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個入門新手,最近看音響雜誌,會說這片cd的音響性怎樣怎樣,音樂性怎樣樣的,
或者是這對喇叭的音樂性及音響性怎樣怎樣的?
不曉得這種說法是在形容什麼效果的,如果一片cd錄音的效果很好,
細節多,臨場感夠,不知道該用音樂性佳還是音響性來形容呢?
小弟都只是稱呼讓該片的"效果"很好而已,不知能否請版上前輩具體說明一下,
十分感謝!
sorry,沒檢查到那個錯字,己更正,是臨場感!
自己粗淺的想法,
我認為一張專輯的音響性好,就是錄音很好,定位佳音場自然,殘響也都恰如其分,
什麼空氣感活生感之類的,都表現得很棒,那就是個音響性很好的專輯。
至於音樂性好,那可能就是唱歌的人把歌曲歌詞表達的意思非常好,讓人一聽就「陷」進去歌曲意境,
或者是指揮者把一首樂曲的詮釋發揮得淋漓盡致,樂團表現也非常理想,讓人對這首作品有了深刻感受。
舉個不一定正確的例子,梅艷芳的女人花,當年錄音效果最多只是平平,但是她把這首歌的意境唱得絕佳,
而近幾年大陸的古璇同樣也有低沈渾厚的聲底,也詮釋過這首歌,錄音效果當然是極佳,但是說起意境,
至少對我來說,還是梅艷芳的版本好聽許多。對我來說,這就是音響性與音樂性的差別。
又如大部分都耳熟能詳的福老指揮的貝多芬九號,儘管是mono時期的錄音,音效絕對比不上大部分邁入stereo時期的其他大師指揮的版本,但是福老的版本讓人感覺到的熱情,是讓人願意「忍受」mono音效的。這也就是音樂性掩蓋了音響性的些許瑕疵。
甚至拿同一個指揮家來說,卡拉揚自己曾經不止一次指揮過貝多芬全套交響曲,但是一般認為,他最後在DG時期錄製的數位版本,雖然錄音效果是最好的,但是似乎比不上他早先的版本。這也就是音樂性與音響性的差異所在吧。
不過我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有愛音樂與愛音響兩個面相。所以就算你愛聽福老的貝九,但是你也會偶爾聽聽Tacet的任何一張精采錄音古典音樂,享受一下優異的自然錄音效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