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都大了,一個個搬出去了。家裡多出的小房間,本來想拿來當儲藏室,但後來想想這麼多年都是我陪老婆追劇,也想有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因為這房間是木作隔出來的,牆壁沒法釘太重的東西,壁掛電視就免談。請兒子組了一個可移動電視架,放在衣櫥前面,現在衣櫥要開的機率低了,把以前兒子床的位置變成電視角。 結果電視裝好看第四台沒發覺,看電影才發現內建的喇叭有點軟,聲音扁扁的,動作片一點爽度都沒有,拿捍衛戰士:獨行俠來說,戰機呼嘯而過竟然很無感,整個沒fu,對白太小聲、背景音太大聲,看得我一直調音量超煩
於是開始研究 Soundbar,研究了一陣子,都好貴,原本預算抓 3,000,結果越看越貴,從 飛利浦、海爾一路看到 Sony。去好市多補貨,經過影音區時逐一聽。說實話好市多賣的聲霸品質都有一定水準,但比來比去,我覺得 JBL BAR 2.1 MK2 的性價比最高。同價位帶的其他品牌要嘛低音不夠力,要嘛就是少了獨立重低音喇叭。JBL 這組該有的都有,價格又壓在一萬有找,腦波直接斷線,當下就搬一組回家




簡單開箱
JBL 的包裝不走浮誇路線,長條形的外盒很紮實,兩側用厚紙板固定。打開後可以看到主體 Soundbar、無線低音、遙控器、HDMI 線、電源線、壁掛配件、說明書全都整齊分層放好。
主機本體是全黑霧面質感,整體外型乾淨俐落
安裝其實很簡單,除了 HDMI 線要連電視、電源線要插座之外,其他都是無線處理。低音喇叭只要插電就自動配對,我把它塞在電視架旁邊的角落,完全不用拉音訊線。整個設定不到十分鐘就搞定,對我這種不想搞複雜的人來說超友善。搭上我的電視整體很協調,如果以後要移位置放在電視櫃旁邊或角落都不佔空間。簡單說,它不是那種會搶眼的設計,走的是簡約實用路線,沒有花俏的 RGB 燈效,對我來說最大好處是無線連接的低音,只要插電就能用,不用拉線超方便





功能與規格
整體規格就是中階定位,HDMI和藍牙基本上涵蓋了我日常使用所需的各種情境,無論是連接電視、遊戲主機,或是直接透過藍牙串流音樂,都能輕鬆應對,對我的需求而言,已經很滿足。
雖不是鳥槍換大砲,但也是小刀換大槍的明顯進步。音量、層次、空間感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加入獨立重低音後,看電影時那種「有感」的震撼是內建喇叭完全給不了的。
發燒等級追不完的,我只想好好看個片、追個劇,這個配置剛剛好。不用花大錢上旗艦機種,也不用糾結少了什麼高階功能,該有的體驗都到位了。日常使用下來,聽得舒服、看得過癮,這就是我需要的全部。以這個價位帶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我已經很滿意了


實際使用體驗
回家裝好那晚,我拿了捍衛戰士:獨行俠當前後對比。 結果第一個開場低頻轟鳴聲出來的瞬間,總算有戰機的感覺了,低音扎實有彈性,不是那種電視喇叭開的大聲亂震的嗡嗡聲,而是能感受到衝力、層次。 對白清楚很多,不再被背景音吃掉。 看動作片、災難片、甚至 Netflix 影集都明顯更立體。雖然不是像劇院那種多聲道包圍感,但在小房間裡,效果非常足夠。藍牙播放也蠻穩定的,我常用手機播 Spotify,連線快、幾乎沒有延遲。音質走溫暖厚實路線,人聲飽滿不乾扁,流行音樂聽起來很舒服
後來又試了猛毒最終章,合體後那段吃人的場景,音效的包圍感跟衝擊力讓我看得特別過癮。韓劇也拿出黑暗榮耀重溫,當年就是聽到一堆人在喊c8c8 西巴西八才入坑的,現在用這套系統看,對白的情緒張力更明顯,罵人都罵得特別有fu
音樂方面,我放了五月天的頑固跟黃乙玲的人生的歌,人聲飽滿不乾扁,尤其黃乙玲那種唱腔,透過這套系統聽起來更有韻味










使用心得小筆記
- 無線重低音無線設計,可以藏在電視旁邊角落,不用拉音訊線
- 電視開機時 Soundbar 會自動啟動,幾乎無需手動操作
- 模式切換清楚明確,遙控器操作沒負擔
- 高音開太亮的時候會稍微刺耳,在我低音開強一點後比較平衡
- 在極大音量下低音單體會有點吃力,可能房間太小、低頻反射強
- USB 播放功能在台灣版僅限維護用途,不能直接播音樂,滿可惜
結婚這麼多年,能有這樣各自的空間,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不是感情變淡了,而是懂得給彼此喘息的餘裕。她在客廳追她的劇,我在小房間看我的片,晚點再一起喝個茶聊聊天,這種距離剛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