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後級擴大機
很多都會標示
8歐姆和4歐姆的輸出功率
比如網紅主推的阿Q
就可能是8歐姆4歐姆2歐姆1歐姆
功率不斷翻倍
其他許多擴大機不一定會翻倍,但功率也會隨阻抗下降增加
我看網路上有一種說法是
功率翻倍代表的是大電流設計
面對阻抗變化大的喇吧,驅動力會更好
大動態不會軟腳
但是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
像管機很多就算是大功率
它的功率也都是固定哦
然後hifirose 的 RA280
D類放大,功率也標示固定是250W
難道這些擴大機的驅動力都比較差嗎?
(我是有點難想像250W驅動力很差聽起來是怎樣啦....
T0等級,比方說有些 Krell 純A類後級以及 AQ 旗艦後級,輸出功率能持續翻倍至一歐姆,甚至Krell還有到0.5歐姆還能翻倍的變態機器...通常T0等級就是不折不扣的大電流機器
T1等級,功率輸出能翻倍至2歐姆,比方說 AQ P-6100,這類型機器通常也能有應付絕大多數喇叭的能力了
T2等級,功率僅翻倍到4歐姆,這類型的機器應該才是佔最多數的,市場上能見度可能也相對較高,因為價格「可能」比較親民,電流輸出能力基本上也不算差
但,等級越高並不代表聲音跟擴大機的等級越好!
只是代表電流輸出的能力強
我個人看機器其實更多是看4歐姆時的功率
因為其實大多數喇叭的最低阻抗其實都在4歐姆附近
所以我個人習慣都看4歐時的功率,8歐真的看看就好...
(完全搞不懂業界為啥以8歐標示為主)
比方說B&W一堆喇叭都標8歐
但實際上最低阻抗會掉到4歐甚至3歐,這種你要把他視為8歐喇叭?
不要鬧了,這種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4歐姆喇叭
但為啥這樣標?
這牽扯到市場上各家廠商對於訂定喇叭標稱阻抗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且標稱阻抗標較高在行銷上也會比較好賣,因為可以說不難推...實際上也是很多人被唬到了,我看到比較合理的是像 Dynaudio 就發表文章談過他們在訂喇叭阻抗的標準是根據 IEC 60268-5 標準:「喇叭最低阻抗必須要在標稱阻抗*0.8的範圍內」,也就是,標4歐姆的喇叭,最低阻抗不會低於4*0.8=3.2歐姆,所以這造成 Dynaudio 絕多數喇叭阻抗都標4歐。
那假設以這個標準來看,市場上很多標8歐的喇叭根本就是搞笑,明明阻抗會掉到4歐甚至更低,卻標示8歐的標稱阻抗??
圖片節錄自Dynaudio官網


附上文章連結有興趣自己看,懶得看英文可以直接估狗翻譯
https://dynaudio.com/magazine/2023/july/impedance-ask-the-expert
按照 Dynaudio 的標準:
標稱阻抗8歐姆的喇叭,最低阻抗不可低於6.4歐姆
標稱阻抗6歐姆的喇叭,最低阻抗不可低於4.8歐姆
標稱阻抗4歐姆的喇叭,最低阻抗不可低於3.2歐姆
這就是喇叭「標稱阻抗 或稱 額定阻抗」的制定標準沒有統一造成的亂象
各家廠商自己自嗨隨便標,造成消費者誤以為自己喇叭好推or不好推
總之這很亂,所以我認為看各廠商標準亂七八糟的標稱阻抗一點意義都沒有,直接看喇叭的「最低阻抗」,以及「最高阻抗跟最低阻抗的差距」,差距越大代表阻抗變動大,需要擴大機推力跟控制力更好才能駕馭。
回到擴大機輸出電流
今天假設有兩台廠商都只標示到4歐RMS的機器
一台8歐200瓦,4歐300瓦的機器,雖然電流沒有翻倍,但跟一台8歐100瓦,4歐200瓦的機器比較,哪台電流輸出更強?
所以不能單純看功率翻倍這件事去決定電流是否夠大
而是功率翻倍以外,在4歐甚至2歐時也能有足夠大的瓦數
但只要「低阻抗下功率輸出夠大」,我覺得就算大電流了
一台8歐10瓦,4歐翻倍20瓦的機器會被稱作大電流嗎?
一台8歐300瓦,4歐500瓦的機器難道會不是大電流嗎?
ps.
擴大機的輸出功率也要看測量的標準是什麼
峰值功率?連續輸出功率?
20-20khz?1khz?是否有限制諧波失真率?
也有些廠商一台機器的規格表,8歐跟4歐時的輸出測量標準是不同的!
也一堆廠商在標示功率,是以什麼標準下量測的根本不寫
搞得一堆人看到大瓦數就高潮,誰知道那是不是只是峰值功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