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好,最近想入手人生第一套被動音響組合,因在外地工作房間空間較放不下傳統擴大機,所以擴大機以綜擴且小型為最佳。
目前試聽音響店有推薦
B&W 607s2
B&W 606s2
搭配NAD 338或368
另一家也是推薦NAD,但推薦Wharfedale 幾款喇叭(都沒有很愛就沒記型號了)。
第三家則是說沒做這預算區間的組合…..
第四家則是Cyrus 組合,也算不錯聽,可惜擴大機也偏大。
另想聽DALI 奧伯龍1跟3但問了兩、三家都說沒貨。
Focal 706、806 也尚待試聽。
到目前為止較中意B&W 606s2,擴大機則是考慮NAD的D3045跟nuprime 的A200。
想請問各位大大上述兩款小綜擴推上述的音響不知道夠不夠力呢?亦或是有其他更推薦的組合?
Graduated from NCKU, and work at Taipei Metro.
喇叭是Usher 的mini X(87 dB,8 ohms,41 Hz ~ 40 kHz,100 W)
喇叭是一開始就決定的,我沒特別去聽其他喇叭,只是覺得Usher的喇叭價位跟規格適合,聲音也能接受。所以喇叭請以自己的聽感(包含選擇的音樂)為主,不要太受別人的影響,你買的喇叭是自己要聽的。
後來去買擴大機的時候是用店家的書架喇叭(也是87 db)測試,測試了IDA-8(綜擴)跟alita+sta-9(前後級),兩者聲音都很好(至少我是認為很好),但是同歌曲(當時是用許美靜的歌測試)二者對比,前後級出來的音色比綜擴 厚實(或音場大?)跟分辨度高,所以我才決定買前後級。如果以分數來分,可能就是80跟86~88的差異。
聽了大概半個月,覺得喇叭的聲音力道不如預期(喇叭在買前後級前用Usher的綜擴AU-7500 II 推了1個多月了,所以應該不是沒RUN開的原因),所以又買了一台sta-9來mono,聲音力道有明顯改變(但我不是很分的出來差異),有點像同音量大小聽感,同電腦設定,立體聲60%音量=mono 30~33%音量,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耳朵不怎樣還有擺位跟放置有關,我只是一般橡膠腳墊(透明半圓珠那種)跟1.5M間距平均左右放置,使用電腦放TIDAL當訊源。另題外話,當初用AU-7500 II用的線有問題(3.5->RCA),所以底噪很明顯,一直以為是綜擴的鍋,後來給同事使用,他換用別條線就沒這問題了。
但是之前還是有個問題讓我困惱,交響樂1812序曲的砲聲,不論是單sta-9或mono或bi-amp,聽起來都是炸在土裡的砲聲,因為我試過把音量調到100%(平常50-60%),只是差別聲音的大小。直到最近我增加一顆重低音(polk audio hts-10),分頻大概設80hz左右,重低音音量大概0-10的6附近,同首測試,就真的聽出砲聲了,所以是因為mini X的80hz以下低頻響應沒那麼靈敏,因此請決定好你常聽/想聽的音樂,這樣選喇叭才不會顧此失彼(低價位你沒辦法面面俱到)。
以上是我第二套音響的使用心得,提供參考。(第一套是Usher S-520 + AU-7500 II)
Usher mini X / SD 500 /S-520相比 我覺得是85/77/70的差別(以Usher的前後級推出的聽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