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喇叭現在的樣子

這是高音單體的面板情況,仔細看可以發現上面有許多的小裂痕,震膜材質為鋁合金

另外一個損壞的更嚴重

雖然有上膠強化但塑膠本身的劣化無法解決,所以裂痕越來越多,可以發現都是從右下角的螺絲孔位開始損壞。
單體背面長這樣,型號ZZ5460,1994年製造,曾經打電話去總代理碰運氣,結果當然是沒有備品

因為年代久遠,如果尋找二手的高音單體,除了要順利找的到之外,能夠找到的當然就是年紀相當的老貨,擔心除了使用狀況無法確定之外,面板的塑膠材質的情況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所以決定自己動手處理,另外如果對現有單體直接動手,因為此高音單體的震膜與線圈是固定在此面板上,如果不小心失敗了,那我就沒有退路了,所以決定先製作備品,成功之後再決定這單體的處理方式。
網路上有更換此單體震膜與線圈的影片,但前提是面板要是好的,我的面板就是不行了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Srm_uy0Rk&t=806s
但觀看此喇叭的維修手冊,發現並沒有此面板的相關尺寸圖,所以只能自己動手量測,做逆向工程並繪製零件圖。


做出樣板:

經過幾次實際的測試與修改後,確定最後的尺寸,之後便要決定要使用哪個單體與決定面板材質了。材質方面以鋁板、電木板、碳纖維板作考慮,最後選擇3MM厚的3K碳纖維板,單體的選擇就考慮的比較多。
這是原廠的分音電路,分頻點約在3000HZ,可以發現高音電路並未做衰減電路的設計,反而是做在中音喇叭,而整體喇叭效率在91DB,金屬震膜高音我印象中效率都超過這個數值,所以這裡讓我有些疑惑?

但數據就在這裡,所以最終選擇了SCANSPEAK的R2604/833000,因為其效率值是92DB,與喇叭整體效率相當。且聲音曲線平直。這是喇叭的外觀:

頻響圖:

拆除面板後的樣子

在確定新單體鎖孔的PCD之後加入圖表便開始製作,這當中就是手又黑、又痛、又酸的過程,就不再贅述,直接來看成果。
這是新單體鎖上碳纖維面板後的狀態,發現碳纖維板真的很漂亮

由於固定螺絲不夠長,所以從原本的M3X10的圓頭螺絲換成M3X12的平頭螺絲,足足長4MM的行程。

要上到音箱時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單體的訊號接點會干涉到箱體

於是只好修改箱體,這也是我很害怕的部分,擔心萬一失手就萬劫不復了,還好過程順利,修改後單體便能夠順利安裝上。
箱體修改後

原廠的空中接頭我找不到,只好使用替代品,這是用退PIN器將原廠接頭退出

單體壓上接頭與焊接線之後便將單體裝上

這是裝上後的樣子,碳纖維板雖然漂亮,但與喇叭整體不搭配

還是裝上飾板好一些

這是整體的樣子,說真的從原本亮亮的鋁震膜變成黑色的,真的還很不習慣

剛開聲後發現高音量感減少,但聲音變得比較清晰,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還待RUN一段時間再來驗證看看。
總結:
1.碳纖維板真的是很有個性的材料,我是第一次接觸。製作過程當中損壞了我多組的鋸片與鑽頭,特別是3MM以上的鑽頭,很快就鈍了,鋸片的鋸齒切割長度不到10CM就磨平了,但用砂紙修邊卻異常的順利。
2.第二個比較困難的地方就是繪圖,因為要量測實際物品的尺寸再繪製到紙上,中間的誤差與變數比較多,反覆試了非常多次。
3.整個過程大約花了四週,之後終於可以好好享受音樂了,舊的單體就備用,或許哪天有新的想法,再來動手。
4.很多照片是我事後補拍,因為當時只想順利的完成,後來因為想留個紀錄才寫這篇。
文章篇幅有點長,謝謝大家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