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先介紹B&W鸚鵡螺Nautilus TM 揚聲器及南非品牌Vivid Audio的旗艦喇叭G1 Giya創辦人與技術總監Laurence Dickie。正是當初經典傳奇B&W鸚鵡螺喇叭的設計者之一。



對於鸚鵡螺Nautilus TM 揚聲器官網介紹如下:
非常漂亮的鸚鵡螺Nautilus TM 揚聲器,是在兩代科學家的雄心壯志下,經過長達五年的研製過程,是B&W追求巔峰造級境界的結晶,說改變全世界喇叭觀感也不為過,光是它的造型足以讓習慣傳統喇叭造型的人嘆為觀止:圓弧的螺旋型音箱,特異的氣流導管。即使不把它當發聲的喇叭,看作現代雕刻藝術品也當擔的起此價格。尚且,Nautilus TM不只擁有華麗外在,更有美麗的內在--聲音;結構完美的Nautilus TM ,乾淨、無雜質、零渲染而透明的聲音再現,乃長期以來音響工藝所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集科技與藝術完美創作於一身的稀世臻品,如同高級鑑聽喇叭一樣的呈現高貴透明音質,還能表現大型系統所特有的巨大動態。
當然官網介紹還屬含蓄,許多評論更將其形容的如神般地境界讓眾多音響迷神嚮往之。早在1993年推出,是B&W耗時五年研發完成的巨作,即使鸚鵡螺已經推出十五年以上,依然走在喇叭設計的最前端,仍是該公司旗艦機種屹立不搖。今年訂價更調整到訂價1對$3,950,000(接受訂貨)。
對於G1 GIYA地深切期待,源自筆者對鸚鵡螺Nautilus TM 揚聲器幾次感動試聽經驗及各大論壇極高評價之進化前身不凡境界之根基之外,G1 GIYA本身亦獲日本Stereo Sound 2008「Golden Sound Award」大獎背書之下,及高達800W的容許入力,足見其深厚之實力。
首先先來看看G1 GIYA的規格

G1Giya為4音路五單體設計,各個單體皆為Vivid Audio獨家開發申請專利的專用單體,四階分音可獲得相位一致最佳化,分頻點在220Hz、880Hz、3500Hz。其D26高音與D50中音單體均為鋁製,C125中低音單體位於兩單體下方。另外,音箱底部還有兩只12吋口徑的C225低音單體。
箱體採用F1等級碳纖維聚酯化合材料製造,除了勾勒出美麗的線條設計之外,在剛性無虞及兼具有效吸收減少各單體諧振材料特性。加以特有各單體均以一個螺旋長導波管設計,及頂部那逐漸向後收尾的美麗圓弧,均是採物理方式計算出來,能擴散箱體內各單體氣流反作用力對於音箱諧振的影響。
再再說明與Nautilus TM 揚聲器一脈相傳的設計理念。
日本AC2網站對於G1 GIYA有非常詳細的細部介紹http://www.ac2.jp/go/memo_G.html
GIYA 専用高性能各ドライバーユニットhttp://www.ac2.jp/tp/au_giya02.html
繊維を混ぜた特殊な強化樹脂素材 http://www.ac2.jp/tp/au_giya07.html
螺旋長導波管設計 http://www.ac2.jp/tp/au_giya08.html
D26 Hign Frequency UNIT http://www.ac2.jp/tp/au_giya03.html
D50 Mid Frequency UNIT http://www.ac2.jp/tp/au_giya04.html
C125S Mid-Bass UNIT http://www.ac2.jp/tp/au_giya05.html
C225 Type Bass UNIT http://www.ac2.jp/tp/au_giya06.html
端子は底面に配置 http://www.ac2.jp/tp/au_giya09.html
偌大的木箱

第一箱外箱標示

第二箱外箱標示

下訂後全新原裝空運來台


準備開箱

拆卸固定螺絲


取出固定緩衝材料

終於得見廬山真面目,得以近距離一探芳澤
縱然橫躺依舊散發耀人光采及展現不凡氣勢

箱內配件(每箱含搬運手套2雙及角釘6個)及說明書



搬就定位靜靜佇立在客廳的一角,散發著猶如貴族驕傲般之氣勢。
特殊高雅法拉利等級borollo red巴羅洛紅色塗裝,與燈光相互輝映於色彩充滿想像之豐富變化,所幻化出的層次轉折。


12吋口徑的C225低音單體

依序為
D26高音單體
D50中音單體
C125中低音單體

頂部那逐漸向後收尾的美麗圓弧,各位看倌覺得有更貼切形容詞嗎?

