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代電視只是提供基本的娛樂,隨著科技的演進,電視已不再是單純的電視而已、它已是居家娛樂的首選,接下來的Panasonic 全新發表,帶給人們的將是一場會顛覆傳統,開闊視野的全新震撼。
接下來是今天的主角 4K OLED電視HZ1500 日本設計在台生產最新的作品,相關的開箱分享我想在01上面已經有很多了,本篇分享將針對影像以及聲音做出心得報告。

Panasonic OLED的優勢
- 自體發光技術
- 呈現真實的黑
- 色彩空間再進化
- 清晰動態影像
- 廣視角
- 纖薄輕盈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又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或有機發光半導體,與TFT-LCD為完全不同的產品,前者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高反應速率、全彩化及製程簡單等優點,但相對的在大面板價格、技術選擇性 、壽命、解析度、色彩還原方面便無法與後者匹敵

跟傳統映像管的CRT冷陰極射線管有點類似的是每一個Pixel都可以自發光,黑色的影像部分則可以達到完全不發光,傳統映像管也是一樣,不會打出電子束激發磷光粉產生亮光,如此可以達到超高的對比度(Contrast Ratio),造就完美的亮暗景深。至於TFT-LCD就完全沾不到邊,全時恆亮的背光僅憑著Pixel翻轉將光擋掉的效果有限,同時亮暗之間的變化也會連帶的影響到色溫的偏移。
HCX PRO 智慧型處理器

獨家的HCX 影像處理晶片,HCX就是Hollywood Cinema eXperience的縮寫,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能提供媲美好萊塢等級的畫質效果,與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Panasonic 與好萊塢電影製作團隊共同開發出來的成果,能與電影工業源頭的好萊塢建立專門的影像實驗室,共同研究電影的後製、訊號處理、影像處理等相關技術,HCX就是他們共同開發的晶片技術。

Dolby Vision IQ

在 2020 年的 CES 上 Dolby 就公佈了新的 Dolby Vision IQ 技術,可以智能地因應觀看電視時的環境光暗,自動調節適當的 Dolby Vision HDR 效果。
大家平時看電視都會遇到,日光太強,電視畫面顯得略暗;又或者晚上關燈環境太黑,電視畫面太明亮的情況。而 HDR 的影片雖然有很高的亮暗對比,不過在受到環境光暗變化影響的時候,呈現的高動態範圍影像也會打了折扣。以往為了應對電視在不同環境及時間觀看時的影響,很多高階電視都會引入環境光感應功能,通過設置在電視上的感應器,偵測當前環境光源,來適當調節畫面亮對和對比,以獲得較佳的畫質。而 Dolby Vision IQ 也是應用了這種感應器,除了 Dolby Vision 本身的動態 HDR 調整之外,還會因應環境光自動調節效果,例如感應到周圍較光,就自動提升亮度和對比,讓 HDR 有更佳效果。
熊熊想到若對早期的情境光 (Ambient Light) 還有印象的話,大致上也是利用相同的理論,當室內燈光較暗的時候,瞳孔會放大,如此看到的影像就會偏亮,會有一種過曝或刺眼的感覺,適時的在電視後方放出一定的光線,維持人類眼睛對於環境光的影響。而 Dolby Vision IQ 是針對影象做變化,而不是利用光線影響人類視覺,是再更進化的一項技術表現。
HDR10+



HDR10+是以HDR10為基礎繼續改良,HDR10原本只採用靜態元數據,亮度是恆定的,而HDR10+則升級成支援動態數據,意即它能因應影像中不同的場景,調節或強化影像亮度、對比、色彩飽和度,使每段畫面都有獨立調節的HDR效果。
嚴格來說HDR10+以外的都是利用固定式的GAMMA來進行色偏移補償,就是上面提到的恆定,一個蘿蔔一個坑,什麼樣的亮度透過Gamma Table來轉換會永遠都會得到一個固定數值,並不會隨著整體畫面的表現而有所偏移。想像一下一個暗夜的月亮畫面,在HDR10+和其他HDR的表現絕對會是不一樣的。
專業級六原色顯像技術

所有的顏色基礎皆是由紅綠藍所組成,而六原色則是以3原色軸(RGB)添加3種互補色(CMY),再多了一道3D LUT (Look Up Table)色彩管理系統的處理工法,透過這個工法可以更精確地呈現各種顏色不同明暗階調的變化。
所以實際上直接拿高倍率放大鏡觀看畫面所呈現的效果,可以看到畫面中的顯示像素Pixel仍然是RGB三原色而已。

因相機拍不了這種單一像素的影像,所以用示意圖來表示一下

所以嚴格來說並不是真的在面板上能夠以RGBCMY六種原色來顯現真實的原色,若真的這麼做,影像的顆粒將會放大一倍,並不實用,倒不如利用演算法將真實的顏色表現出來。
我拿一個真正有用到RGBCMY六原色的例子來說明。德洲儀器(TI)DLP產品做出的投影機,因為在一個點(Pixel) 上面要呈現一個原色,例如:黃色=紅色+綠色,所以在色輪上會有RGBCMYW最多七原色(W為提昇亮度使用),可以完美的呈現黃色,而不必透過紅+綠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參考Google搜尋

Dolby ATMOS

這款新技術可以呈現64個獨立楊聲器的內容,亦可同時傳送多達128個聲道或物件,比7.1聲道更為細緻。除了一般的中音與高音揚聲器之外,後面還有一個20W的低音揚聲器,若沒特別去注意的話,可能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更猛的是還有一個針對上方通過加入天空聲道,擴展到包括上方的 3D 全方位包圍,可以說是聲效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針對這個音訊處理器並沒有太多的資訊可參考,國內相關的廠商有著類似DSP的處理器,可以將一般般的楊聲器轉換成聲音聽起來像是迷你床頭音響的感覺,尤其是在薄型電視這種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塞進音箱的環境,若有機會取得實機,將可以進一步再針對聲音的部分做進一步的探討。
實機體驗會場

電視已不再只是影像播放器而已,人們賦予它多樣化的功能,並且與日俱進。





Android 系統才有強大的USB的檔案管理系統以及媒體播放功能

多樣化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只僅有Panasonic提供的APP才能使用,並不像一般手機在App Store 裡面要什麼有什麼,是相當受到限制的一個功能。

畫質PK
現場擺放出Panasonic OLED以及非OLED還有他牌的對照組進行PK




分得出來左右兩台四個象限顏色上的差異嗎?

本人從事影像設備軟體開發20年,從一開始的CRT再到TFT-LCD(monitor & TV) 以及後來的投影機(燈泡及雷射),一路上見證了各式新規格以及各種應用。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如何讓影像表現達到超規格的要求,但是實際做下來才知道最難最難的就是如何呈現一個沒有雜訊的畫面,因為雜訊來自四面八方(也包括原始影像來源);顏色的要求每個客戶也大不相同,台灣的產品如何在這個世界上衝鋒陷陣,取得佳績仍需仰賴各個開發單位,品管單位以及銷售方面日以繼夜的努力,畢竟台灣不是只有晶圓廠可以搬得上檯面。
去年肺炎疫情燃燒全世界,想起SARA肆虐期間我一樣在工作崗位上奔波國際間,有時候一通電話來到,就得一個晚上由東南亞直奔東北亞,為的就是把台灣這塊招牌擦亮,提供出一絲絲的個人力量,畢竟這是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