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預算有限之 Hi-fi HTPC(CAT) PC訊源系統打造心得(含USB供電分離)

方向選擇:

首先我想先談一下 CAT機 目前台灣一向主要討論的組法 跟自己的玩法目前個人從網路上討論大概粗淺的分兩派,解釋的不夠仔細還請見諒,一派就是MYAV 那邊的組法--->基本上對零件要求較多 對不同零件表現出不同的音色

大致上有幾個大方向
1.AMD CPU 以低時脈低功率為主
2.技嘉高階主機版
3.SSD+低轉速硬碟
4.記憶體也需挑過
5.使用高階數位輸出音效卡 EX:RME AES-32 一類

另一派為 MY HI-END的方向 --->基本上以JPLAY+USB數位輸出為主

對硬體上的限制較沒那麼多,基本上以現在能買的到不錯的效能的主機為主

而兩派的共同重點是 "對供電的要求" 不管是USB的供電分離 或線性電源

我自己因為沒有兩派都深入聽過跟比較過 不敢說誰優誰劣 我只參考我比較能做到的學習

我的重點如下: 1.文書+上網機 2.基本上想從現有主機下手

那麼 所謂"從現在主機下手" 究竟該換哪些東西? 跟花多少預算呢?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Q1: 我想打造一套PC系統,我想花多少錢? 我打算怎麼分配?

A:我認為對我這種中預算(100K內) 整套系統要怎麼分配 我自己一直有個大方向
也就是 3:3:3:1 (喇叭:擴大機:訊源:週邊)
由這個大原則來說~ PC訊源連同DAC的部份 我個人都把他當作訊源的一部份
因此我盡可能不會花太多錢在PC上, 為什麼? 因為我有錢會先升級DAC跟其他後端
但PC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基本上他不但是你的數位輸出,也是你整套系統最前端
的部份...



Q2: 那PC系統 的數位輸出的選擇有哪些? 該怎麼選?

A:我自己的玩法是...DAC 我基本上在數位輸出 頂多丟一半或一半以下的預算
以我現在用的 HDP來說~ 如果我數位輸出用到 一萬以上時 我會先升級HDP的意思
個人會考慮選擇數位輸出如下:
樂之邦01 USD < 03USD(還沒用過)=HIFACE < HIFACE EVO < AES16 < AES32.....<br>(0404 1212已不考慮使用~該價位的數位輸出,個人聽感覺得並沒有現在USB轉同軸的產品討喜)



Q3: 我已經決定數位輸出跟DAC,那麼我PC系統的重點該怎麼挑?

A: 我傾向於從"你現在有的主機下手" 如果你現在用的是效能不錯的主機 那麼可以考慮
參考MY HIEND JPLAY派的組法 如果像我一樣是AMD文書機 可以考慮從MYAV那邊下手
我則是從amd文書機那邊下手
~~~~~~~~~~~~~~~~~~~~
下一篇會再介紹為什麼會這樣選擇....跟USB的部份
2012-07-24 11:24 發佈
天啊~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 娘子~ 快點出來看上帝 ~

(以上為不負責任廣告詞,以下為舊電腦原有配備,很明顯的就是一台PTT 電蝦版文書機菜單)

CPU :AMD AM3 AthlonII X4-640(C3版)
MB :華碩M4A785TD-V EVO
RAM :金士頓 DDR3 1333 2G*2
顯卡: 內顯
硬碟: WD640G AAKS + WD 1T 綠標
PSU (電源供應器):全漢 藍晶鑽II 350W
機殼:酷媽 RC-430
~~~~~~~~~~~~~~~~~~~~~~~~~~~~~~~~~~~~~~~~~~~~~~~~~~~~~~~~
第一次的改變如下:
硬碟: WD640G AAKS + WD 1T 綠標----Seagate 2TB ST2000DL003/5900轉
主機版附送SATA線改為 Amphenol 安費諾 SATA3線

PSU (電源供應器):全漢 藍晶鑽II 350W/--->海韻X-460 460W金牌無風扇

簡單的說硬體部份就是換了 1.硬碟 2.SATA線 跟3.電源 ~
軟體部份:
4.系統從WIN7 旗艦版換成MY HI-END建議的 WIN7 LITE
5.CPU降頻成 200*4=800HZ(預設為200*15) 電壓從1.35V降到1.05V
6.HUB的變壓器從5V 2A 換成 5V 4A

是的~因為一次改動太多變數~我不敢說哪個變數是最正面的,但是換上去後的確提升太多~不管是毛邊的減少~細節(很神奇吧~細節)三頻的延伸以及背景的安靜都上升一個檔次,當然我推測是電源有最大的關係從風扇變無風扇以瓦數的增加~都會為電腦主機帶來正面的影響但想補充說明的是~雖然我CPU降頻+WIN7改用LITE版本但是我的LANTECY一直沒降...
下篇開始 預計來好好討論一下 PC系統 有關USB供電的心得...
USB 供電分離:

來談談最近很紅的 USB 供電分離, USB供電分離從最近非同步USB DAC 以及USB轉同軸的產品越來越多,相關討論也越來越多,不論

是MYAV MY-HIEND 或 PTT 基本上都頗為支持此派做法 , 比較發燒的做法大概如下

線性電源(電源端) (線性電源DC端)
---->HUB線(供電分離)--->鐵殼HUB--->器材線(供電分離)--->DAC
主機版(只送訊號)


但這樣的玩法 簡單的說至少要兩台線性電源(或一台雙輸出)+ 2000以上的鐵殼HUB

+ 兩條品質還不錯的USB供電分離線 ~算算大概10K往上跳~

這是指DAC 走純USB的部份 還沒考慮如果要走 同軸 或其他數位輸出的情況

在這邊我提供簡單解法試解看看....



