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三星買下 Bowers & Wilkins、Denon 、Marantz、JBL、Harman Kardon、AKG、Mark Levinson、Arcam & Revel

以後所謂古典英國味會變成泡菜味?
2025-05-07 9:01 發佈
期待B&W經由Harman重整後能更符合Floyd Toole設立的聲學標準,也期待環擴和聲霸間有更好的融合。我個人是期待串流機大小的環擴。
泡菜味? 應該是索然無味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講,哈曼工業底下的Harman Becker以前是我的客戶,以前我還能內部價買他們的東西。賣給泡菜國之後完全豬羊變色到親生媽都認不出。AKG後來多慘 (N5005 199鎂我也盲狙了),ML現在是car audio...,員工都跑光光,現在一個都不認識。

三爽自己現狀都不好了,還有多少餘力

也是祝福啦,越多人加入一起撐船,不是超重沉更快。
Massimo 10億美金買的,3億5賣掉,B&W等品牌讓Massimo賠了6億5,還賠上創辦人CEO。三星就算歸零也還比Massimo少虧3億啦。
Pachilla wrote:
以後所謂古典英國味會...(恕刪)

音響帝國的重組–Harman 宣布收購 Sound United

正確來說是Sound United被Harman International收購了,

其實誰買誰都沒關係,一般消費者根本不會知道與關心,

以上品牌會買的還是會買,如日立空調易手兩回賣很好。
warwickwang wrote:
音響帝國的重組–Harman...(恕刪)


空調的事問空調小教室。

其實我覺得Samsung應該要買的是Dirac這樣的軟體公司,之後應該可以直接套用在所有的音頻產品上,甚至聯手google弄進新的Eclipsa Audio大包裝中,直接打爆Dolby

Dirac最新的估值就有1.4億。如果要吃下來可能要2億,對潛在的利益來說根本小錢。
三星集團旗下的哈曼國際現在的品牌算算看:
AKG
Bowers & Wilkins
Boom
Classé Audio
Denon
Definitive Technology
Harman Kardon
HEOS
Infinity
JBL
Lexicon
Mark Levinson
Marantz
Polk Audio
Revel
dirtsa

看起來是品牌和產品線要砍一砍整併一下,很大一下

2025-05-24 20:18
dirtsa wrote:
空調的事問空調小教室...(恕刪)

空間校正軟體根本非必要性,

有空間有能力的根本不需要,

使用桌子都是桌上型或耳機,

聽音樂玩音響先要了解空間,

多少空間搭配何種器材正解。
年輕人聰明得很高價音響產品這種溢價太多的東西
年輕人根本不買單
音響這種靠熱情支撐的產業,引入資本走歪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集團化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很多關進技術開發,例如串流、空間校正、、、都可以藉由集團的資本來處理

撇開那層不說,大家最關心的音響產品,都無關技術能力,純粹是主事者要怎樣打磨自己商品....這點在引入資本後,很難不被打歪掉。
(因為成本議題就被提出來了)

但我認為整體音響產業沉淪得非常快,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撈錢心態非常明顯。
例如過去2年,一大堆廠商推出50萬美元以上的產品
(例如一對喇叭超過50萬美元,前後級擴大機組合超過50萬美元.....以前覺得超過10萬就很夭壽了,現在一堆公司說10萬只能買他們三當家)

這類產品無關好壞(因為只有規模放大,這沒有技術,明眼人都知道他們在幹麻),純粹就是出來撈錢....
市場上一有人這樣做,馬上一堆人有樣學樣....其實這些"旗艦"我紙上馬上就可以規劃,然後找人6個月開發完成(然後說自己經過5年研發),例如15吋低音單體一個,雙12吋中低音,雙7吋中音,超大鋁帶高音,喇叭高1.8M,重150Kg.....夠旗艦吧! 隨便寫寫就可以出來撈啦!

當公司經營者和產品設計者都抱持撈一票的心態在玩,這產業能怎樣撐下去?
小凡的凡凡

天下歸一也是不錯, 網紅名店吹甚麼北歐風味英國原廠, 旅遊特別路過, 啥都看不到...最近看一德國名牌15吋喇叭台灣標9-10萬, 亞馬遜或網上國外店家1千歐元不到, 真偽不分, 維修服務更...

2025-05-30 12:00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