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是一個位中年初入音響領域,之前沒有經驗且什麼都不懂。 只知道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品牌,一年前組了一套二手音響(B&W 802D2+McIntosch MC402 AC+NAD C658),主要用數位串流(Tidal)聽電影配樂及流行樂。雖然一直找不到理想價格的二手McIntosh前級來搭配,但以目前的系統聽起來爽度也不錯。
上星期週末難得參加德國慕尼黑的High End 2022音響展。這是我第一個參加的音響展,所以我去各家不同的視聽室去聽聽看專業的音響設備及人員調出來的聲音是如何?結果在一家名不見經傳,產品看起來不很威的廠商的視聽室,坐到的所謂的皇帝位試聽,第一次聽見別人所說的聲音結像 --- 二聲道喇叭在左右,結果聽起來聽音是從中間傳出,像是有人在站在中間唱歌。我往兩旁坐椅一坐則結像立刻消失,坐回中間結像又回來,很是神奇。回家後立刻花了一些時間試了一下擺位,結果一如往常聲音無法結像。想請問一下各位先進,在沒有專業人員的調校下,有沒有什麼大原則可以幫助達成聲音結像?

另外個人有明顯的感覺到,大部分的小廠都精心擺設及調整他的試聽室(擴散板,擺位)及挑選試聽曲,在試聽時都很舒服。反觀所謂世界級的大廠展現出所謂領導者的傲慢,Dynaudio, Focal, Classe, Chord, Elac,Fynn, LINN等沒有很用心的調整他們的設備及場地(大部分為過大的半開放空間而非視聽室),只放了很大聲的音樂。大部分的空間花在靜態展示他們的產品。這也許是因為大量人流的考量下採半開放空間而犠牲音質,但個人感覺這樣完全無法凸顯他們產品價值設定。而Gryphon沒有試聽室.Burmester更是要特定預約才能進去。在歐洲最重要德國巿場的音響展裡看到這種現象實在可惜。另外美系大廠如McIntosh,PassLab及日系Accuphase缺席也很可惜.以下分享一下當天會展的照片供大家參考.
MBL是大廠裡例外,它的101 X-treme在視聽室人擠人的狀態下,聲音實在還是很好聽。

Nagra + Wilson Audio 聲音沒有我想像中好,可能現場人太多

Esoteric 聲音聽起來也不是很滿意,有點模糊

沒看過的品牌,但聲音很好聽且舒服的喇叭

Classe

Focal

Chord

Elac

Fynn

LI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