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它已經是2年前的機型了,但峰米目前 10k(人民幣) 價位的(抖)4k超短焦還沒有新品,
大家就參考一下吧!
以下為官方簡易規格。

我的投射環境:
1. 沙發到螢幕約為 2.5 米。
2. 客廳主燈為投射燈,投射到電視牆及沙發牆各三盞。
3. 電視牆右邊為落地窗加陽台,沒有西曬,午後陽光折射進室內。
4. 投射螢幕選用 88吋 菲涅爾抗光屏。

首先看一下設定選項

分為 通用、圖像及聲音、互聯互通 三大項,
大部份的設定都屬於一次性調整,下面介紹一下比較會用到的設定。
第一個當然是梯形校正了,第一次開啟機器畫面一定是倒梯形,

C2不像正投的機器有自動梯形校正,不過有8點可以調教也不算太難。

調完梯形校正後再來進行對焦調教。

通常是上半部的焦距跑掉,可以按遙控左右鍵來調整到肉眼可見的清晰度。

其餘圖投影類的調整還有 MEMC 的程度,"投影方式" 是正投、上投、背投等。
然後 "畫面縮放"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調整畫面縮放。

"亮度模式" 只有兩種,"觀影模式"及"商業模式"
其中"觀影模式"亮度較低,色溫偏暖,
"商業模式" 亮度較亮,色溫偏冷適合簡報用。

"圖像參數"有預設五種外加"自定義"調整

接下來,因我是外接擴大機 (YAMAHA A780) 輸出音源,所以要開啟 ARC,另外 C2 的ARC輸出是指定 HDMI3,所以要將 C2 的 HDMI3 連到擴大機。

至於 "數字格式" 選項就是數位輸出的格式,有 AUTO、PCM、Passthrough 三種可選,
AUTO 就是若擴大機不支援的格式就轉為2聲道PCM輸出
PCM 就是強制所有音源轉2聲道PCM輸出
Passthrough 就是輸出bitstream
以上測試結果稍後說明。
其餘還有一些系統上的設定如
WiFi聯網設定。

系統裡"開機自動撥放",我選擇一開機就自動切換到 HDMI1 (我是插入TiVO電視棒)
"上電自動啟動" 就是機器一通電就啟動系統,否則進入待機狀態。
"紅外人體檢測" 就是人一靠近投射範圍就會轉為弱光,預設是開啟。

節能部分,則是閒置多久時間進入"螢幕保護",進入保護模式後會投影什麼畫面。

另外,若是在影片撥放中,或是顯示其他輸入端 (HDMI1~3) 內容時"短按"菜單鍵
畫面左上方會出現快捷設定。

其中部分設定都可以在前述主設定頁面調整,但 HDMI 2.0 開啟則一定要由這個方式進入"播放設置"選項才能開啟。
最後,在影片撥放中,或是顯示其他輸入端 (HDMI1~3) 內容時"長按"菜單鍵
又會出現另一個菜單,嗯.....不得不說,我覺得 峰米 把菜單搞太複雜了


不過這個菜單比較像是快捷選項,下方還有已按裝的APP,若要開啟APP也是只能從這個菜單進入。
######################### 我是手工分隔線################################
再來說說 ARC 的音源輸出,C2 與我的擴大機 A780 都只支援 ARC 非 eARC,
所以高位元率或非壓縮的音效格式如 DTS-HD、DTS-X、Dolby TrueHD 等 7.1 聲道是無法支援,但 Dolby Atmos 比較特別,Atmos可以包在 Dolby Digital Plus (DD+) 也可以包在 Dolby TrueHD ,一般 Bluray 會使用 Atmos in TrueHD 的格式,而網路串流 (如Netflix) 則會使用 Atmos in DD+ ,所以若是由 C2 ARC 輸出 Atmos in DD+ 的格式就可以讓擴大機 Atmos 點燈但 Atmos in TrueHD 則是不支援。
以下為我的實驗結果。
若系統"聲音"中的設定選"Passthrough",
則 Dolby TrueHD 是聽不到聲音,必須選PCM或AUTO讓C2自己切換成兩聲道PCM輸出才有聲音。
但 DTS-HD、DTS-X 都會轉成 DTS 輸出。
如下圖用 C2 撥放 Dolby TrueHD 示範片,擴大機顯示2聲道PCM。

如下圖用 C2 撥放 DTS-X 示範片,擴大機則顯示5.1聲道DTS。

以下是用 C2 撥放 Atmos in TrueHD 示範片,擴大機則顯示2聲道 PCM。

但若是用 C2 撥放 Atmos in DD+ 示範片,擴大機則顯示 Atmos/DD+。(撥放 Netflix的Atmos也可以輸出Atmos/DD+)

######################### 我是手工分隔線################################
關於亮度及環境光。
第一個,就是有投影幕跟沒投影幕一定有差。
可以看到投影幕外的影像亮度偏弱,色彩也偏淡,而且這是一般自然光源的情況下,若是有燈光的時候,整體影像就會偏灰濛然後看得比較吃力且聚焦效果也差,所以若預算許可,還是加個投影幕會比較好。
我是選用"菲涅爾抗光屏",好處是亮度、色彩增益高,但缺點就是可視角小,跟貴,
另外還有,"菲涅爾"的原理有點像是同心圓往外擴散,加上超短焦是由下往上投,所以在全白較多的畫面會發現正下方會有比較亮的半圓往上擴散,當然下面照片會很明顯是因為相機曝光的關係比較凸顯,實際上在觀影體驗上是不會那麼明顯也不影響觀看,只是也許有的人會介意,說出來提醒有考慮的人參考。

