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數位思維的音樂世界 Densen B-275 & Marantz AV8801

多聲道數位流的世界


M 型社會 中間谷底的代表 : 中年大叔_宅爸,喜愛白色極簡
買不起 Hi-end 但也不屈就入門 自彈自唱 系列


2011/07 數位流的原點 .....從 DIY PC/mini-NAS/PC speakers & Homeplug 開始作夢
數位思維的音樂世界 Densen B-275 & Marantz AV8801


規劃的數位流介面維持極簡風格, 讓 聽音樂 Easy access, 同時享受庭院景觀 or 室內設計美學
1. iPad2,
Tablet 掌管 80% 的控制
選 source(網路電台,iTune or 硬碟);
選 NAS#1/NAS#2/NAS#3.../PC#1/PC#2, 再選硬碟 選 Folder 資料庫,選專輯,選單曲,
AVR 音場快速切換 11.2 to 2.0 作音色,音場 多方面比較 ; 音量控制

2. Mouse, 代表電腦
彌補 iPad WMP 不足之處,負責剩餘 20% 控制
視頻檔案 or APE 等 要靠 PC 通解
電腦可延伸音樂到 BDMV,ISO,MP4,Youtube...等錄製的視訊音樂
or 檢視樂曲頻譜,管理資料庫

3. 數位電話 嗯,監視器+交換機+門禁對講, 音樂常聽到忘我 還是要人提醒,回應訪客.

爬到前輩箴言, 決定走數位的思維 避免因小失大

"嘗試了解有一定質素的揚聲體系,在製造廠的工程師研究,經過無迴響室測試,基本從 20Hz 至 20000Hz 作頻率掃描,儘量地在喇叭單元、聲箱諧振點與分音器零件互相配合而達到頻率曲線平直的響應。假如我們使用喇叭時,因家居因素對頻率有所扭曲 就一廂情願地認為喇叭分音器的用料未夠班,一擲千金的買兩粒貴電容回來,試取換原本的"雞料"電容 ( 香港俗語 ) ,高音似是通透了?喜上心頭之際,隨即拿起銀包狂奔住零件店掃多兩大碌分音線圈,啊!果然低音也勁了,得意洋洋地說:『哈哈!甚麼名廠設計?果真浪得虛名』;是否幾多初學摩 (modify) 機的小摩王,技術竟可輕易超越在工程師之上。冷靜一點,若果將這經過 勁摩改 的喇叭拿去足夠通透的音響系統比較,又或在無迴響室重新測試,就會發覺這喇叭佷大可能 "過火" 了!
坦白說,不少發燒友…… 甚至筆者也有這經歷,不足為後人作笑柄 ;只是借鏡。"


畢節望族後裔
2012-01-15 19:22 發佈

因應視訊音樂
下一代 AVR 能否再內建 Power DVD 等 license software ?
透過 Apple remote, iPad-x 就幾乎可以包下 90% 音樂控制權了
最後 10% Net video music 仍須透過 TV or PC 去控制.


為何不說 TV,BD Player or Bit streamer (高清播放機) 開發 Apple remote
DLNA 差不多, 但他們控制遠不如 AVR 設計的全面性 which are
a. 多聲道豐富的 DSP 音場選項 少則 10 多則 26 如 Yamaha
b. 空間校正資料檢視 如 MCACC
c. 音色補償 phase control,virtual channels,speaker EQ ....etc
d. 音樂選單 DLNA devices 多半都有

畢節望族後裔

發現 Pioneer 的確有整合 BD player remote into airplay,影音都包
(當然 Movie 檔案支援性 比不上 Bit streamer 如 RTD-1186)
理論上 PQLS 這種好物,音樂性是大大加分.

So far ..... 觀望中.

