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與“劇院”的平衡
Integra & Klipsch 古力奇
家庭劇院 開箱文
上一次處理客廳音響已經是二十年前,
前一把音響安裝是由老爸的好朋友
操刀處理。
當時並沒有太多的資訊能夠仔細暸解,
基本上只能聽從推薦,
安裝了 5.1 聲道的家庭劇院。
因為當時使用了 ONKYO 擴大機
使用體驗還不錯。
在今年 2025 想要重新安排時,
想說也以 ONKYO 為優選。
在網路上搜尋了半天,其實越找越崩潰。
不僅喇叭數量從 5.1 躍升到
7.1、9.1、11.1,又多了
所謂天空聲道,與雙重低音。
5.1.2、5.1.4、5.2.4、7.1.4…$#(&@)!!
一堆冒出來的音效、調音名稱………..
把我這個二十年後年過半百
的老頭搞得好混亂。

老實說要花時間到處試聽,
與選擇所謂適合自己的組合。
上網查詢的資訊也多各說各話,
難以判斷是否真實符合需求。
對於平日忙於工作的人
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
最後乾脆心一橫,把目前家裡的狀態、
大概尺寸量了一遍。把真實需求列成一排,
跟與家裡長輩、小孩使用需求間
可能的衝突記錄下來。
把上網看的器材大概繞一遍,
心中設定一個預算。
打算利用假日找幾家店看一下,
看看誰能解決這些問題就下手。
不看還好,一看心也涼了一遍。
原本只是單純的更新劇院,
最好還能唱個歌。
偶爾又不安於現狀想聽點音質更好的聲音。
但不是遇到希望你大規模調整裝潢、
就是心理預設的器材
老是被繞回推銷特定品牌。
再不然就是講到最後反正就是……….

最後無意間在 01 這邊查看資料時,
嘉年華視聽中心 的介紹文映入我眼簾。
讓我覺得或許可以一試,
於是就跟他們預約了試聽時間前往。
為什麼說或許可以一試呢?
初看介紹文時,確實被其專業吸引。
但心中其實也七上八下,
這在後來前往試聽的時候
也跟中心的許總提到這個觀點。
因為回想以前裝汽車音響時,
遇到專業的都是建構在聽蔡琴的歌。
所有的器材堆疊都是要去聽
蔡琴或江蕙的歌,
這對當時年幼的我產生了陰影…..XD
我主要希望可以看電影時有好的環繞音效,
享受一下聲音移動與畫面內容的契合感。
我知道她們兩個唱歌很好聽,
也聽懂不同器材能聽到的聲音品質差別。
啊可是我就沒有要
一直聽她倆唱歌啊~~~XD
總之,在與 嘉年華視聽中心
的許總初見面時。
他開頭就先問我通常是
聽什麼歌或看什麼電影時,
就讓我覺得似乎找對人了。
接下來在我拿出家裡的照片與尺寸,
與提出一些問題與自己家人間的需求後。
許總提出了許多建議,是有建設性的那種。
不是那種需要打掉重練的邏輯,
是盡可能在現有條件下做簡單的改善建議。
因此,很快就進入討論器材搭配的階段。
而令我在現場感到驚艷的是,當我試聽了
FIESTA DANASTAR 兩聲道擴大機
與 RP-600M II 書架喇叭的搭配時。
一直不敢相信這一個小小不起眼的擴大機,
可以推動書架喇叭產生很不錯的聲音。
於是突然間…………

使用訊號切換器,
將劇院擴大機的左右聲道
與 FIESTA KARASTAR 卡啦OK混音機
做切換功能。
平常看電影時就使用環擴,
想聽更好的音質時切換到
FIESTA KARASTAR 卡啦OK混音機。
藉由其接續 FIESTA DANASTAR
兩聲道擴大機,
既解決了環擴不好唱歌的困擾,
也在平常想聽純音樂時
獲得一個更好的聲音。

在試聽了一些許總常聽的歌曲影片,
與我常聽的歌曲影片後。
很快的就討論出組合的方案,器材如下:
Integra DRX-5.4 環繞擴大機、
Klipsch 古力奇 RP-600M II 書架喇叭、
RP-500C II 中置喇叭、R-50M 環繞喇叭、
RP-500SA II 天空聲道、
RP-1000SW 重低音、
FIESTA KARASTAR 卡啦OK混音機、
FIESTA DANASTAR 兩聲道擴大機、
喇叭切換器、無線麥克風等。
原本重低音是要選 RP-1200SW,
但許總詢問了住家與周邊的狀態。
建議我使用 RP-1000SW 即可,
後來也證實了這個建議非常合適。
接下來就約定好器材安裝時間,
回家好好期待裝置的那一天。
更有趣的是,
我將器材表帶回家在網上搜尋。
看看如果是自己網路上購買時,
總價會有多少的差別?
結果沒想到,自己從拍賣還是線上
網站比價後購買的加總竟然是比較高的。
也就是說,
我獲得了有效建議選擇而組合的器材。
比自己爬文做功課
最後組出來的價格還便宜……..
而且還附帶許總親自操刀的
全頻段 Dirac Live 專業調音。
就像獲得一個專業音響顧問一樣,
讓我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能夠獲得經驗建議。
去證實或導正原本
對於音響器材的許多迷思,
不用自己跳進去白老鼠坑中實驗。
老實說,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樣更省事省錢了。