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底部喇叭線端子接續

嬌貴的身價,非得三名壯漢小心伺候





全部線材皆統一採用荷蘭的“范登豪 --- Van den Hul”高階系列
重量級喇叭線的超新星The SUPERNOVA


線材大集合

MC-501後級採用的電源線‧The MAINSSTREAM HYBRID

前級及訊源及電源處理器採用的電源線‧The MAINSSTREAM BS HYBRID

訊源至前級至後級的訊號連接線‧The D-102 III HYBRID

MC-501後級放置位置及線材

如此重量級系統當然要獨立電源線供應動態較大所需電流量確保低頻的力感。
配上古河鍍金接點的插座2個。

ISOCLEAN POWER TT-008角椎座
每隻揚聲器有6個角椎,一對共需12個

一組包裝4個

非常精緻的作工

接下來的KOJO TECHNOLOGY Aray-6 源淨化系統也大有來頭
Aray-6主要是針對CD訊源與D/A轉換器的產品,
Aray-6在日本亦獲オーディオ銘機賞2009受賞
First Cry旗艦機ARAY繼承了DENKEN獨步全球的電源再生技術,基本結構近似於先前的設計,以PWM電源為核心,並重設計包括PWM換流器在內的電源電路,追求迴授和高次接諧波間的匹配。扼流圈內的核心材料採用世界最高純度99.99%的(電解鐵mairon),並擴大鐵芯size的設計使之能更加從容運作。除此之外,還裝載了使用奈米結晶軟磁性合金的獨創雜訊濾波器,徹底達成清澈電源的目的。


為求器材音色一致性,所有器材移一次換新全數採用美國經典廠牌 McIntosh。
當然統一品牌擺放起來更加美觀。

先拆C46前級擴大機

先驗明正身

McIntosh採用雙外箱包裝,確保運送過程安全無虞


C46前級擴大機的配件:電源線.搖控器.說明書及保證書


先來看C46前級擴大機背板︰豐富的輸出入端子,及連動控制接點讓整各系統連結使用起來繁複開關機動作也能一鍵搞定。

C46前級擴大機外觀︰ McIntosh C46是具有八段等化功能的前級。超有質感全鋁切削而成古舊的旋鈕與看似塑膠感很重的按鍵,按下去的回饋質感也非常紮實,這可是McIntosh最自豪的電磁切換開關呢!一貫傳統的玻璃自發光面板,歷經多道繁複手續才得以完美呈現。

八段等化這個功能個人非常滿意,在無法有效以空間調整聲音型像,在低失真有效的等化調整功能就更加相得益章。

接下來是訊源MCD-201 SACD/CD 播放機

一樣是採用雙外箱包裝。

開起內箱包裝

MCD-201 SACD/CD 播放機配件一覽:電源線.搖控器.說明書

搖控器散發著淡淡幽雅藍光,在低光源聆聽環境下非常實用。

MCD-201 數位、類比輸出及連動端子背板

MCD-201 面板:一貫高雅的黑色烤漆玻璃面板。

SACD及CD播放格式標章及耳機輸出端子。


接下來是後級擴大機MC-501



著名藍色功率表頭和輸出變壓器

電源、訊源輸入及WBT喇叭輸出端子

另外-箱




測試儀器:音壓表、相位儀、雷射測距儀。

依序測試各個單體相位是否正確。


測試各單體相位OK後,準備放入CD開始試聽。

C46前級擴大機開啟電源測試各項功能是否正常

大型藍色發光LED顯示幕,及自發光面板,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清晰辨識。
視聽調整前,先將八段EQ等化器全數歸零,如有需求再行調整。

播放機MCD-201 也完成準備。

後級擴大機MC-501水汪汪藍色大眼也已開啟,醞釀溫度預備粉墨登場。

右線預備

左線預備




在此先感謝對於美有者絕佳品味及過人見地的簡姐,當初只為家中B&W 803D及MA-6600尋找配對的CD播放機,不是發燒友但卻對於Vivid Audio G1 Giya堪稱揚聲器當代藝術的典範激賞之下一見鍾情,進而一擲千金只為完美的豪氣,令人由衷佩服。也給小弟完整報導的機會,有幸如此貼近一聞天籟之音。當然也要謝謝張董、昌哥所屬的B牌旗艦店大力支持。
關於“McIntosh”設備及荷蘭的“范登豪 --- Van den Hul”線材,雖然件件皆精品大有來頭,各大網站及論壇多有文章發表,在此就不多著墨,避免文章過於冗長,如有相關規格問題請自行網上搜尋解答,敬請見諒。
對於聲音表現只有

筆者才學疏陋無法貼切以適當詞彙形容。聽說總代理已安排知名評論員試聽測試,大家屆時在去參考音響雜誌報導。
再次抱歉,東西太貴太重,無法疊給各位看倌欣賞。

謝謝收看。同步發表於個人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true-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