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的電腦CD訊源

由於我現在的音響室狹小
無法放置太多的CD
所以一直想將CD轉到電腦硬碟裏
這陣子各項條件差不多齊備了
所以就開始著手進行

將CD轉到電腦硬碟裏要花許多的時間
所以電腦硬碟裏的CD聲音品質必須夠高
起碼要和五六萬CDP的聲音品質相當
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依我的經驗
使用USB介面輸出數位信號給DAC是比較簡單可以好聲的方式
所以以下的改裝皆以USB數位輸出介面為考慮



首先是選用CD的讀取系統
手上有幾台全新的早期SCSI & IDE燒錄機
參酌PC結構後
最後是決定使用IDE燒錄機作為RIP CD的讀取裝置
所以拿一台全新的Plextor 8432A來用

一般PC機殼放置燒錄機的位置都不是很穩固
所以必須將讀取裝置另外裝在牢固的地方
因為我的線性電源機殼十分牢固,且重達7,8公斤
所以可以作為燒錄機的底座
燒錄機的供電也直接由線性電源為之



儲存CD的資料硬碟相當重要
所以也將資料硬碟固定在線性電源機殼上
供電自然也由線性電源為之



由於這台PC是專門負責RIP工作
所以線性電源機殼上裝有燒錄機&硬碟
若是作為播放CD的PC就不必裝燒錄機了



由於手頭還有幾台早期的準系統
所以就拿一台Aopen來用



由於準系統的機殼單薄
所以必須將燒錄機&硬碟外移

PC也需要一些改裝
以維持RIP CD的聲音品質



作業系統使用SSD固態硬碟
可以防振且省電



基於網兄的經驗
使用USB擴充卡有不錯的結果
所以這台PC也裝上了一塊USB擴充卡
同時也對擴充卡做了一部份的改裝

使用USB擴充卡後最明顯的是整體解析度的提升
高頻延伸更佳,也有更開放的聲音表現
差異非常明顯[:)]
2011-10-04 22: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電腦CD訊源

弄好我的電腦CD訊源之後
接著就是搬到音響是與CDP進行比對

電腦CD訊源透過最左邊那台
改裝過的01USD連接到我的DAC43122
CDP也同樣接到DAC43122



使用PlexTool軟體將CD的資料轉到硬碟



使用FooBar2000作為播放軟體



Domnerus Antiphon Blue 是用一般PC轉進來的
而Domnerus Antiphon Blue 2 是用這台RIP專用的PC轉進來的
實際切換比較可以發覺一般PC轉進來的聲音較為生澀,毛邊多
專用PC轉進來的聲音平順,音樂性佳,解析高,無毛邊
這個一聽就可發覺



用來比對的是TEAC的純轉盤
這台TEAC的CD DRIVER有經過重度改裝
包含零件,時脈,機構前幾日才都全部翻新過,
現在的聲音狀況相當的理想
這台TEAC的CD DRIVER是使用KSS151A頭配VRDS機構

實際切換CD DRIVER & PC DRIVER來比較聲音表現可以發覺
PC DRIVER的整體聲音表現已與這台TEAC的純轉盤不相上下
因為這台PC僅是RIP專用
所以在播放部分並沒有特別的再加強
等將來再打造播放專用的PC時
聲音的表現就可勝過這台 CD DRIVER 了
蠻不錯的喔! 再myav 也有一大串有關電腦訊源的討論!
某些特定的廠牌mb和cpu 的確能出好聲
現在也對電腦訊源蠻放心的
沒想到您也加入電腦訊源一族, 這真是很棒的訊息, 有空的話也可以聊聊最近的進展與近況.
ppastudio wrote:
由於我現在的音響室狹...(恕刪)

brandonhu wrote:
蠻不錯的喔! 再my...(恕刪)

在使用電腦CD訊源之前
宜將自己的系統調到標準,中性
否則在調校電腦CD訊源時會變的事半功倍
如果自己的CD放起來就不好聽了
使用電腦CD訊源也很難會好聽

不同MB,CPU會造成聲音的差異
主要還是在於供電部份的結構不同所致
所以在組裝電腦CD訊源時
就必須針對關鍵的地方下去調整,加強
在RIP CD的實際比對測試中可以發覺
在數位系統中仍可聽出線材的聲音差異(USB,SATA,IDE線材...)
這是因為數位信號受到干擾後所導致的結果

即便是命中性能最高的CPU L1快取,尚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
更遑論是DRAM or HDD了,
所以其實我們用的PC
本身的精密度是不足以用來比對資料的正確性

先前有提過
PC本就不是設計給音響利用的東西
所以PC的環境對音響很不和善
因此要把PC改造成一部音響器材
若未針對重點下去會改造的話
會變的事倍功半

舉個例子來說
SATA介面使用了差動信號
理論上來說在抗干擾性上會優於PATA(IDE)介面
但實際上SATA介面的驅動能力是低於PATA介面的
所以一般來說當使用交換式電源時SATA HDD的聲音會優於PATA HDD
但是當使用線性電源時PATA HDD的聲音則會優於SATA HDD
不過因為現在市面上都是SATA HDD
所以我們也只好使用SATA HDD
爲了使用SATA HDD,除了使用線性電源外
我們還得對SATA的傳輸信號下去加強處理
其實PC使用全線性電源只是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
最後關鍵的PC結構還得下去調整才能得到最佳的結果

放棄PCI音效卡而使用USB音效卡的理由也是如此
對我而言,USB介面比較容易處理到一個理想的狀況
而且PC硬體規格改變很快
對升級而言,使用USB音效卡是比較簡便且便宜的方式
交換式電源or線性電源?