很快的,來到約定安裝器材的那一天。
整堆東西過來的時候體積很是驚人……

很快的進入安裝程序,
老實說自己的工作也跟“器材”這種事有關。
個人認為,常常最花錢的
其實不是買了什麼很厲害的器材。
而是器材換來換去,
一上一下才是最花錢的。
如果能獲得有經驗的人給予建議,
試過很多器材獲得的經驗那個是最可貴的。
而我們能夠簡單的獲得這種淬煉後的成果,
其實是很划算的。

安裝的大哥們,
以前都在音響雜誌社工作過。
期間也討教了許多他們曾經有過的經驗。
真的令人大呼過癮,
幾乎讓我把網路上看到的很多說法
在這論證了一遍。
這讓我很受用,知道什麼是該優先計較的。
排列出優先順序,
而不用陷入無限循環的迷思。


安裝完後的樣子,
事後老爸問我
現在怎麼喇叭變那麼多顆….XD
以前接裝潢的木工也很幫忙
前來拉出多增加的線,
接下來就進入調音階段。
許總先是簡單調整擺位,
他很快的聽出試播聲音時
場地產生的各地雜音。
玻璃櫥櫃的共振音、
牆面的反射音等等。
果然專業就是如此,自己的工作
時常會接觸到維修一些精密儀器。
很清楚知道許多零件細微運作的
聲音代表是否工作正常。
而音響領域,確實也有專業的人
可以聽到我們聽不到的聲音。
經過初步的討論,
與做一些小幅度的修正改善。
正式進入調音程序,
Dirac Live 的調音需要先搜集數據。
只看著許總拿出筆電與麥克風,
接續完成後啟動收音程序。
這個過程中都不能有其他的聲音,
還好住在樓上比較不會被干擾。

總共測了十三個點,
測到我都快打瞌睡了……….
據許總說,這些測試都會回傳到
Dirac Live 在瑞典的聲音實驗室。
而由那邊的大數據庫去演算出
目前的聲音曲線,
然後回傳到筆電以便接下來的調整。
許總針對音樂與影片
設定兩種不同的調音組合,
並上傳讓 Integra DRX-5.4
環繞擴大機 記憶。
可以讓我隨時去叫出這兩個
EQ 設定去當下的使用需要。
當然,也是利用許總的經驗。
去調整出他認為好的變動方式。
而我呢,就先好好享受
專業人士調出來的聲音就好。

前面提到跟與家裡長輩、
小孩使用需求間可能的衝突。
這裡提供一點個人經驗,
與心得供大家參考。
我們家裡是三代同堂,
因此在看電視時都有不同的習慣。
譬如小孩拿一堆遙控器拿到最後,
不是在廁所找到就是不知消失何處。
再者爸爸媽媽年紀都大了,
對於操作遙控器這件事是困擾的。
你無法請他們暸解操作,
並切換客廳桌面上那一大堆的遙控器。
因此這幾年,
我都只購買國際牌的電視機。
國際牌電視的某些型號,
遙控器本身支援 地方有線電視控制盒。
也就是說,用國際牌電視的遙控器
就能控制有線電視選台功能。
而將所有的訊源,
都接到國際牌電視的 HDMI 輸入端。
再利用國際牌電視的 eARC 功能
回傳擴大機發出聲音。
這個好處是,不管是 有線電視盒、
Apple TV、或是 PS 5、擴大機。
只要按下訊源輸入的選單,
就能連動該訊源的開機。
也能使用這個國際牌遙控器,
去操作這些器材各自的選單功能。
因此桌面上只要擺一個
國際牌電視遙控器,
跟 PS 5 的搖桿就可以。
爸媽只要會按 遙控器的
開關、訊源輸入、
機上盒操作切換、選台、聲音
五大按鍵。
就能隨時自行去調整成自己要看的頻道,
而不用一直叫你去幫她轉…..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
他們其實都只看民視….XD
(謎之音:看看有哪家電視製造商,
在遙控器上做快捷鍵
直接到民視會更厲害!XD)

