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問所謂"這個喇叭很難推"到底是甚麼意思?

在討論音響時,常常有些看起來很"發燒"的人,會留個評語,說"這個喇叭很難推,日系環擴根本推不動,最好用歐系前後級"等等之類的評語.但我想知道,甚麼叫做喇叭很難推? 或是推不動?

如果單純以輸出功率而言,現在都有一套標準,就是在8歐姆喇叭之下,立體聲二聲道的連續功率輸出,這種數據照說應該是標準的,也應該是做不了假的. 一般市面上日系環擴的輸出功率大致上都約在90~150W之間. 反而很多很典雅的歐系擴大機,往往只有50~80W. 難道說輸出功率也有日制馬力與德制馬力的區別? 不會吧!

而且很多所謂難推的喇叭,你看它們的規格,很多只寫最高輸入功率是100W. 那這樣又怎麼會難推呢?

如果音響迷指的難推是指音色音質的話,那起碼也要多詳細描述一下,用某些擴大機去推音質很糟糕的地方是在哪裡? 細膩度? 雄偉度? 清晰度? 等等,這樣才比較能夠讓人了解. 否則一句話,"很難推"真的不知道真正的意思是甚麼?
2015-09-22 21: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喇叭 意思
Monte920 wrote:
如果單純以輸出功率而言,現在都有一套標準,就是在8歐姆喇叭之下,立體聲二聲道的連續功率輸出,這種數據照說應該是標準的,也應該是做不了假的(恕刪)


喇叭部分 要分Sensitivity(靈敏度)以及Impedance(阻抗)兩部分來講

靈敏度的部分 以你的PM-1為例 B&W規格是84dB 也就是說用1瓦去推PM-1 在一米的距離測得的音量為84分貝
以另外一組B&W 685來當對照好了 他的規格是87dB 也就是說用1瓦去推 在一米的距離CM6S2的音量為87分貝
你可能會覺得84分貝跟87分貝沒差多少 但是對擴大機來說 差別可就大了
因為要增加每3分貝的音量 所需要的瓦數須要加倍

PM1 84分貝=1瓦 87分貝=2瓦 90分貝=4瓦 93分貝=8瓦 96分貝=16瓦 99分貝=32瓦 102分貝=64瓦 105分貝=128瓦 108分貝=256瓦
685 87分貝=1瓦 90分貝=2瓦 93分貝=4瓦 96分貝=8瓦 99分貝=16瓦 102分貝=32瓦 105分貝=64瓦 108分貝=128瓦

而且別忘了 這個數據是在1米的地方測得的 假如測量的位置是離喇叭3米 那測得的音量可能會低個8-10分貝
基本上 喇叭的靈敏度 你寧聽的距離 這兩者決定你的擴大機需要多大的輸出瓦數

阻抗的話 你的PM-1 B&W的規格上列出Nominal Impedance是8歐姆 但是後面還有標示一個Minimum 5.1歐姆
因為喇叭的阻抗不是一條直線的 在不同的響頻下阻抗也會有變動 PM-1的話就是阻抗最低有到5.1歐姆
5.1歐姆還不算太低 有些喇叭可能有低到4歐姆以下的 這種的就真的會比較難推

基本上 擴大機的輸出 最好是能達到8/6/4歐姆的輸出為 1:1.5:2的比例
也就是說假設這台擴大機在8歐姆輸出為100瓦 那6歐姆應為150瓦 4歐姆應為200瓦
但是你去看看市售的擴大機 一般的中低階機種 6歐姆輸出以及4歐姆輸出 都不是上述的1:1.5或是1:2的比例
因為歐姆越低時 電流就越高 設計以及用料不是頂級的擴大機 沒辦法駕馭high current 所以只能打折處理


環擴的話更慘 中低價位的環擴更可能只列出8歐姆以及6歐姆下的輸出功率 而沒有列出4歐姆的輸出功率 因為根本沒辦法長時間處理4歐姆輸出
要到高階的環擴 才會列出4歐姆的輸出功率 而且還會特別註明是4歐姆認證的

justthinking wrote:
因為喇叭的阻抗不是一條直線的 在不同的響頻下阻抗也會有變動 PM-1的話就是阻抗最低有到5.1歐姆
5.1歐姆還不算太低 有些喇叭可能有低到4歐姆以下的 這種的就真的會比較難推

基本上 擴大機的輸出 最好是能達到8/6/4歐姆的輸出為 1:1.5:2的比例...(恕刪)


我覺得這句話是重點

一般環擴都只會註名8歐姆XXXW, 那4歐姆呢? 甚至2歐姆呢?

不寫出是因為驅動元件能力不足, 當喇叭組抗降低時無法提供相等足夠的更高驅動電流
(你應該知道喇叭單體的驅動是靠電流產生磁場的對把?)