畢節望族後裔



2.0 to 11.2 channels
PC,Disc Player, Bit streamer, NAS or Clouds 訊源
由平板控制一切

宅爸想表達一個 Google like 的音樂思維

(1)選 sources (clouds,NAS),選專輯,選曲,播放 .....well known 的平板便利性(行動裝置)
大多討論串止於此, 不就是 數位流 + 觸控面板 的優點嗎 ?
若裝潢時各空間預留好 cat.6 port(宅爸用 cat.6a) Hi-Fi 數位流更是四通八達.

(2)進階的 2.0 thru 11.2 各種音場變化與聽感,低頻的影響,殘響表現,錄音製作的思維
平板便利性 就把 Google like 的介面交給 Listeners
好奇心越強,越想嘗試各種組合,變化 越能得到差異比較,提升對音響性的理解,
重新詮釋音樂的表達方式 => 宅爸稱為 "數位思維"

討論串常見 "類比思維"
多建議換 線材,器材組合,元件,喇叭,電源,壁插,座插 .....促進經濟繁榮模式
形成 大家一邊喊窮, 卻一邊花錢 ?

(3)Apple store 免費下載 SPL meter & RTA
聽音樂時, iPad2 還可以觀察空間頻譜, 檢視 SPL


宅爸算一算,現有 50 顆大小單體包圍 sweet spots,頻響分布 7~50k Hz
器材等級已到一定水準 (想進一步敗家,花費必然驚人,maybe 7位數投資才能感受明顯差異)
不妨先用這種 數位思維 模式玩音樂.

畢節望族後裔
不錯的規劃,用ipad就能減少搖控器的使用





ai_0301 wrote:
多聲道數位流的世界 ...(恕刪)
畢節望族後裔

喜愛極簡風格的玩家 應該期待 All in one air play

iPad 支配客廳
女王廳的影音串流

宅爸昨天才下載, 驚喜連連 還在研究中

畢節望族後裔


宅爸發現有 厚聲 & 解析 兩個喜好族群
利用 Pioneer DAC switch 來詮釋不同的特性

厚聲底 DAC = Sharp 聽感 鏗鏘有力,渾厚的低頻 可中和 高頻 (有人說 渾)
高解析 DAC = Slow 聽感 低頻適度,中高音相形凸出,高音飄逸 (有人叫 尖)

若沒有數據, 各說各話的形容詞 ....... 真讓人昏
您是 CEO, 敢聽 形容詞 做出決策嗎 ?


同一首樂曲播放, 快速切換 Sharp & Slow
兩者主要差異在 125 Hz 以下, 中高頻則都未見 "音染"
iPad RTA 頻譜儀 空間頻響紀錄顯示如下 two profile !


這兩種特性 詮釋 Jazz,POP or 弦樂,鋼琴 各有所長

提一個 "數位思維" 供參考, 無須大費周章換 器材,線材
消費者 能瞬間一指切換就好

但喇叭要挑中性無音染,高解析的, 讓 DAC 專職修飾喜愛的音色.
畢節望族後裔


音樂後製作是否知曉這種 渾厚 vs 解析 聽感帶來的不同特性 ?
答案是 他們知道 !

有些曲子,低音刻意錄的粉強 即便 Pure Direct 都可感受低頻的震撼
這時反而不要用 Sharp 再一次音染.

此時 瞬間單指切換 就是數位方便的地方.
畢節望族後裔


宅爸聽林俊杰的歌 (概括新生代歌手)
發現音樂創作 已跳脫傳統包袱
音樂中穿插的特效 不必然要前方舞台發聲
雨聲,手機鈴響,車水馬龍 ..... 聲響來自四面八方 不會覺得奇怪
so called 情境音效 => 越來越適合多聲道聆聽


宅爸那個年代 傳統老歌 比較一板一眼, 制式樂器+樂手
Follow 舞台嚴謹的秩序 => 可讓人聽定位
Vocal 在中,Drummer 中偏右 .....
偶而爵士鼓過門,音效制作 讓鼓聲從左到右 代表 stereo 勝過 mono


畢節望族後裔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