當然這一用法可能會被砲,
訊源全部接到擴大機才不會減損音質。
不過就我實際測試減損的幅度感覺不明顯,
不是金耳基本上不容易分辨。
但是三代同堂使用的方便性
感覺卻是非常明顯的。
可能就是電視型號要選高階一些,
他會有幾個 HDMI 接口
是支援全頻輸出的。
換我自己使用時,
再拿出相對應的遙控器做更細節的控制。
這樣桌面清爽許多,而且也不用怕
一些細節設定被別人不小心搞亂了。
這也是開箱文標題“家庭”與“劇院”的平衡,
我去挑選器材時認定最重要的事。
畢竟一個共處的家庭,
要讓各方面都盡量感覺舒適家庭才會和樂。
測試過程中卻意外發現,
PS 5 竟然比 Apple TV
有更好的聲音輸出。
用 PS 5 與 Apple TV 使用
同一種 APP 看同一個影片,
聲音差別很大。
目前還沒研究出原因,
還需要有空再做多一點的測試。

照片是上次去中心刷卡時,
順便參與 Klipsch Flexus Core300
體驗會拍下的。
Klipsch RP-600M II 的聲音,確實很不錯。
尤其經過全頻段 Dirac Live 調校後,
發聲的細節還原度非常高。
不管是弦樂器震動的音色延展,
或是人聲嗓音餘音繞樑
的完整度表現都很棒。
鈦合金的高音沒有常見的
過度指向或是尖銳感,
或許跟他的號角設計有關。
RP-1000SW 重低音亦提供飽滿的聲效,
且不拖尾的反應速度。
在看快節奏的影片時感覺尤為明顯,
像是打在較硬沙包上的拳頭般扎實。
順帶也讓我有了全新的體驗,
會建議建構劇院者盡量選用同品牌喇叭。
家裏之前使用的系統,
5.1 聲道共用上了四個品牌。
因此可能是因為不同品牌的聲音調性,
使當時的擺位後來被我調整得很畸形。
才不至於聆聽時覺得有互搶的感覺,
在這次的轉換中證實了當初感覺的原因。
而在嘉年華視聽中心裡做出的大膽決定,
使用訊號切換器去安裝兩種擴大機。
更是能夠在同一個空間中
聆聽兩種不同的發聲。
使用 Integra DRX-5.4 環繞擴大機
建構的 5.1.4 聲道,
搭配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 天空聲道,
欣賞影片時有著全新的感受。
明顯的感覺戰爭片中槍林彈雨,
從頭上飛過的子彈或直昇機的聲音。
噴射機噴焰的音頻變化,
與戰機追逐呼嘯而過
尖銳不刺耳的劃破天際。
讓環繞的感覺直接提升一個不小的層次。
而切換到 FIESTA KARASTAR 卡啦 OK
搭配的 FIESTA DANASTAR
兩聲道擴大機時。
又即刻感受到兩聲道的純音質發聲,
細節比起環擴多了不少截然不同的韻味。
意外的驚喜則是,老婆在聽過
FIESTA DANASTAR 兩聲道擴大機
發出的聲音後。
竟主動學習操作切換訊號,
每天晚上自己會去切換聽自己想聽的音樂。
完美的達成世上至理名言………XD

而 FIESTA KARASTAR 卡啦 OK
更是一部神奇的機器。
本身四個 EQ 設定已十分理想,
唱歌時搭配 Apple TV 的音樂字幕功能。
就像現場置身於 KTV 中,
最神奇的就是他的人聲消除功能。
使用 YouTube 用原影的影片時,
他能消除主唱聲而保留和聲。
能自動接唱,能跟張惠妹一起唱 “不該”。
也能讓老婆跟周杰倫合唱 “珊瑚海“。
可以調整升降 Key,
也能調整 ECHO 的幅度。
真的是一部很棒的數位時代K歌機。

文末感言:
這次的家庭劇院建構,十分感謝
嘉年華視聽中心 給予我很多支援。
讓我在預算與品質的權衡中,
搭配出一個完美的CP值。
就我自己的排列當中,
音響建構的重要性順序。
空間 > 擺位 > 器材 > 電源 > 線材,
空間是最重要的。
但最尷尬的也就是空間,
一般的家庭裡總是很難產生好的空間。
都會被許多生活用品佔滿,
而無法建構一個好的聆聽環境。
而在三代同堂的相處中,
許多互相尊重的妥協也是必要的。
就像客廳中舊的電視櫃、瓷器擺設。
是為了長輩而保留未更動的裝潢。
左右聲道下方的防潮箱,
也是無處可放之後的妥協。
還好在這當中,
總獲得許總以有效的改善建議。
用上黑金石、隔墊、黏土、
喇叭香蕉端子等等小型器材的補強。
不以打掉重練的方式,
盡可能調整成相對較佳的狀態。
器材上選用同品牌同階的喇叭,
讓聲音保持一致性。
加上 Dirac Live 調校,
達成預算內最棒的聲音表現。
使用兩種擴大機,與簡單方便的操作。
讓“家庭”與“劇院”有一個很棒的平衡。
個人覺得獲得一個
專業的音響顧問非常重要,
日後有在裝修時,
都應該要先找專業顧問來協調裝潢方式。
期望這個開箱,
能有一些經驗是讓大家感覺有用的。
也祝福大家都能順利建構
自己心中理想的家庭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