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一直以來不是個發燒友,最近去同學家聽了一下音樂(聽了幾分鐘而已),驚為天人,回家後就在想是不是該入坑了。
直接問,很久以前的擴大機+喇叭,是不是跟現在最新一代的差很遠? 不知版上
老爸的2x年的mcintosh (小時候聽長大的,我猜想很貴,幾十萬以上)
我自己買的,用了15年的馬蘭仕二聲道+JBL書架喇叭 (入門級的)
跟
同學家的
dynaudio主動式小落地 (聽說定價1x萬)
==>
我的問題很簡單,時代進步很多嗎? (還是我聽錯?或是落地音質好很多?)
感謝大家的回覆
我都聽流行音樂比較多
comePK wrote:
哈,一直以來不是個發燒友,最近去同學家聽了一下音樂(聽了幾分鐘而已),驚為天人,回家後就在想是不是該入坑了。
直接問,很久以前的擴大機+喇叭,是不是跟現在最新一代的差很遠?
最頂級的 還是很頂級
三十年前的法拉利F40
470匹馬力
現在來看還是超跑一台
但三十年前的福斯Golf MKII
馬力只有 90-100匹
現在來看連toyota vios都贏他..........
音響也是類似
如果是很頂級的
當年定價百萬以上機種
那到現在來看還是很強
像是mark levinson 32前級
tannoy西敏寺
等等
但如果是中階以下甚至是入門機種
當然不可能和現在相比
擴大機可能還好
但DAC就輸的 天差地遠
三十年前 三四十萬等級的DAC
那個細節量 音場大小 解析度 定位 等等
現在來看 大概三四萬元的DAC就能贏過他了=.=
就是這麼殘酷
擴大機了話 聽起來和新機的差別倒是還好
但其實拿儀器測量 通常都是輸得很難看
訊躁比 失真程度等等 都是遠不如現代機種
喇叭了話 現代喇叭贏過老喇叭最大的地方
就是擴散性很好
而且相位很精準
以前喇叭擴散性不好
兩對喇叭擺在一起 哪一隻出聲音 你很容易分辨
你很容易就能聽出來 是這支喇叭還是那支喇叭在出聲
但現代喇叭擴散性太強
擺在一起 根本聽不出來哪隻在出聲 喇叭都完全消失了
這是現代喇叭的強項
另一個現代喇叭的強項就是相位精準 定位很好
可以出現 一把樂器就在你眼前那樣的真實度
老喇叭這點就差多了
好的老喇叭 大概你可以聽出 這小提琴聲音很好 這單簧管聲音很好
但你會知道 這是喇叭的聲音 這不是一把樂器在你眼前
現代喇叭可以精準到
你會以為一把樂器就在你眼前那樣真實
comePK wrote:
哈,一直以來不是個發(恕刪)
就「擴大機、喇叭」科技或技術層面來看,20年的時間當然有進步,只是幅度不大﹙想不起來有什麼新發明或新發現﹚,相反的由於「環保」材質的大量晉用,使器材最基本的「壽期」大幅降低,至於「聲音」好像也沒有太明顯的正面助益;題外話,就這點來看,「環保材質」到底是環保永續還是污染浪費?值得深思!
標題「不同世代的差異」的現象的確存在,只是不在上述部分,而是在於對「聲音美學」的偏好,如用光譜表達,以前獨愛「暖色系」,現在偏好「冷色系」,如用人物比擬,以前寵愛楊貴妃,現在追逐趙飛燕,在聲音具體表現,就是渾厚與解析取向,重在調音而已。
眾家製造商在市場需求的壓力下,也都不得不做適度調整,只能說「時代在改變」,對這個改變成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此不加贅述;須知聲音是門藝術,個人喜歡就好,並沒有誰比誰進步的問題,重點在於培養出屬於自已的審美觀,一昧跟風只會顯得庸俗。
哈~打完字頭香變4樓!
啊!5樓!!變化真快。
只有不斷優化及消費者口味的變化。
我不會比喻是汽車或電腦,
用人體當界面,跟煮菜比較像。
一個是聽覺,一個是味覺。
在20年之間 視覺技術的進步大於聽覺。
音響普及的障礙在於以往網路不發達。
以往不如現在可以討論,訊息容易片面。
在80~90年代,機器壽命跟價值
會遠高於現在家電消耗品,用電視比喻
現在的液晶電視壽命在以往陰極管電視
是無法想象的短,價格約是同等。
回來講音響擴大機與喇叭,一般概念
可用10~20年壽命,相對現在家電
變消費品,大約3~5年,甚至日本系家電
原本設定5~7年堪用(零件選用成本不同)
用現在做擴大機來看,要從5~7年堪用零件
挑出可以堪用10年,用在機器上。
比以往從7~10年堪用零件,挑零件
做堪用10~20年機器的難度高。
聽音樂的口味,從電子合成音樂以來,
就已經有不同口味族群。
用比喻説,泡麵跟傳統煮麵,口味不同。
牛肉麵泡麵跟知名的牛肉麵,還是不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