5V 大電流變壓器 (5V大電流變壓器DC端)
---->HUB線(供電分離)--->HUB--->器材線(供電分離)--->DAC
主機版(只送訊號)


HUB選擇以NEC晶片為佳,沒有的話 基本上就是找變壓器電流(A)越大越好的,

亦可從網路上買5V 大電流(3A以上)的變壓器

綜合花費如下:


5V大電流變壓器*2 (約$200*2) + USB供電分離線*2($800~1500*2) +

一般HUB*1 ($300~500) = $3000~5000


聽起來是不是花費似乎低上不少? 事實上 一般HUB 有些可以不用主機版端上

接電源只接訊號亦可工作, 因此可再省下一個電源輸出的費用

usb 分離線也可考慮把5v貼掉的做法...還是有機會更省錢的 ~那麼

花費就只要

5V大電流變壓器*2 (約$200*2) + USB供電5V貼跳*2($100~200*2) +一般HUB*1 ($300~500) = $1000~1500

有沒有感覺看起來親民多了?


的確線性電源的效果是很好,但是真的不便宜,前面有提過,整台PC主機

除了本來的功能(上網+文書)外 多餘的費用我視為數位輸出投資的一部份

如果過度投資時 我還是會先升級後端的部份...因沒有財力與時間

一一 A/B test 先升級哪一樣是cp最佳選擇 純粹是後端系統等級不夠

想依照預算分配比例原則下去玩而已


補上USB HUB選擇的幾個重點:
1. 外接供電變壓器 電流(A)越大大多越好
2. NEC 晶片普遍評價較好
3. USB 3.0 > 2.0
4. 盡可以找供電分離
~
回到自己的系統的改造部份 最主要是換了SSD CPU 主機版

改正一下~太久沒看硬體 忘記TDP不等於CPU功耗了


CPU :AMD AM3 AthlonII X4-640(C3版)---->換成X2-250+ 酷媽HYPER 212 plus CPU風扇

MYAV 建議的是SP140 而且最好是可開核的,這部份我先解釋一下 為什麼我捨了仍然市面上買的到的SP140 而用X2-250

X4-640 為 95W ~X2-250 65W ~SP140 45W ~基本上我同意CPU盡可以降壓跟省電的方式

但是...延伸的幾個問題是

a. sp140 開核後 cpu-z 顯示的是 TDP 82W ~不知道到底實際功耗是多少
這點跟我自己理念就有點不太一樣~我是很難理解開核比不開核好聽XD
(雖然有人說 SP140開核後仍比X2-250省電)

b. 爬文發現有些人說 sp140 開核後壽命較短

c. 不開核的sp140 我嫌文書處理跟上網的效能太低

綜合以上幾點 我仍選了 x2-250


MB :華碩M4A785TD-V EVO --------------->預計換成技嘉 ga-880ga-ud3h

MYAV最推的是 技嘉的 GA-890GPA-UD3H ~為什麼我放棄這張呢?

原因有幾點

a.GA-890GPA-UD3H 在台不好找, 即使找到也有一點保固的方便性問題...

b.價位有點高XD 這張平均要收二手大概沒有4K以上不好收到



RAM :金士頓 DDR3 1333 2G*2 ---------->換成貴沒多少的DDR3 1600 lovo(低電壓版)

基本上MYAV建議的記憶體 對我一台"文書PC"來說 都過於高價...

但還是貼出建議讓大家參考

1.KHX2000C8D3T1K2/4GX
2.KHX2333C9D3T1K2/4GX
3.KHX2250C9D3T1K2/4GX
4.KHX2133C9AD3X2K2/4GX
5.KHX1600C7D3K3/6GX
6.G.SKILL F3-12800CL7D-8GBXH

以上是MYAV洪兄推薦的記憶體型號


從這邊以上可以看出很有趣的是....似乎時脈高一點"較好聽"但也不是絕對

但從myav那邊討論可以看出 1.高時脈 2.降壓 這兩點似乎是好聲的參考點

所以我買了便宜的DDR3 1600 lovo 原因就在於他的低電壓

現在DDR3金士頓 最高似乎有出到 DDR3 2800跟2400 不知道有沒有網兄要挑戰一下的XD



顯卡: 內顯---------------------------->暫不打算換


硬碟: WD640G AAKS + WD 1T 綠標---- 美光 SSD 64G
Seagate 2TB ST2000DL003/5900轉
Amphenol 安費諾 SATA3線


(的確MYAV建議的是INTEL早期的SSD...但我懶得找早期快過保價位又較高的SLC SSD....即使聲音真的較好)



PSU (電源供應器):全漢 藍晶鑽II 350W/--->海韻X-460 460W金牌無風扇
X-460 大概是以上所有東西最好入手的 但實在也不便宜 ...