其實交換式電源也可以做到適合音響器材使用沒問題
例如Lavery Blue DAC就是使用交換式電源
現代的一些錄音室專業音響器材已很多也是使用交換式電源
lolo258兄使用自美國購入的醫療儀器級交換式電源也有很好的效果
只是一般PC使用的交換式電源都是cost down的結果
所以使用於電腦訊源並不合適

PC使用全線性電源雖可解決PC交換式電源所造成的問題
但還是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為一般的主機板在3.3V,5V,12V電源的部分都是相通的
所以即便是全線性電源有較佳的抗干擾能力
但是還是不能完全排除使用同個電源的不同晶片間的互相干擾
所以我們對於PC所使用全線性電源不能僅是相容於ATX的規格而已
還得針對MB的硬體架構做適當的處理才能得到使用全線性電源最佳的效果
在PC的架構中,輸入與輸出裝置都是連結到南橋
由於所有輸入與輸出裝置都透過南橋
所以南橋對USB的驅動能力也只是符合USB的規範而已
這對於音響使用是有不足
所以網兄們實際使用的經驗證明
加入USB的PCI擴充卡or USB HUB對聲音表現的助益很明顯

對我而言,我比較傾向使用擴充卡
因為從理論上而言,USB HUB使用的是虛擬UHCI主機控制器介面
比較耗費CPU資源
而USB擴充卡使用的是OHCI主機控制器介面
比較不耗費CPU資源
而對於電腦訊源來說,則是CPU資源耗費越低,聲音越好
小弟不像您對電腦如此專業~實在配服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

1:某些DAC在小弟經驗就算有另接USB HUB.且換過較高級的USB線
為何聲音卻是其他輸入(同軸.光纖)較佳?

2:外接USB接DAC會比PCI音效卡同軸輸出到DAC好嗎
(如果買標榜CLOCK較準確可以使抖動降低的音效卡輸出呢?...)

3:RIP CD時我看某些論壇是說...讀碟用燒錄機較佳~且規格越新的玻璃頭藍光機較佳
您反而反其道而行...用骨董光碟機??
-----------------------------------------------------------
RIP出來的聲音這點....我自己小小的認知上(有錯請鞭小力些)...
我是認為毛邊越多越好~不應該在RIP上刻意降低毛邊
因為表示讀取到的資訊量更多
而毛邊過多問題應該從訊源.線材.耳擴或軟調來調整...

RIP完...播放軟體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要素(重要性我覺得不比RIP差)
RAM DISK和把所有不必要程式全部關閉是絕對少不了的


鳳翎 wrote:
小弟不像您對電腦如此...(恕刪)


1:某些DAC在小弟經驗就算有另接USB HUB.且換過較高級的USB線
為何聲音卻是其他輸入(同軸.光纖)較佳?

A:我覺得這個與DAC & PC音源的體質都有關,所以不好說
-------------------------------------------------------------

2:外接USB接DAC會比PCI音效卡同軸輸出到DAC好嗎
(如果買標榜CLOCK較準確可以使抖動降低的音效卡輸出呢?...)

A:若是同一等級的音效卡(如01USD,01PCI)
在理論上來說PCI音效卡同軸輸出到DAC會比外接USB要好
只是要聲音好聽的話,都要經過適度的改裝
PCI音效卡插在PCI插槽上,要改裝的話較為不易
這是我選擇USB音效卡的主要原因
-------------------------------------------------------------

3:RIP CD時我看某些論壇是說...讀碟用燒錄機較佳~且規格越新的玻璃頭藍光機較佳
您反而反其道而行...用骨董光碟機??

A:這些骨董燒錄機當時都是價格在7K-1W時買的
由於成本的因素
這些骨董燒錄機的性能會比現在cost down的燒錄機好很多
我的幾十台骨董燒錄機到現在還沒一台壞過
最高紀錄是一台骨董燒錄機燒了2萬片CD後退役
退役時這台骨董燒錄機還是頭好壯壯,沒有損壞

而且骨董燒錄機支援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4倍讀取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由於光碟片為螺旋狀線性結構,同樣旋轉一圈的情況下,
圓周較長的外圈在讀取資料時會比內圈快;
如果要保持讀取速度一致性(叢內圈到外圈都是 32 倍速),
光碟機必需隨著雷射讀取座向外移動時,
逐漸降低光碟片轉速以保持相同之資料讀取速度,
此種等速線性讀取方式為 CLV。

讀BD我會用BD燒錄機
讀DVD我會用DVD燒錄機
讀CD我會用CD燒錄機
-------------------------------------------------------------

RIP出來的聲音這點....我自己小小的認知上(有錯請鞭小力些)...
我是認為毛邊越多越好~不應該在RIP上刻意降低毛邊
因為表示讀取到的資訊量更多
而毛邊過多問題應該從訊源.線材.耳擴或軟調來調整...

RIP完...播放軟體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要素(重要性我覺得不比RIP差)
RAM DISK和把所有不必要程式全部關閉是絕對少不了的

A:我說的聲音毛邊是不存在於本來音源內的東西
就好像用好的高倍數鏡頭看東西,輪廓很清晰
較差的高倍數鏡頭看東西,輪廓會有色斑
讀取到的資訊量多當然是很好
不過不存在於本來音源內的東西是不應該讀取進來的

的確播放軟體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要素
不過換播放軟體很方便
但RIP CD則很花時間
所以我覺得CD RIP是電腦音源中最重要的一環

有關RAM DISK擇日再談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