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型社會 中間谷底的代表 : 中年大叔_宅爸,喜愛白色極簡
買不起 Hi-end 但也不屈就入門 自彈自唱 系列
2011/07 數位流的原點 .....從 DIY PC/mini-NAS/PC speakers & Homeplug 開始作夢


規劃的數位流介面維持極簡風格, 讓 聽音樂 Easy access, 同時享受庭院景觀 or 室內設計美學
1. iPad2,
Tablet 掌管 80% 的控制
選 source(網路電台,iTune or 硬碟);
選 NAS#1/NAS#2/NAS#3.../PC#1/PC#2, 再選硬碟 選 Folder 資料庫,選專輯,選單曲,
AVR 音場快速切換 11.2 to 2.0 作音色,音場 多方面比較 ; 音量控制
2. Mouse, 代表電腦
彌補 iPad WMP 不足之處,負責剩餘 20% 控制
視頻檔案 or APE 等 要靠 PC 通解
電腦可延伸音樂到 BDMV,ISO,MP4,Youtube...等錄製的視訊音樂
or 檢視樂曲頻譜,管理資料庫
3. 數位電話 嗯,監視器+交換機+門禁對講, 音樂常聽到忘我 還是要人提醒,回應訪客.
爬到前輩箴言, 決定走數位的思維 避免因小失大
"嘗試了解有一定質素的揚聲體系,在製造廠的工程師研究,經過無迴響室測試,基本從 20Hz 至 20000Hz 作頻率掃描,儘量地在喇叭單元、聲箱諧振點與分音器零件互相配合而達到頻率曲線平直的響應。假如我們使用喇叭時,因家居因素對頻率有所扭曲 就一廂情願地認為喇叭分音器的用料未夠班,一擲千金的買兩粒貴電容回來,試取換原本的"雞料"電容 ( 香港俗語 ) ,高音似是通透了?喜上心頭之際,隨即拿起銀包狂奔住零件店掃多兩大碌分音線圈,啊!果然低音也勁了,得意洋洋地說:『哈哈!甚麼名廠設計?果真浪得虛名』;是否幾多初學摩 (modify) 機的小摩王,技術竟可輕易超越在工程師之上。冷靜一點,若果將這經過 勁摩改 的喇叭拿去足夠通透的音響系統比較,又或在無迴響室重新測試,就會發覺這喇叭佷大可能 "過火" 了!
坦白說,不少發燒友…… 甚至筆者也有這經歷,不足為後人作笑柄 ;只是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