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心血來潮在研究這個問題,發現其各有擁護者,而且也各有利弊
不知各位燒友的愛機是 Direct Drive 還是 Belt Drive?
你喜歡的原因是甚麼?
Winniman wrote:
這兩天心血來潮在研究...(恕刪)
建議請買價錢可接受大品牌的 Direct Drive 與 Belt Drive 入門機來玩一玩就知道,
原因就是"玩"字,自己動手調整過才會知道自己的喜好與了解這坑有多大多深喔。
這兩種驅動方式各有優缺點.
皮帶機的好處是可以隔絕馬達運轉的輕微震動直接傳到轉盤, 缺點是轉速控制會比較不穩. 皮帶可能會老化, 而什麼時候老化也不容易說準. 直驅的好處是轉速控制比較穩, 但馬達運轉的震動有可能會傳到轉盤.
所以在30~40年前的黑膠時代, 我觀察到的日系Technics, Denon, Sony, 以及歐系Thorens等, 大致上是我下面的描述, 但當然有例外.
1. 低階機大部分都是皮帶驅動, 他們不需要用太高級的馬達, 皮帶驅動就可以把馬達震動過濾掉, 而轉速即使有點不穩, 大多數聆聽者也不會注意到, 也不需要微調.
2. 中低階機: 大多數是皮帶驅動, 少數是直驅, 但加上速度微調, 用者可以調到穩定的轉速.
3. 中高階機: 大多數是直驅, 它們需要用高階無聲無震動的馬達(DD)以免影響到轉盤, 轉盤的材質也較高級, 而轉速的控制通常比皮帶驅動穩定很多.
4. 高階發燒機: 歐美機為多, 又回到了皮帶驅動. 發燒機的避震系統當然是沒話說, 再加上高階無聲無震動的馬達, 然後加上材質極佳的皮帶以及驅動轉輪, 就是要達到隔絕震動, 又轉速超穩定的轉盤.
你看到日本賣家的舊唱機大多是直驅的, 在當年應該是至少屬於中高階. 但是年紀大之後他們的馬達品質如何? 這我就不清楚了.
Winniman wrote:
因為最近收了些黑膠所以想買部中階機來聽聽...(恕刪)
人對未知總是有幾分恐懼,凡事不追高其實都還好,再說現在隨便一部阿薩普魯機都要十萬起跳,相形之下入門晉階唱盤(附唱臂)+唱頭+唱放也不過如此,購買二手片便宜又好(比複刻),相形下「水」其實不深。
與串流比,同是要付費,但實體得先做功課(畢竟買錯了不能退),也因為做了「功課」對主題或目標有更深層的認識,拿在手上心理總有份特別感情(因為付出過)…;總的來說,「訊源」嘛!“來源多多益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總說「唱片系統才是在“玩音響”」,因為它需要「動手」調整,而理論建立在淺顯的基礎上,理解不難,如:「唱片髒了?」問題很難嗎?「唱頭播放時沒有水平?」問題很難嗎?……諸如此類,也可能又非單一因素(如水平,可能是底座、唱盤或唱臂,甚至多重),所以需要時間、需要思考、需要找出問題一一排除,因而創造了一個健全人格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契機。
唱盤驅動型式對聲音是有些許影響,其結構複雜度也關係日後保養維修,但都不影響玩音響的樂趣,值得入手其中一部來動動手、動動腦【絕對不要被“困難”嚇到了】,當有一天,解決了所有問題,系統發出美妙的聲音,那心中愉悅不言而喻,這是其他器材無法給你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