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前言:
本人非店家亦非寫手, 純粹分享聽感心得, 因為也不是專業評論, 有誤之處請多所包涵指教

一直對audiolab 8200CD有很大的興趣, 幾乎評價都是相當的好(除了評比上輸自家的M-DAC,
因為我平常的使用習慣是直接放CD, 故暫時還不想將轉盤及DAC分離)

喇叭是搭配B&W CM1, 氣勢不錯的小喇叭, 小缺點是高音略硬直

本次的主角-8200CD V12E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目前使用的CDP-DENON DCD-S10iii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以下心得依試聽軟體撰寫;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歐伊斯特拉夫 克路伊坦指揮法國國家廣播管弦樂團(HQCD)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音像龐大, 聲音非常的現代感, 小提琴高頻延伸良好, 唯獨奏殘響少了些
整體來說聲音很活潑, 但稍薄了點

翁特蒙、馬第農加ortf的貝多芬皇帝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這片不知為何8200CD簡直完敗, 整個聲音就像感冒一樣舒展不開;
但鋼琴顆粒感是一大亮點, 後來補聽了其它版本錄音, 就較沒有這個問題, 音場開闊

Jheena Lodwick - All My Loving(XRCD)
[試聽心得]audiolab 8200CD v.s DENON DCD-S10iii

人聲很是優異, 相當有韻味, 可惜我不常聽人聲
另外偏多的低頻在我的空間有點惱人

結論:
以定價來論, DCD-S10iii 220,000円的身價並未能占儘優勢, 可見8200CD確實CP值高
但也不能說的上有高級機的質感(除自己的CDP外亦有聽過Ayre CX-7等),形體感和音場確實是其強項, 可說是"中階以上, 高級未滿"

2013-05-26 1:3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試聽心得 8200
8200CD 有FILTER可以用,您用哪一組去試聽呢? 出廠應是 optimal transient
可以試試optimal spectrum,音響性提升不少。小弟也覺得CD部分是中上程度而已~
不過此機USB DAC較吸引人,聲音不差,整體來說C/P質相當高的一台機器。

phl0722 wrote:
8200CD 有FILTER可以用,您用哪一組去試聽呢? 出廠應是 optimal transient


您好, 是使用原廠設定, 感謝您的寶貴意見
的確在此價位是CP值很高的機器, 功能也很豐富
雖然聲音是很主觀的,但現在很少看到這種心得分享文了,給樓主一個讚!!
如果能把搭配的擴大機、線材一起列出會更好...
Denon Player 用家幫推XD

不過兩台的價格比好像有點落差

重點是,有毒到了嘛,呵呵

You're my only star wrote:
雖然聲音是很主觀的,...(恕刪)


您好, 試聽搭配用的擴大機是QUAD 99 pre + 909 stereo power amp
線材因為QUAD厚重的特性, 我是搭配viablue, 型號就不贅述

nimulakilio wrote:
Denon Play...(恕刪)


目前還是喜歡Denon多一點, 不知網兄有無升級的推薦?
後續補上M-DAC的試聽, 因為是在店家開放空間聽, 所以只能簡述差異性
相較之下層次和細節又勝過8200CD和DCD-S10iii了
但是又不想多背一台轉盤, 苦惱啊

皮皮貓 wrote:
您好, 試聽搭配用的...(恕刪)


以常理來說,同等級的轉盤+DAC會比一體機表現好是正常的
若手上有轉盤,日後再加個DAC也是種升級的方法

Denon CDP
若喜歡人聲,可以試試 DCD 3500RG,人聲尾韻又甜又靈巧
若喜歡古典,可以試試 DCD S1,聲底扎實穩重,空間層次感也很不錯

不過餵什麼線材也是有蠻大影響的啦XD
自刪~~~
目前有試8200cd 透過RCA 直入後級
是屬於清徹的聲底

之前看說明書,以為一定要用平衡線
後來發現RCA直入後級也可以通

電平選2V,然後就可以透過搖控器控制聲音
事實上是蠻方便的,就是屬於數位前級

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子接過
沒有M-DAC,不然可以比較看看
You're my only star wrote:
不好意思放個馬後砲,...(恕刪)


您可能誤會皮皮貓大的意思了,

我剛開始讀文也是與你想的一樣,不知為何,樓主的撰文

不知道奇怪在哪裡,就是讓人容易直接產生問號。

不過有一句關鍵字與普洛影音對比,我就知道整篇文的含意。

=====================================================

另外轉盤與時脈產生器這兩大模組要角,除了電源分離這點外,當初的設計初衷都被現在的科技方案所取代了,有亦可

若沒有也實在無須遺憾


論誠意與價格比值,任何東西都無法與日系機比擬,但也因為有現在的科技,才會出現兩台機器拆開上蓋

後,萬一出現嚇死人與笑死人的設計方式

居然也可以有各領千秋的事情發生,現在這類產品真的只是在尋找對自己味道的。


我自己偏向推薦享受膜拜儀式的傳統光碟玩家,東西的誠意才是選購的考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