接下來說一下環境光的影響。
基本上有了投影幕加持,一般日光下觀看基本沒問題,即便是暗場畫面也可以看到細節,
下面是下午好天氣自然光的影像給大家參考,相片1 是照相結果,相片2 是實際肉眼感受 (實際看對比比較高)。
而在晚上開燈的情況下,若是 C2 放置所在的天花板直接照下的主燈影響蠻大的,暗部較吃力。但若是其他周圍的檯燈、落地燈或離比較遠的天花板燈則影響較弱。
不過硬要開燈看的話,一般CABLE的新聞,甚至鄉土劇其實也可以啦,畢竟暗場的機會不多。
題外話,其實現在看到的是我買的第二張投影幕,因為之前買錯了

雖然都是 "菲涅爾抗光屏" ,但還是有分 "中長焦" 跟 "超短焦"用,
第一次買成 "中長焦" 的,C2 超短焦完全不能用啊,
只好再買一次"超短焦"的,有要買投影幕的同學要注意阿,
不要買錯了。(有"中長焦"的同學若需要,我會放在小惡魔市集賣,請救救我的蠢吧!)
######################### 我是手工分隔線################################
再來說說 HDR,老實說 C2 的 HDR 效果有限,畢竟 C2 不是電視,亮度、對比本身就是弱項,
開啟 HDR 後看 Netflix 有支援 HDR 的影片暗處變的更暗,若是大部分都是暗場的畫面要看的很專心,不然會覺得漏看了什麼,當然 HDR 不是什麼讓暗處變亮的特異功能,主要是重建影像真實感,
( 這邊有大大討論 HDR迷思--為什麼HDR使電影變暗了?不是會比較亮嗎? )
但當開啟 HDR 卻比 SDR 看的還吃力的情況下,就個人而言,對一般的觀影體驗不是那麼好。結果我還是只選擇關閉HDR,稍嫌可惜。
上面的樣張可以發現若整體都是暗場的情況下,相較於SDR整體亮度都會下降,而若是暗亮對比高的場景 HDR 的優勢才顯現出,在此場景下HDR 立體感更明顯。
######################### 我是手工分隔線################################
C2 的優點嗎?
- 入手價格在可接受範圍。
- 投影亮度足夠一般情況使用。
- 投影距離短。
- 可以點大螢幕就是爽。
- HDR 沒有發揮的空間。
- 風扇聲音蠻大的。
- 有些小 BUG 沒修,但兩年的機種了,大概不會再更新了。
不論是亮度跟色彩,對我而言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
因為我最早PO文也說了,我不看第四台,大部分都看電影跟戲劇,
想要超過85吋畫面,預算五萬左右,加上電視牆是輕隔間不耐重掛,因此才沒有考慮電視。
所以要說電視好,還是投影機好,完全是使用者的選擇,看你需不需要而已。
在此不鼓吹大家買投影機取代電視,只給有想要買投影機的同學參考。
以上為使用狀況報告,謝謝大家!
################################ 以下原PO文 ###########################

本來計畫明年初要裝修客廳時想改用投影機取代電視,
目的最主要是想要大畫面,當然也有考量到開燈時投影會變灰濛濛,
不過其實我們很少看第四台,大部分都是追劇、看電影,室內場景多以無光或微光居多。
而且現在的臥房就是用 極米Z6 投牆來看劇,在有開床頭燈的情況下,效果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想說只要買投影亮度高一點,加上光學幕,應該就可以克服有燈的環境。
因為 極米Z6 的使用經驗還不錯,
所以開始考慮的是目前
不過後來在站上看到 localboss_tw大 分享的
峰米超短焦4k雷射投影機(激光電視) Cinema 2購買分享
用超短焦的話,就不用去煩惱投影機要擺在後方哪個位置或是要如何吊掛。
雖然去掉雷射、超短焦的差異,
RS Pro 2的硬體、軟體規格都比Cinema 2好,但看在價格與便利性,
RS Pro 2 馬上就被我拋諸腦後了。

localboss_tw大在618活動入手價格蠻殺的,後來就想說雙11來看看可以降多少,
沒想到雙11的價格不惶多讓, 最終價格如下 (雙11已過應該不算廣告了


客官請看看,這價格能不香嗎?
另外Line Pay回饋2.8%,ShopBack 0.8%,剛好幫我補了集運費用

於是乎又是一個不小心踢到箱子的Tempo。
(以下照片都是用手機拍的,請見諒,僅供參考用。)


開箱,第一層是說明書跟擦拭布。


接下來,開門見"三",主機、遙控、電源線。

本體。





I/O們(HDMIx3,USB2.0x3,Line Out,,SPDIF,Ethernet)
及腳位高低旋鈕。


電源線是陸規,所以要轉接頭

電源規格200~240V,雖然說插110V也可以運作,但我還是買了110V轉220V的變壓器,以降低風險。

另外,峰米官網有註明Cinema 2操作功耗<300W,所以我選用一顆110V-1000W to 220V-500W,約一千出頭。

接下來,因為是等裝潢完再使用,所以先簡單開箱驗貨。
先用一般白底吊掛投影幕測試,
進入梯形校正畫面後,發現如果投影面不平的話,真的慘不忍睹,
似乎比一般正投影的機器還要要求投射面的平整。

開關燈比對(吸頂加投射全開)。其實差異很明顯,看了就知道。






其實開燈效果不好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還沒上光學幕
也因為只是開機
不過老話一句,這種從淘寶進來的電器沒有保修管道,
還有運送的風險都要自己承擔,所以也不鼓勵大家跟進,
以上就是簡單的分享一下,下次再使用大概是3、4個月後了。
另外也趁雙11買了所謂的畫卷光學屏,但要等到裝潢完再開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