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場的是mini3
首先是正面,用的腳架是老闆送的工業用橡膠墊跟我的盆栽用空心磚,倒過來放則是迪歐老闆的獨門技巧

從頂部看,她的機身還真長啊!

從後面看,用的是朋友幫我做的古河線

再來就是擴大機A50.5了
呼呼,沒想到是鋼琴烤漆,用料不錯不太容易留下指紋。

頂部,直直看下去第一眼就看到那變壓器,真的好大一顆

呼呼,側面則是散熱片,畢竟是AB類,長時間運轉下真的還蠻燙的。

背面,有三組RCA輸入跟一組RCA輸出可以接後級跟超重低音,還有可以換保險絲的插座

喇叭線接頭的特寫,呼呼,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顆的。

---------------------------------------------------------------------------------------------------------------
養喇叭的心得
矮!第一次買這麼貴的喇叭,也是第一次被一台機器搞得暈頭轉向。
之前第一組喇叭買來就有小小的墊球黏在機身下面
這次笨笨的不知道就直接把喇叭放在桌面上。
音質是很不錯啦,只是低音也太強了吧,一直被低音轟來哄去........................

後來聽朋友的建議加了墊材跟空心磚.......
低音還是很強,但是音場卻完全分開了,低音不會影響到高音,大提琴、鼓聲各種低音的樂器就像是被放在唱者的身邊或背後,雖然大聲、雖然很強但是會跟人聲互相輝映,就像是在聽live一樣。

之前也花了不少錢買了音源線該電源線,嗚呼呼,聲音變得很乾淨,但是卻也發生的災難。我的dac RCA沒有顏色區分直接寫 R L 結果,從一開始就接錯邊了,組合的人的左右邊跟我想的左右邊是相反的...............結果聲音一整個變得很糟,也就促成了我換音響的契機,結果不小心就買了超過預算的東西。

新的機器來之後過了好一陣子才發現這個問題,難怪去試聽時的感動都不見了。接下來換保險絲這是一丁要的啦!但是這一陣子發現的東西太多了點,她到底哪變編好了,也一下子聽不出來...............

總之整理一下這一陣子的心得
1.墊材:可以吸收過強的低音,或是提襯過少的低音量,也可集中音量,讓各種音層的區分更明顯,如果底噪不強又覺得聲音糊在一起,人聲被樂器聲押過或是低音壓過高音.....等可以試試看。
2.濾波環:很便宜很有效,可以讓雜訊明顯變少。
3.接地線:有的話一定要用,可以明顯減少噪音,沒有的也可以跟我一樣在宿舍外面的樹旁挖洞,在把地線從三樓垂下去顆顆!
4.電源、音源:一定不能插錯邊,如果是機器標式有些曖昧(如:RCA不是用紅白表示的,沒有接地的電源線..等)的不仿多插相反方向試試看,換線的話也會有好結果,只是不便宜。
5.保險絲:一定要換,真的有換有差,而且很便宜。畢竟原本的一根3-5元,換一根50元的就嚇嚇叫了,只是要注意安培數。換融絲的可以讓聲音的集中度更高,動態更強,聽多樂器音樂時聲音比較不會打架,換陶瓷粉的話聲音較甜。
呼.....就這樣,我玩音響的第一個年度過去了,以後也還要請板上的各位大大多多指教。

PS:用ORZ代替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