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tonchen0128 wrote:購入喇叭一陣子,有觀...(恕刪) 基本上反射孔在背面的喇叭不要放太靠近背牆,反射孔在正面擺位影響最小,底面的話如果想要增強低音量感可以墊上黑金石。以上只是簡單的說明,想更進一步做好擺位,請參考各喇叭的使用手冊,最後就是自己邊聽邊調擺位,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聲音,這也是音響好玩的所在,以上提供你參考。
這裡最近有討論參考看看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5a3d2a593b17826d35ed98eee196095b&threadid=20496122&pagenumber=2
waltonchen0128 wrote:想了解這樣的設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理論上,低音反射孔設計在哪裡,當然會影響到實務的運作除了向下反射,不論設計在前在後,工程團隊從不會考慮低音反射孔太貼牆被堵住的狀況如果太貼近有影響,工程團隊也一定會說: 那就離牆放啊所以向後反射的喇叭,擺位上就別離後牆太近但要離開多遠才能發揮最佳,這只能實戰(考慮現場)處理,畢竟前面單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影響力可遠高於後面反射孔不過講那麼多,空間擺起來好看最重要....剩下都是放屁
自己聽得喜歡最重要,到底要離牆30cm還是50cm,自己喜歡就好聲波及光波很多物理特性一樣,就想像,你的房間燈光都關掉,拿手電筒對著牆壁照,讓反射光照亮房間,你可以將手電筒離牆壁10cm,也可以離牆壁30cm,照出來的情境一定不同,有人喜歡柔和一點的光線,有人喜歡強烈一點的光線,白牆壁光線反射較強,黑牆壁反射較弱,都會影響聲波也是一樣,低音打到牆壁,也是會反射回來,有的牆面較會吸音,有的牆面比較不會吸音,當然也要考慮聆聽位置
普遍市面上超低音可以分為反射式及密閉式還有雙推挽。反射式可以以較少的成本得到更豐沛的量感。所以每一顆反射式的超低音我們都會在外觀上看見一個孔。這個孔更專業的說他叫做低音增強管。由於單體除了前面會產生聲波以外,後背也會有。而低音增強管就是利用後面聲波相輔相程之下將能量強化。所以容易使極低頻的某個頻段能量更強~不過更強不代表延伸更下去,頻響更低的條件取決於單體的能力及power的驅動力。密閉式的超低音,由於少了低音增強管,我們聽到或體感的低頻是單體正面的聲波,所以相同power、單體的超低音如果設計在密閉式的箱體。他所得到極低頻的能量會降低。但是降低不代表延伸不好!反爾是密閉式的超低音在於兩端的延伸更加線性。所以我們看到一顆強勁有力的密閉式超低音,往往他的瓦數都會做的更大、單體的強度也要提升。我們才能依然感受得到極低頻帶來的空氣感。兩種設計何者較優?其實這不會有標準答案。良好設計的超低音,不論反射或是密閉都有他存在的理由。很多人誤以為把反射式的孔塞起來就可以當密閉式的玩。因為在設計時他的條件就是正面及背面的能量後得到的效果。如果設計不好的開孔式超低音!反爾會讓您的音響效果扣分。在做調整時的變數更多。甚至怎麼調都是衰聲。密閉式的超低音在極低頻延伸時較線性,所以在家用範圍調整下,我們能以更快速更簡易的調整方式達到理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