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說,不同人有不同錄音方法,錄好母帶(原始音軌)到發行唱片之間,有一關叫做Mastering。
Mastering的定義很模糊,大部份網站解釋得模擬兩可,有些老一輩...啊...資深的藝人兼老闆也說他們不懂這些名詞為何有了新解釋。
(註:有些中文把Mastering翻成"母帶後期製作",源頭不可考,但這個翻譯顯然和電視電影業的後期製作完全兩碼子事)
現在數位音樂玩家比較常用"某某人re-mix",或者"某某人cover",來分辨不同的版本。
電視電影業則直接拿麥克筆寫電視版/電台版/製作人版.....
那竟究,,, Mastering過程是什麼?
類比時代為何需要Mastering?
現代音響版幾乎都在追求母帶版本,那還需不需要mastering??
sbx700a wrote:
那竟究,,, Mastering過程是什麼?
類比時代為何需要Mastering?
現代音響版幾乎都在追求母帶版本,那還需不需要mastering??
母帶是多聲道多軌錄音
規格可能24bits/96kHz - 24bits/192kHz等等
但是好幾聲道
如果是管弦樂團+合唱團
甚至可以到達十幾軌十幾聲道
不master成兩聲道
一般消費者是要怎麼聽=.=???
然後轉成24/96兩聲道後
還要再降轉成16/44.1 才是CD規格
你說後面這個降轉不做了
直接聽兩聲道母帶 還有點道理
原始母帶完全不處理
沒可能 他就多軌錄音阿 怎麼能不處理
然後master要做的 可以做的事情 太多了
甚麼鋼琴加一點殘響
管絃樂加一點堂音
大鼓加強一下衝擊力
銅管光澤多一點
通通辦的到
更不能說的秘密是
連流行歌手音高不准
master都能把音高拉到準XD
master就是做這些事情啊
就像料理一樣
master有多有少
簡單一點像是料理成生魚片 灑點鹽一點醬油就上桌
複雜一點像是糖醋魚 變成滿滿重口味
你完全不想master
那就像是在吃 生魚
不是 生魚片
是在吃連魚鱗都沒去掉的那種生魚
一般人哪吃得下去啦
所以master都是必要的
tosca0222 wrote:
鋼琴加一點殘響
管絃樂加一點堂音
大鼓加強一下衝擊力
銅管光澤多一點
通通辦的到
更不能說的秘密是
連流行歌手音
你說的大多是MIX DOWN(混音)的工作,mixdown做完再來才做Mastering。
sbx700a wrote:
聽人說,不同人有不同錄音方法,錄好母帶(原始音軌)到發行唱片之間,有一關叫做Mastering。
Mastering的定義很模糊,大部份網站解釋得模擬兩可,有些老一輩...啊...資深的藝人兼老闆也說他們不懂這些名詞為何有了新解釋。
(註:有些中文把Mastering翻成"母帶後期製作",源頭不可考,但這個翻譯顯然和電視電影業的後期製作完全兩碼子事)
現在數位音樂玩家比較常用"某某人re-mix",或者"某某人cover",來分辨不同的版本。
電視電影業則直接拿麥克筆寫電視版/電台版/製作人版.....
那竟究,,, Mastering過程是什麼?
類比時代為何需要Mastering?
現代音響版幾乎都在追求母帶版本,那還需不需要mastering??
設備部分很重要。
別忽略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