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糾正錯誤觀念: 監聽喇叭也是一般喇叭, 只是音色偏向真實音

在01已經看過好幾個網友發文, 錯認為認為監聽喇叭只能近聽, 或只是小型喇叭, 或一定是主動喇叭, 或只是低階喇叭。

其實, 監聽喇叭也是一般喇叭, 只是音色偏向真實音。
監聽喇叭只是音質比較真實, 加料的音染比較少, 所以適合監聽廣播出去的聲音, 符不符合真實音。

監聽喇叭可以是主動喇叭、被動喇叭、小型、書架型、大落地型、可近聽、可遠聽、可以是低階喇叭、可以是高階喇叭。

所以不是近聽、小型、主動喇叭或低階喇叭, 才是監聽喇叭。
遠聽、大落地型、被動喇叭、高階喇叭, 也可以是監聽喇叭。
2018-01-28 0:11 發佈
不是近聽、小型、主動喇叭或低階喇叭, 才是監聽喇叭。
遠聽、大落地型、被動喇叭、高階喇叭, 也可以是監聽喇叭。

監聽喇叭跟一般喇叭一樣, 不是一定要近聽, 只是音色中額外添加的美化音染較少。

例如: B&W的CM系列, 就是監聽喇叭Compact Monitor(緊縮型監聽喇叭)
B&W的CM系列中, CM10 S2, 就是可遠聽、落地型、被動喇叭、非低階喇叭。

Bowers & Wilkins Cm10 S2 Driven by Onkyo tx-nr818 and Emotiva Xpa-3 gen2

B&W的旗艦經銷商曾跟我解釋: 監聽等級的喇叭, 比起一般家用級喇叭(例如B&W 300系列), 是品質比較好的喇叭。

其實當初打響B&W名聲的當時最高階喇叭B&W 801, 最初就是被用來監聽的。說監聽喇叭是低階的喇叭, 是錯誤的觀念。

B&W 801
監聽喇叭的功能與目的, 是展現真實的聲音, 所以會減少如一些喇叭額外的聲音美化效果(如Sonus Faber、Marten Bird、Focal Chorus的喇叭比較有額外的聲音美化的效果)。

B&W 最高旗艦800 D3的設計師群, 在介紹B&W 800 D3也僅強調聲音的真實性, 所以B&W 800 D3的設計概念, 應該也是監聽喇叭。

因為B&W從CM以上到最高級的B&W 800 D3的設計概念, 都是監聽喇叭, 所以買B&W喇叭, 要預期聲音額外添加的美化效果, 相對其他廠牌的喇叭是較低的。

B&W 800 Diamond D3 vs Marten Bird 2 Chord Dave BLU MK 2 Scaler SPM 1400 Bowers Wilkins Demo 2
請用您最佳的設備比較(若用太低階的器材, 可能某些頻率會聽不到, 例如筆電與筆電內建低階建音效卡):
bond_007 wrote:
監聽喇叭的功能與目的...(恕刪)



B&W 800系列從古早以來不管哪一個世代就是非常普遍的古典CD監聽喇叭。我倒不知道有哪些唱片是用CM系列監聽的。
除了小小錄音工作室到著名的Abby road studio,genelec, dynaudio, pmc不便宜也大小都有,功能性、性能、服務、價錢是專業的考量,外表木皮或華而不實的傳奇就不是重點了,鑑聽除了要真實的高解析度高動態,也有最後家用環境的驗收,例如b&w就只是參考家用喇叭用,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定義鑑聽喇叭,而且有些錄音室用的跟你買得到的也不完全一樣。
監聽喇叭定義本來就是自然無渲染還原最原始的聲音,從來都沒有人說監聽喇叭只能近距離小喇叭等,像前面那篇中樓主需求是以電腦喇叭小喇叭來說,有聽過監聽喇叭的人推薦監聽喇叭再正常不過,我認識有在家裡因為興趣做音樂唱歌錄音是使用adam a3x後來升級A7X

我文中提到的genelec和adam本來就是做近場監聽喇叭出名因為兩萬預算很明顯挑監聽喇叭CP值不夠高我才推薦綜擴+喇叭
專業監聽喇吧。用在錄音室的,講究細節,為了找出錄音缺失。拿來家用,不好聽。

商業監聽喇吧。只是加上監聽兩個字,賺你的錢。

一般家用,找監聽喇叭沒意義。自己爽。
只想說:「它傻瓜,你聰明」


meme貓 wrote:
專業監聽喇吧。用在錄...(恕刪)
真的監聽,不會不好聽,
反而更好聽
因為真實!!!
但有一觀念--(真的監聽是講真話,很敏感)
就如同一女子,不塗抹,真實在你眼前
且會反抗,不是柔弱女子
大都數的人都愛看修圖後,去淌韓國進修後女子
但監聽就是正常出現在你眼前
這無關好不好,而是個人喜好
監聽聽起來不平衡代表前面有需要修正部分,
比如撥放系統,線材,電源...
反正他不會加以掩飾,或忽略
但這是指很專意監聽喔,而非世面上打著監聽名,
而非實際監聽

但終究音響是自己聽爽的,一般人不用這樣認真
不要這樣龜毛的話
監聽與非監聽都不重要
平衡失去與否也不重要
反正是擺在自己家中
不須一昧相信廠商講的話

但勸多去聽聽現場演出
會有不一樣想法喔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