機殼:酷媽 RC-430 ---------------------->預計換更厚重的
~~~~~~~~~~~~~~~~~~~~~~~~~~~~~~~~~~~~~~~~~~~~~~~~~~~~~~~~~~~~~~~~
結論:

以一台文書PC來說,事實上上面的配備最貴大概是在PSU上的投資,其他其實真的都不會比文書機選用的配備貴上太多,

整台打造下來的金額,並不會比一台文書機貴上多少,基本上仍然是把此台HTPC PC

仍當作一台可上網及處理文書的多功能機器~而非真的的"純" HI-END HTPC CAT 機

但在預算有限下,小小金額照著前輩們的腳步走,也是很有趣的學習經驗
感謝分享~~最近也起心動念有想要用一台CAT說

期待更多的效果提升的心得~~

PS:可惜我不能幫你加分啦~~~呵呵
整篇都是你自己說的
太多不確定因素,對其他人有再現性?
你確定你什麼零件什麼設定都不曉得的狀況下,能說出一樣的評語嗎?
通篇都是聽人說看網路寫,真的能給其他網友正確的指引方向?

我有裝線性電源給DC-DC轉換器供給系統用電
配置不會比你用的不講究
我都不敢說大話了


是說
真的是電腦玩家,在燒機測試正常/跑頻寬測試都一樣的狀況下,
會相信換條SATA線,換RAM就會更好聲?
跟我有一樣疑問的人應該不少
我最想問的還是那幾句:
啊在你不知道是用什麼器材的狀況下,你能說出個所以然嗎?
阿差異不是很大?毛邊這麼多,應該很好聽出來吧?
我實在不懂只是單純的 組裝的找零件的心得 為何樓上會有那麼大的戰意

我並沒有說一定 "這樣子絕對好聲 大家都來這樣組"

我不是就提了不同派別的組裝方式,建議大家依自己最方便的方式去試而已嗎?

何必冠上什麼"正確的指引方向"


我本來用什麼換成什麼 感覺有提升也在上面講的很清楚,但是時間上跟精力沒辦法

拿幾條記憶體或幾顆CPU在那邊拔來拔去 AB TEST,

你如果說我樣本數不足 我虛心接受,

我佩服網路上那些肯找多數零件反復測試的網友們,因為我沒做過一樣的事,所以我不敢說

一定絕對有效或絕對無效,但總是整理個意見讓其他人可以參考


如果不相信換SATA線或換RAM會好聲的話,何不去跟那些有在玩的玩家一同討論或測試?

可以抱懷疑,或者說試了大方承認聽不出來,但何必沒試就攻擊別人阿?

畢竟每個人感受不一樣,或許真的有人聽的出來,

我前面不就有提,對記憶體部分我也比較無心力及無興趣碰觸,

因為我也認為我聽不出來,但是我不會說別人一定錯一定聽不出來啊



前面我文章也提過,主要的改變我認為是PSU的影響,

因為我以前就有單換過PSU的經驗,只是不是在這台主機上


這年頭就是這樣,真正專業的(非本人)不肯分享心得

有心想拋磚引玉的又要引起一堆專業玩家的撻伐

然後新手分享器材,又要被酸成是業代文...

看來要開個討論還真難


我發文你要認定有戰意,那也是你個人的感覺
你怎知我有無戰意?要是沒有呢?
連單純提出質疑都不行?

你到處發文,內容卻是充滿不確定
這裡不是你家,所以我可以提出質疑

你到處發文我也看多了
自己先練點功夫吧...

---

後面別亂扯業代文
我啥都沒說別誤導別人我說你業代
有沒有差?
討論說有差他就必然有差

那既然有差是差多少
不用看就知道有差對吧
那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用聽的,告訴別人他差在哪裡吧
反正有差是自己說的

先搞懂電腦的原理再說吧

至於那些量子力學大師就別亂了
用電腦放音樂沒那麼神秘
有沒有戰意,的確是我個人對您回文的觀點,

但我可沒否定你提出質疑的權力,我又何德何能能把m01當自己家,當自己家是有隨便砍文或禁止人發文的

權力嗎?我發文的目的可不是為了這個

對您提出質疑的部份我盡可能提出解釋,你可以不同意,或以專業的角度證明我聽感錯誤,

我絕對會接受你的質疑及看法

一篇文章到處發文~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參與相關的話題,

論專業我是沒有,但至少肯抱著拋磚引玉的心情純分享,

F兄如果專業在PC上這塊對CAT機有專業的心得分享,我也很希望其他網友能向您學習專業的打造部份

我這不是什麼專業的文章或建議,只是有限預算下 換換小零件的樂趣罷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