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一直覺得自己算是木眼,
常去到燦坤、集雅社等地方,
看著整面各式各樣不同規格及尺寸的電視,
似乎只能看出很些微的差距,
也常聽前輩說,電視買回去看久之後就習慣了
除非2台電視擺在一起,一直仔細比較,不然是看不出差異的...
但因為我又喜歡看電影(串流平台為主)及玩電玩(玩PS4為主,將來會買PS5),
怕買到一款規格不到位的產品,
這樣又得忍受好幾年,畢竟電視也不是說想換就換,想丟就丟,
舉例來說,我最近留意到TCL這個品牌,
看各方開箱的文章,似乎評價也挺不錯的,
以他們家的QLED系列產品,75吋的C728,
價格不到6萬元,
硬是比Sony的75X90J便宜了將近4萬元,
我並不是說這2款是完全相同可對比的產品,
只是不到6萬也能買到QLED電視,
甚至TCL旗下75吋的Mini LED C825系列也不到8萬元,
這個品牌或其他主打CP值的平價電視與Sony、LG、Samsung等一線品牌相較,
主要的差異處為何?又或者哪些細節處才是重點?
那麼以我會看電影及玩電玩來說,挑選電視應該注重哪些細節呢?
還請各位前輩能指點一下,謝謝!
播放demo片當然很難看出差異
那天去愛買播的是第四台節目, 民視消費高手, 他有兩個“不同廠牌不同型號的電視”一起組成的電視牆,
隨便瞄幾眼就可以看出很大的差異, 比方sony, 國際牌, 禾聯...., 差很大,
還有山水 JVC 東芝...等等,
我就講sony 80j, 85j, 國際牌750w, 650w, 禾聯 忘了型號, 這三個品牌有不同的差異, 相差很大,
那再去比較sony 80, 85j 的差異, 國際牌750, 650 都有各自的差異,
當時看到的是國際牌對人臉色彩與細節的表現最貼近真實, 跟我目前家裡快掛掉的國際牌29吋CRT電視表現差不多,
同一個畫面, 有的電視能顯現出同一區域有三條面部細紋, 有的只顯現出兩條一條細紋而已,有的電視顯現出額頭反光(油光)3x3公分, 有的1x1公分,
以上是在賣場看到的。
若不在意"粉味"很重的那也ok,
以上是我的心得, 畢竟看第四台的比重比較多。
fiction713 wrote:
以他們家的QLED系列產品,75吋的C728,
價格不到6萬元,
硬是比Sony的75X90J便宜了將近4萬元,
我並不是說這2款是完全相同可對比的產品,
只是不到6萬也能買到QLED電視,
甚至TCL旗下75吋的Mini LED C825系列也不到8萬元,
QLED不是神,也還是要看面板等級
聲寶也有賣21K的QLED,跟三星中階QLED 65Q70A一比還是有差當然兩台差價約在兩萬

再來請注意價位,TCL 75C728約是45~50K,有網友告知買在46K,momo這幾天又降了
75C728@momo歷史價格
這台的亮度我看65吋的展示,明顯比SONY X85J,甚至國際的65JX900W都低,
官網標示330大概是SDR,而HDR可能最多到5~600,
這台預設值顏色偏淡如圖(台北三創展示):

這幾天SONY 75X90J也降了一點,扣掉超商三千禮券後等於不用80K,
至於65C825之前costco特價39K賣得不錯也很多討論,整串看完有些小問題的電視,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6486965
我看百貨展示TCL這台影片常有閃爍,不知是解碼還是韌體問題,
75C825目前略貴我不會去考慮,
親眼看過之後寧願買國際75JX980W扣掉贈品不到70K

或是SONY 75X85J,扣掉贈品禮券不到60K
通常到大賣場,電視牆上諸多的電視,其中高級的、價格高昂的電視,它的DEMO片就是特製的(各家品牌都是自己特製的),看起來特別漂亮,不同品牌的DEMO片也是不同的,看的出來特別精緻、通透、亮麗,但這DEMO片僅只於其高階機種播放。
而比較平價的諸多種電視,價格因品牌不同而不同,有的價差還不小,其播放的DEMO片,則比較普通,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電視,若播放相同的DEMO片,影片、螢幕看起來並無明顯差異。
猜測就是,現在的4K、8K電視,其實都已是接收數位訊號,你只要餵它,優質的訊號、漂亮、清析的影片,它呈現的就是漂亮,它其實只是如同電腦Moniter,它並不太需要如同以前的電視,需要將類比訊號轉化為螢幕,因各家廠商技術不同,而讓畫質有太大的不同。
我買的只是平價電視,偶爾看到高階電視的廣告,其播放的影片,劃質也是讓我驚豔,可見訊源才是關鍵。
總結個人看法:高階電視可能畫質更佳,但訊源品質才是決定畫質的最大重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