當驅動能力足的標示8歐姆200W, 4歐姆400W
驅動能力不足會標示8歐姆200W, 4歐姆300W

類似這樣

所以你會常常在高級綜擴的廣告上看到"大電流驅動"的名詞

意思就是他可以在喇叭組抗劇烈變化時保持相對的足夠電流輸出



所以重點在驅動電流, 管擴的驅動電流一般都很強

所以即使他標示輸出功率只有14W, 也能輕鬆推動標示100W的喇叭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justthinking wrote:
要到高階的環擴 才會列出4歐姆的輸出功率 而且還會特別註明是4歐姆認證的



謝謝您的解說. 我去找一下目前市面上定價在2000美金(六萬台幣)或以上的環擴,去看一下它們標示的規格:

http://usa.yamaha.com/products/audio-visual/aventage/rx-a3050_black_u/?mode=model
Yamaha A3050: 150W at 8ohm, Dynamic 8/6/4/2 ohm: 175/220/295/410W

file:///Users/gabhou/Downloads/Data%20Sheet%20-%20T%20787%20A-V%20Surround%20Sound%20Receiver.pdf
NAD T787: 200W at 8ohm (2 ch); 120W (7 ch); Dynamic 8/4 ohm: 230/320W

http://www.pioneerelectronics.com/PUSA/Home/AV-Receivers/Elite+Receivers/SC-99
Pioneer SC-99: 140W at 8 ohm, 255W at 4 ohm; 850W at 8 ohm (多聲道, 不知道要除以7還是除以9?)

file:///Users/gabhou/Downloads/SR7009_spec_sheet.pdf
Marantz SR-7009: 125W at 8ohm, 165W at 6 ohm, 235W Max (不知是4 ohm or 2ohm?)

http://www.anthemav.com/downloads/MRX710-510-310%20Datasheet.pdf
Anthem MRX710: 120W at 8 ohm, 90W at 8 ohm for 5 channels. 至於6 ohm, 4 ohm完全沒提,從缺!

所以照您所說的黃金比例, Yamaha A3050應該是最接近的,它也是唯一敢標示2 ohm輸出的, 其他都還是差了一些,甚至連貴鬆鬆的NAD也達不到這個比例(當然它本身在8ohm已經有200W的大出力). 而大家一致好評的Anthem MRX710竟然沒有標示4 ohm, 不知道是懶得標示還是數據不好看? 如果是認證過的話照說應該會標示才對啊? 可是並沒有!
那是可能是器材、預算、人的能力不足所產生的。
樓上兩位看來技術都很精研,專心看應該能略知一二。

若純就聽感而言,被擴大機駕馭得好的喇叭,
聽起來活生感十足,很有韻律感,不會有悶、糊的感覺。

但若駕馭的不好,這喇叭聽起來就像死魚一條,毫無活生感可言,
所有的好聽感的形容詞前面加個"不"字就是了!

市面上有些喇叭靈敏度比較低,公認的難推。
但此時系統調整就一定是找台更合適的擴嗎?
其實未必!

所謂老手玩電!
其實如果把整個系統的電力供輸所有環節都處理好,
有時死魚也會變生龍!

justthinking wrote:
喇叭部分 要分Sensitivity(靈敏度)以及Impedance(阻抗)兩部分來講


另外一個迷思: 是否靈敏度較低,比較難推的喇叭音質會較好? 靈敏度較高,容易推的喇叭,音質就比較遜?

照說靈敏度較高的喇叭,擴大機不需要支撐強力的電流就可以推得動,因而可能產生較高的失真就可以避免,那容易推的喇叭照理說有優勢可以得到更好的音質吧? 不是嗎?

不知是否有人可舉個例子,列出靈敏度高(>90dB)而音質又極為優異的喇叭? 不需要很辛苦的推就可以有優秀音質的?

Monte920 wrote:
大家一致好評的Anthem MRX710竟然沒有標示4 ohm, 不知道是懶得標示還是數據不好看? 如果是認證過的話照說應該會標示才對啊? 可是並沒有!...(恕刪)


有些廠商各有各的考量

大電流驅動理論上當然要這樣設計

但大電流代表高發熱, 高雜訊干擾, 電路板元件也需要設計能承受大電流

這不一定對音質是有正向幫助的(有1好沒2好的感覺, 所以很多燒友很重視擴大機跟喇叭的匹配)

所以我猜有些好器材沒標的原因是在某方面做了妥協, 而不是不做或做不到

不然真的電流又抗雜訊音質要好的後級, 動則幾十公斤上百公斤重

這樣買的人也會比較小眾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Monte920 wrote:
不知是否有人可舉個例子,列出靈敏度高(>90dB)而音質又極為優異的喇叭? 不需要很辛苦的推就可以有優秀音質的?

幾乎所有的號角喇叭都是超高效率

管機會有跟晶體機比較相同的瓦數下有比較容易推動喇叭的感覺是在那個輸出變壓器的反電動勢(反電壓..),所以它比較沒有負回授影響出力效率降低的變因。不過管機跟晶體機相較之下阻尼因數大都比較小得多,其中還有一些像輸出級電流的 迴轉率(slew rate..) 的速度..,這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得清楚的,要不然很多人都不用玩了,參酌!Good luck!~~~

Monte920 wrote:
另外一個迷思: 是...(恕刪)


您可試試低效率的喇叭搭配大出力的功率級,這種搭配大都寧靜度,立體度,背景層次分明跟寬鬆,量感並不是高效率喇叭還是全音域單體加個障板搭配小出力直熱三級管管機做得到的。當然,如果您主要聆聽音樂的 genre 都是小編制還是 solo 獨奏的話,那影響到的層面並不會差異太多,參酌! Good luck!~~~

PS.:並非推崇大功率的功率擴大機,一些像 D 類放大還是一些 T 類放大器。它們的聲音表現至今很多在音質的失真上也是為很多人所詬病的!音色上也通常太冷不夠溫暖豐厚,但是不乏偶有佳作。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