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觀/開箱
老實說光看包裝箱我就先倒抽一口氣,真的是一個巨大沉重的箱子,重達50公斤左右建議各位**一定**要找人幫忙一起搬,千萬別自己硬扛呀

包裝相當用心,裡頭的泡棉固定厚度將近7公分,整個把喇叭像繭一樣牢牢包覆

對音響發燒友而言,看到這龐然大物肯定是兩眼發光

整個箱體採用黑檀木紋路的消光皮飾,質感不錯又耐刮耐磨,四周邊角有經過圓滑處理,不是死板的四角方塊,招牌的銅色低音單體搭配16吋的低音單體,是不是看起來就很氣派!!
再來看看細部設計,RP-1600SW 採用前置式狹縫低音反射孔就在正面板下方,一條長長的開槽
這開槽兩端有特別做內外導流曲線,目的是降低風切和呼氣聲,讓低頻在大音量輸出時依然乾淨不失真,箱體用料方面,官方表示整個箱體厚度達3/4吋(約1.9公分)的MDF板打造,前障板更是加倍厚實到1.5吋(約3.81 公分)

底部裝有橢圓形的避震膠墊腳座,類似一種避震器,幫助減少低頻震動傳到地板上的共振,這對鄰居和木質地板來說絕對是好消息,當這台發威時可不是開玩笑的,建議在喇叭下墊一塊減震墊或地毯,可以更進一步降低震動傳遞。

背後提供雙RCA輸入也預留了一個擴充插槽供選購的 **WA-2 無線超低音模組**使用,
你可以選擇用傳統的訊號線連接或是額外購買無線套件來實現無線連接,這樣對於喇叭擺放位置更自由


**WA-2 無線超低音模組▼**

至於控制旋鈕部分,有基本音量旋鈕還有可調的分頻點旋鈕、以及0-180度連續可變相位控制
這邊的化RP-1600SW還有一個貼心設計,他把刻度直接刻在旋鈕上,就像放大鏡一樣
方便調整及查看參數,此外還有自動待機節能模式(待機時耗電不到0.5W)等貼心小功能
雖然不像某些重低音有手機App、DSP多段EQ等高科技玩意,但這些基本控制足以滿足大多數的使用者了

■RP II 和 SPL 系列之間的差異
這邊提一下RP ll 和SPL系列上的一些差別,雖然有些型號單體大小一樣但是在設計上的思維可是不一樣的,首先是**振膜與懸邊結構,**RP II 採用升級版Cerametallic™ 振膜,外觀也可以明顯看到2個顏色的對比這個特色是剛性更高、重量更輕讓它在大振幅運作時也不容易變形
■RP ll系列單體結構再升級
如果把這兩個系列的單體抓出來做對比可以明顯看到RP II使用的比較長寬大的籃框也就是(超長衝程)設計,這樣在推動的時候可以推得更遠,更穩也可以加強散熱跟排氣喔,除此之外還能提升聲壓級數

■為什麼同樣大小的單體,RP II功率卻更高?
RP II 採用更高的 RMS 功率與更長衝程單體,為了讓這顆「會深呼吸」的低音單體在高輸出時不被壓縮、不卡氣流,箱體就得跟著放大。
RP II 系列的體積幾乎都比同口徑的SPL 更大一些
更大的箱體=更大的內部空氣緩衝,簡單說,空氣有更多「緩衝空間」可釋放能量

■KLIPSCH RP-1600SW的特色
OK~我們把主軸拉回來這個文章的主角,為了能驅動這麼大的單體,**RP-1600SW**配備了堅硬的金屬框架、大尺寸音圈和多達三層的磁鐵,以提供強大的控制力。同時內部搭載了高效率的D類擴大機,輸出功率達800瓦RMS,瞬間最大功率更可達1600瓦。

反射孔設在喇叭正面,讓擺位更靈活,不用擔心背牆距離太近會影響氣流流動
這項倒相孔設計靈感來自**飛機的空氣動力學模型**
透過特殊的曲面導流結構,讓低頻氣流在通過導孔時軌跡更平順、壓力分布更均勻
因此能減少亂流與風切聲,同時讓低頻輸出更深、更穩、更乾淨

■KLIPSCH RP-1600SW表現如何?
**測量頻率響應**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從 16Hz 到幾乎 160Hz 的美麗平坦曲線
代表它的低頻不是只「衝深」,而是整體輸出都非常的平順

CEA-2010 爆發測試
在 20 Hz 就能拉出 **109 dB**,而 25 Hz 到 80 Hz 都維持在 **117 dB 上下**,這輸出真的是「劇院等級」。
從10Hz~125Hz的平均THD約13%左右,聲音表現上算非常乾淨的

和幾顆 SVS 的跟中高階的重低音比起來,實測成績那個力道跟控制真的有在水準之上
重點是它的價位在同級幾顆熱門型號裡,幾乎是唯一能用中階價格打到旗艦輸出的

■電影片段試聽

第一段播的是無敵浩克,主要測試整個環境的感覺,影片中浩克跑步或打擊的時候有踱地的震撼感,拜大單體800W RMS所賜,整個房間空氣有跟著電影畫面震動,包圍感很不錯,當下的體感或打擊感比較像是用拳頭或是用掌風打過來,屬於範圍比較大的感覺。

第二段測試流星拳,打擊收的速度算還OK不會過慢,但沒有MK/KK/ELAC那麼明顯的點對點打擊的感覺,另外出乎意料的是用單顆在這種空間竟然有打背的感覺。
■優缺點分析
優點 :
**擺位容錯高**:導孔在前面,靠牆也可比較安心;客廳動線不會被背後導孔綁死。**結構紮實**:厚實箱體與合理支撐,震動抑制做得很好
**使用體驗 OK**:自動待機喚醒、背板旋鈕直覺(增益/分頻/相位)算是很好上手。
**通吃場景**:電影有劇院級衝擊,音樂也能保持速度與線條;單顆就很有劇院即的壓場感。
**低頻夠深、夠實體**:長衝程單體 + 高 RMS + 大箱體,低頻是「往下沉」那種,不是單純放大聲量。
**效能/價格比出色**:實戰輸出能跟更高價位型號過招,用中高價拿到近旗艦的能量
缺點:
**體積與重量**:箱體大、超重,搬運與擺位都費工。**調校介面傳統**:沒有 App、PEQ;主要靠 AVR/外部處理。
**需要花時間校正**:要做分頻、相位、延遲與擺位微調,才能發揮上限。
**房間駐波更明顯**:單顆能量比較大,位置不對就容易「轟」或「空」
■ RP-1600SW規格
頻率響應:14.5Hz – 175Hz +/- 3dB
最大聲學聲音:125.5dB
放大器:D 類帶模擬前置放大器
功率:800W / 1600W
低音:16″紡銅前發式陶瓷低音
外殼材料:MDF
類型:低音反射輸入:L / R(LFE)至RCA插孔
尺寸:59.7 x 59.4 x 69.5 cm (WxHxD)
重量:50.3 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