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調色就像不同餐廳的廚師一樣,每家可能用的原料就那幾樣,但做出來的菜色卻大有不同。像是韓系品牌三星比較鮮豔應該眾所皆知,LG顏色沒這麼誇張,但膚色也調整得比較人工點,而國際牌和Sony這種日系就是追求還原自然
沒有說誰對誰錯,畢竟這幾間廠商都是前幾名的,代表都有人喜歡。只是以跟顏色、畫面最息息相關的晶片來說,還是以Sony 的XR認知晶片被公認最強
雖說這幾年其他電視廠也都在提升晶片技術,看能否在這塊跟Sony一拚還有
各家的晶片也都開始做出類似XR晶片的景深功能、色調加強等功能,但在調色技術、一開箱的色準還是沒辦法做到Sony那樣。另一間技術比較強的國際排好萊屋晶片也是還原色準的佼佼者,不知道為何韓系的電視調色技術,就是沒辦法做到日系品牌那種感覺?
如果你有去日本看日本TOSHIBA的レグザ電視,那個顏色調教才可怕......(題外話)
SAMSUNG的色彩過豔和銳利,老實說看久了眼睛會比較疲勞,但是歐美比較喜歡韓系色彩,亞洲這邊比較偏日系自然。我認為這沒有絕對值。
LG的顏色這幾年我注意到有一點偏向SONY的自然風格,但是又差SONY一點,我覺得LG應該還是想走自己的路。當然OLED面板保固LG做的最完善。C3面板3年保、G3面板5年保,這點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真的很不錯。
SONY就不用說了,色彩白平衡調教一直以來就是比韓系厲害,可是我認為日本索尼差不多該開發新的AI晶片了,目前給我的感覺就是在擠牙膏。
至於PANA,老實說我真的很不太喜歡它的顏色,硬要說我認為SONY的色彩就是>>>>>>>>>>>>>>>>>>>PANA。可能我看SONY看習慣了,對PANA的顏色就是沒好感QQ
台湾、日本と韓国のデジタル家電を観察し、分析し、評価すること。
來說說本人最擅長的韓國品牌壞話好了,
說調色其實本身是假議題,我不是說調色不重要,
消費者優先選擇當然是“價格”,相信經過我的推廣現在很多人會去看國外yt,
今年國外各大頂規電視大戰中,SONY一如往常的在大多競賽獲選NO1,
就是這論壇的固定某些網友跟某偏頗網紅嫌到不行的那個品牌,
不是開價最“信仰”的LG,也不是想走LG老路先從低價打市場的三星,
長期有在看國外網紅的評測跟下面的留言翻成中文的都會注意到,
絕大多數國外網紅跟網友其實最偏愛的還是SONY,
但只因為相比韓國世界知名跳水牌來比SONY偏貴,所以最終大部份選擇韓牌,
LG美國官網65吋C3
LG美國官網,定價$2500,現在$1600,64折
三星美國官網65吋S90C
三星美國官網,定價$2600,現在$1600,62折不到
所以在看起來差不多的情況下,大家當然會選擇“更便宜”,
但高階最跳水這個做法現在也變成韓國品牌最嚴重的隱憂,
因為人們為了“便宜”只要出現比韓牌跳水還便宜,
大家一定會轉移購買的品牌,就拿對岸品牌TCL和海信,
中國品牌挾著比韓國更多國家補貼,比韓國更多研發預算,
比韓國更便宜的售價,加上個人猜測跟韓國一樣很高額的價差給通路,
把韓國品牌以往打遍天下的“技倆”完全摸仿,
這些做法讓TCL跟海信早就在歐美站穩市場,
甚至今年初對岸就發佈新聞TCL已經超越LG成為全球電視銷售成為第二名,
所以根本不是調色問題,真正核心問題是“價格”
應該說在看起來畫質差不多的情況下會分兩種購買行為,
有一點能力或就是想買最強電視的就是買日系SONY最主,
再來才是考量畫質看起來差不多,價格相對便宜口碑不錯這兩種,
當然以上說的是綜合考量,就OLED來說,目前依然只有韓日可選。
不過一但印刷式OLED被中國量產,就是宣告韓國品牌的死刑了,
光是拿MINILED來說,歐美三星都被TCL跟海信打到賣不動,
台灣也是,現在講到MINILED大家不是討論SONY就是TCL,
三星幾年前就知道,所以開始做OLED電視面板跟LG搶市場原因之一,
建議大家可以再去看看對岸放在YT的電視評測,
長期仔細看,對岸不管哪位網紅出的電視評測,
都是拿他們國產各大品牌跟“SONY“電視在對比,沒有人拿韓牌來對比,
講白點就是他們早就沒把韓國品牌看在眼裡。
繞太遠了,反正個人主觀認定,
核心其實最優先問題是比誰有錢在全球把品牌玩出知名度,
再加上畫質調教缺一不可,就像上面說的日本當地都有不輸SONY的品牌,
但就是沒有SONY的資本可以打國際品牌戰,
韓牌當初是靠國家補貼增強自身研發實力,
加上做生意的很多奧步,搞死台灣廠商和日本廠商
單砍單、當抓耙仔…三星惡意競爭 台廠咬牙切齒
三星再當「抓耙子」 3日廠遭歐盟開罰56億元
連LG都在上個月送台灣一份大禮
LG電子告台灣面板廠壟斷面板價格 韓法院判賠328億韓元
以上的奧步,一步步做到全球品牌,但現在韓牌踢到鐵板,
他們不敢在全球對中國品牌像對台灣跟日本廠商一樣搞奧步糟蹋,
看完上面新聞再看看這論壇固定的人一直拼命替韓牌洗貴洗高端,
結果我一直拿國外各大YT網紅說索尼都比韓牌好,
加上批評韓牌居多“又”講出他們打死不講的韓牌年底“大跳水”這個秘密,
導致他們一直圍攻我,明明韓國品牌一直各種手段搞死台灣產業,
倒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這麼護航“韓牌”到如此瘋狂,利益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每年名為盤子的詛咒又即將降臨大地,勇者們~傾聽我們最卑微的請求,出發吧!去世界各地尋找最優惠的資訊。
國外OLED銷量下降是這樣,根據stop fomo的分析,在非mini led的lcd的畫質已經能忍受的情況下,對於相同預算消費者的選擇可能是 55吋oled旗艦 or 65OLED次旗 or 75 mini led or 85 lcd。想想這麼多人能忍受投影機畫質和亮度就知對大畫面的需求有多強烈。如果近百吋的電視可負擔大家就不會太計較畫質。大就是爽。
另我也覺得TCL會是OLED最後的贏家,但俗話說別買第一代,2026之前有要看電視的還是先從現有的機型中選擇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