延伸出來的理論..
這位大大才是真理論..頻率響應這又牽扯好多數據..
一般的耳朵..應該是有點難評判吧..
大大講的老實說..有點深..我看的不是懂..
還真是抱歉..這邊我真的就淺掉了..
的確..

所以有此一說

初級玩器材

中級玩線材

高級玩空間...
敢於不同..
此非1+1=2的問題
如此的論述有問題
terry19840720 wrote:
小弟只是經驗延伸出來的理論..
這位大大才是真理論..頻率響應這又牽扯好多數據..


其實我也是只知道粗淺的知識, 不過因為電子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本行, 所以有些必須知道.
其實一些音響專業人員, 在一些演唱會測試音響, 透過台上的麥克風, 口中發出一些「噠噠」聲響, 就是人工的頻譜響應測試. 這是一種短促的高低頻音, 也可以聽回音的狀況.

而在部分新的擴大機已經內建 DSP 可以直接發出短促的掃頻訊號, 可以透過特製的麥克風偵測由音源到最後空間的頻譜響應, 透過多組可調整頻率/增益/Q值的等化器, 重新將頻率響應的曲線拉回到比較平坦的狀態.
除此之外還重新將各個喇叭的距離重新定位, 有的可以到厘米以下的等級, 比用尺量還準.
另外有些擴大機還可以直推喇吧的單體, 這可以運用 DSP 做數位分音器, 可以做更精準的控制.

不過一些喇叭擺位/架設, 牆面的反射消音, 空間的頻率共振... 這些就不是目前 DSP 能處理的.
不曉得將來會不會有這種音響專家系統, 能夠測試並且分析空間中的干擾分子, 可以給予適當的建議來排除!?
這個應該有學生或教授開這門研究來做...
386 wrote:
此非1+1=2的問題...(恕刪)


如果這種原理可以1+1=2..那就不用調音了..
這點我很清楚..所以我有說不要侷限於我的%數內..
且我只是給剛起步..強調剛起步的"發燒初友"..提供經驗..
這些原理在專業的燒友前輩們中..早就不用提醒了..
我也知道有問題..你有能力用二行字打翻我打了千多字..
是否你也願意提供一點交流呢..

Haily wrote:
其實我也是只知道粗淺...(恕刪)


我雖然也是電子科的..但懂的卻遠不及你..
我在書店有看到那種音響理論的書(不是音響論壇唷^^")..
裡面滿滿的都是理論..黑白字..圖不多..
一本厚厚的三四百元..很像一本大學課本..
那個拿來當課程教..我想可以教上下學期6學分沒問題吧XD..
若有有開這種課就好了..
terry19840720 wrote:
如果這種原理可以1+1=2..那就不用調音了..
這點我很清楚..所以我有說不要侷限於我的%數內..
且我只是給剛起步..強調剛起步的"發燒初友"..提供經驗..

我想 386 兄是點出文章中的問題~
在下認為兄台的邏輯出了一點狀況,因為在舉例的過程中,用百分比來衡量是很不恰當的。

花言巧語 wrote:
我想 386 兄是點...(恕刪)


嗯..這也是真難呈現的一種感覺..%數還真的是不得已..
所以我也希望若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可以提供出來給大家..
不要去吝嗇..只要可以讓各位玩音響的人了解..
即便我的理論是錯了..也當我是個拋磚引玉..
看許多人都狂推器材..整個版面器材很多..
可是該怎麼去佈置調整空間跟擺設..卻少人提供..
之前有看到一篇至頂文章..那位大大很大方提供自己的視聽室裝潢..
看的津津有味..空間這種玩意..還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