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ereonet.com/news/auralic-ceases-trading-effective-immediately
https://www.stereoindex.com/hifi/auralic-on-the-brink-why-the-hi-fi-pioneer-may-shut-down/
還沒玩過就目送了,曇花一現的Chi-Fi小廠。

MBL前兩天才剛被大陸買走
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8427-1-1.html
Pachilla wrote:
https://stereonet...(恕刪)
這條新聞應該是上個月就已經在其他論壇出現,
只能說MBL運氣好被賣珠寶買下AURALiC死棋,
等看看下一位是誰呢 ? 這年頭音響界合併超快,
有人提到串流主機需軟體與韌體支援非常重要,
如微軟對PC一般今天倒了串流主機就永無更新。
( 在一個discussion FORUM網站裡有相關討論:假設每賣出1000台 Bluesound Node 或 WiiM Ultras, 或許就會賣出 3 台Auralic… )
其實就算沒讀過統計學旁邊站的你我也知…所以看了他們停業說明, 也不該把原因掛在川普一個人身上…
570 wrote:
這些都異曲同工,用一些形而上的IT部件來包裝產品
與聲音的本質打磨毫無相關
任何一家串流機都會有你講的問題
因為串流機本身就是輸送資料,他無法對後端的聲音有任何"決定性的影響"
他們可以在各種地方說用料多好,哪裡做出最佳化,但聲音根本不在相關部件產出,他們無從得知自己最佳化什麼東西

所以串流講白話一點,就是沒有準則,跟著搭配的後端說話....
你會覺得換串流沒差,或許就是因為你系統本身早就有很多完善的處理了
你會覺得換串流影響很大,也或許就是因為你系統本身就卡這個弱點,所以才發揮效果
(如果不懂的話,就好比我有一個EQ加重低音,有人覺得裝了效果好,也有人覺得裝了根本亂掉音樂一樣....因為我根本無從得知我的EQ重低音最佳化誰

PS: 別說我不懂資料傳輸的穩定性,我想做音響的99.99%的人都沒有我所屬的產業來的專精....那0.001%的人也應該是我們產業的熱心玩家出去玩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