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ARK LEVINSON No. 585.5 準備要入手

MARK LEVINSON No. 585.5 準備要入手
應該還不錯.
想增加1台綜擴.
簡單聽音樂.
舊系統 MARANTZ PM15 退居第二位置.


MARK LEVINSON No. 585.5 準備要入手
2025-06-18 8: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585.5
入手了嗎
cncmachine wrote:
MARK LEVINSON No. 585.5 準備要入手
應該還不錯.
想增加1台綜擴.


雖然沒聽過,但這應該是很頂的綜擴,加上內建DAC,或許可以更精簡一些系統

Mark Levinson過去的DA也是很清晰流暢的風格,很百搭,找很貴的外接DA串流不會討到多少便宜。

但單獨找串流機,總是比較麻煩,而且二手價值比較不好
可以參考一下,不然當胡言亂語

ML是Hi End品牌無疑,但已非上世紀Mark levison 23.5那個時代的絕頂品牌,兩者無關。

隸屬於哈曼集團「我的客戶」,之前發過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7117178#91531413
聽他們說雖仍有500系列的家用audio,多年來重心轉移到car audio,在美墨邊界一牆之隔的墨西哥設立工廠,雇阿米哥組裝。當時的工作切入車規電子市場有機會跟這家合作。



這幾年哈曼旗下人換了好幾代,研發設計一直找外面的人來做,整個企業又轉賣掉,可以視為幾個不同時期的全新品牌,如果喜歡這產品聲音的話可以考慮,品牌可以先忽略。
luxor_w wrote:
這幾年哈曼旗下人換了好幾代,研發設計一直從外面找人來做,整個企業又轉賣掉,可以視為幾個不同時期的全新品牌,如果喜歡這產品聲音的話可以考慮,品牌可以先忽略。


這裡也要說兩句,音響產業從真空管、唱盤,到CD,到本世紀開始興起的高清風格(通俗一點說是現代音)....傳統廠商的設計早就不可能持續走下去。

所以設計換人是一定的,不換人也會換風格。

當品牌活夠久了,聲音跟品牌就是兩件事情,畢竟你不能拿20年前的產品來評論他目前的聲音。喜歡的會說現在的低階打死之前旗艦,不喜歡的會說現在的旗艦風味盡失,跟中國機沒差....各說各話

品牌是產品與服務兩個都要結合的東西。

有一堆高價產品(我不是只講一兩家),聲音不錯,但售後服務很差勁,品質有問題都會推給消費者或代理商....看評論講得天花亂墜,價格又高不可攀。

難怪整個Hi-End產業被這些短視近利的經營者玩壞。 (我前幾篇材罵一堆到處推千萬器材的廠商,都很有問題....例如去年SF一推新旗艦,馬上主權易手。今年YG和Marten也來一套莫名其妙的產品,我等著看好戲)
今天最新消息,MBL聲請破產。你以為事小? 他們公司沒幾個人,假如下個月少5人,我看一堆產品就沒人維護了....

相比之下ML還算是個品牌吧! 音質OK,品質也算穩定,服務也沒太大問題....高階品牌不就要這些基本元素嗎? 基本的沒搞好,廣告打成高階又如何
cncmachine wrote:
MARK LEVINSON...(恕刪)


那台PM15也不適合第二系統..順便換掉吧
cncmachine
cncmachine 樓主

這台是很棒的擴大機.不可能換掉.

2025-06-23 8:07
開始時定價4萬美,開賣約2萬美,代購258000台幣,也是不便宜,音響業難生存,大量日本機好聲二手太多了
應該要收一台ML 23.5來收藏的
颱風假無所事事練打字,來考古,趣談一下

上古神器、一代銘器、夢幻逸品Mark levison 23.5

前情提要

在ML全盛時期我還小屁孩時雖已經開始聽音樂,聽過那時如日中天的ML 23.5但買不起,後來只入手過入門型號的ML 29 50W。10多年前遇到2台23.5,其中一台有問題朋友拿來處理,那時功力不夠也還沒有認真研究擴大機(工作偏數位)。今天純憑印象,圖片取自網路。

言歸正傳

雖說一代銘器,但現在一台價格並不貴約在數萬元,原因應是經過修理或需要整理且不算容易。ML23.5放在今天來看用料、架構相信也沒幾台能超過。聲音就是90s的經典「暖聲」厚底設計,現在的擴大機多不是這樣的聲音,聲音亮度會更高更偏解析及注重高頻延升。23.5為真正的大電流設計,用來驅動那個年代一堆變態難驅動的喇叭apogee, infinity, B&W M801....,動態強大但又不會像Krell KSA-200低頻那樣硬。

ML 23.5是高功率+高電流AB類設計,Krell KSA-200是高功率+高電流A類設計,現在比較多擴大機是高/低功率+低電流,要不就像AQ A系那種「低」功率+高電流A類設計。



經典設計

第一個經典設計讓人難以忽視是那個在今天看起來還算誇張的散熱片,功率元件全部外露沒裝在機殼內部。機箱其實不算大所以零件相當擁擠。內部是雙momo設計,橫躺塞進兩個功率近1300W的環變。另一個經典就是「大水塘」4個碩大藍色外皮的史潑克油質電解電容,這是以前常見的補品電容,用得好音質絲滑無比,用不好拖泥帶水。跟Jensen,黑美人&維他命Q等補品電容一樣,放到今天幾乎都已衰退必需更換,聽前輩講這種電容最怕放著不用就壞了。另ML 23.5的輸出級供電高達±83V,這四顆±83V供電的濾波電容達到36000uF,但是耐壓值只有100V,餘裕不夠也是極易損壞原因。有人說ML的設計完全考慮聲音,其次電路電子正確性,不知是否為真? 其實這4顆大電容旁邊還各並聯一顆容量較小的電容(組成CRC濾波)也要一起更換。現在要找到這樣大的但耐壓值更高的電解電容不難,只是聲音跟空間會是一個問題。

上圖另有四顆鋁殼的史潑克電解電容,這是驅動級±15V的供電,通常也要換。

大水塘?

濾波是CRC設計,經典大水塘電容設計。為其濾波非供電能力(多取決環變功率)。在此之前濾波常見是CLC(電容-電感-電感)設計,濾波電容通常大到一定程度對交流濂波濾除能力就有限,要靠電感才能進一步降低濂波,但電感是串聯就擋在電路上對電流汲取能力有很大影響,會明顯影響動態響應(無法即時拿到電流)。乾脆去掉電感再繼續加大電容來克服。ML23.5以動態著稱,這也是種設計妥協,大水塘後來也影響所有晶體擴大機設計(真空管則還是CLC)。

穩壓?

這裡有一個很特殊的設計,就是此機供電有設計「穩壓」,如果不知道的話在這裡再講3次通常後級沒有穩壓沒有穩壓沒有穩壓。就算來到2025通常加入穩壓元件也會降低電流輸出能力,如果沒有特殊設計的話。這裡也是一個難搞的地方,隨著時間零件老化,這個穩壓反而是一個幾乎要修的地方。

~~~下回待續~~~
ovonel

圖片看起來這一個人應該搬不動,兩個人搬應該也很吃力~~

2025-07-07 20:15
luxor_w wrote:
颱風假無事做...(恕刪)


26S/23.5我的第一套前後級,當時是可做為參考級的擴大機,之後還用過又熱又重的33H。之後就沒用過任何的ML,我認為不是ML退步,而是有更多厲害的擴出現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