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色
這台的音色應該是我爹娘的年代,就現在人來說是否喜歡? 我覺得年代偏好差很大,致於年輕人來說,這台應該太頓了。很多人說它中頻厚,最經典的還有一句『中頻厚就好了一半』。其實那是對全頻率的角度來看,事實上這台高不成、低不就,中頻一點也沒比較厚。只是正好沒高沒低,所以易讓人『誤』以為中頻厚。實在想不出為什麼一堆人在推它?
2.硬體
(a)線路:老舊線路,沒什麼好特別拿來提的。大抵學生實驗套件30瓦擴大機線路就差不多水準。
(b)配製:很難想像現在還有讓訊號線徑拉那麼長、前端連個簡單buffer也沒有的設計。
(c)用料:十分廉價
(d)音量控制器:採用B型、非常用的A型也就算了,還是全外露式。濕氣重一點的地方,應該很快就會有雜音
(e)變壓器:開機偶會產生磁力把上蓋往下吸,通常這代表變壓器的鐵芯品質很不優
(f)上蓋:『輕易』的就被變壓器往下吸....Sony的家用音響設備是有名比殼薄的,但組合起來可是很堅固。A-35 II除了面板好看,上蓋未免也太...
建議想入手的網友先看看小弟的建議再下決定也不遲。就目前A-35的實際售價來看,P牌A307不但比它便宜一大半,設計還比較新一些(都很老舊)。以A35一萬多的價格來看,C/P值很不優呀。
準備拆機;A-35 II一副很無辜的樣子:

很簡單的上蓋,完全沒有強化中段:

高科技超薄上蓋,薄到開機時會被變壓器吸住並往下『扣』一聲:

整機全貌;走傳統風格,遠點可看到一堆的走線、拉近可看到PCB上一堆跳線。實在讓人不曉得設計師把前級穩壓線路放在哪?

著名的『特制變壓器』;完全看不出與電子材料行地上擺一堆的差異在哪,可以藏於鄰家也不怕被發現:

神奇的整流濾波線路;一般後級很難讓人可以看到這種使用這種整流二極體.....手上沒有線路圖.....若是把保險絲放在變壓器次級,這可是很迷人的設計-『只要一顆保險絲燒掉,放大線路馬上燒給你看』:

B類且完全沒有包覆的音量控制器;偶們沒有要求ALPS那種藍色包裝的VR,但最少也要用鐵皮包一下吧....A-35 II上用的這種VR,一般電子零件行還不一定找的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