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前PS4 Pro一上市時,手癢就找個理由買了,結果發現竟然只支援流媒體4k…想說,算了終端也沒有4k,所以玩遊戲都選2K強化。
今年年中慶時,一直覺得擴大機沒有2出提供電視和投影機分別使用很麻煩,索性先升級擴大機,把服役10餘年的Onkyo SA605換成Pioneer LX304,線材也順便整理一番。

LX304
本來就想這樣再撐個幾年,結果雙11看到堅果U1換算不到36張小朋友,真的忍不住了,想說雷射光源加上4k,又這種價位,不買好像對不起自己。
但因為過去都是用中長焦、短焦投影機,還沒用過超短焦投影機(或叫雷射、激光電視),加上考量機器擺放位置、布幕選擇和原廠在台灣無法提供保固等因素,也掙扎了一陣子,眼看雙11優惠快過了,加上我的tw5200燈泡就這麼巧,開始在閃了,算一算原廠燈泡報價也接近4000元,於是就有了這篇文了。
堅果U1早已在版上討論的沸沸揚揚了,重復的就不再多談,這邊只想補充幾點使用心得,順便開個箱。
在價位超值方面,許多網兄講到重點,對岸器材之所以便宜,除了市場量體大、競爭激烈,加上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成本降低法,例如替換便宜材料、出廠檢驗嚴謹度可能降低等等,另外原廠本來就表明了U1就是S3的低規版。說實在的,若是早些年,小弟一定是直上S3,但近來手頭緊,只能處處精打細算。
換句話說,如果要從對岸直購,必須賭人品,不過小弟尾牙很少中獎,加上買了這麼多年3C產品也很少踩雷,決定冒險一賭。
話雖如此,事前其他功課還是得先作足,不過除了能確定U1採國際電壓沒問題外,上網找了一堆文章比較不同廠商的機器表現,說實在話,真偽難辨,所以爬文重點著重於是否有重大災情,所幸似乎都是以個案居多,通案主要是邊緣多少會變形,這點大概也是雷射電視事前就知道了,另外為了怕被詐騙,選了某電商官網購買。
約莫等了一週,終於等到機器,這裏忍不住要先吐槽一下桃色電商,明明平常買東西送貨都超快,偏偏雙11當天買24小時到貨的hdmi 2.0線材等了一週多,害小弟迫不急待先接上機器,不過1.4的線勉強還是可以先測一下4K信號,確定可上沒問題。

收到貨囉

確定沒被拆封

準備開箱囉

內含物就這些

最重要也很有份量的本機

配件也不多,電源線我是直接換一般的台灣線
一開始按搖控器,不知是按鍵太小,還是感應過度敏感,導致一直沒反應,還以為買到機王,還嚇出一身冷汗,還好多試了幾次,終於開了光。第一眼和當初測試tw5200,雖然一樣是2000流明,但可能是LCD和DLP的特性差異,U1並沒有tw5200初次見光那麼刺眼。
但劇院機也不是亮度高就好,有時必須取得各方面的平衡,且真正觀影時不會用這麼亮的模式, 加上U1因為投影距離近,光衰也較少,因此,嚴格講起來,亮度差異性不大,但基於DLP的特性,銳利度自然比tw5200好一點,彩虹現象當然也免不了,畢竟3米多看120吋,有時候眼珠子難免動的快了點。
再來就是布幕的迷思,目前布幕暫用原本的一般電動幕,原因待會再說明。一開始畫面對焦有點傻眼,每次對正了下緣,左上和右上角就有點變形且模糊,找了半天對焦鈕,原來就在搖控器上。
調整後畫面是清楚了,但變形的問題還在,後來還是得動用梯型修正才算解決,所幸清晰度沒有明顯下降,這點不曉得有使用的同好,是否也遇過這個問題?
機子本身調整完畢後,應該是物理特性使然,因為距離近,角度大,易變形,只要布幕稍微一不平整,畫面扭曲就很明顯,這也是為什麼賣布幕的店家會強調超短焦投影機要選用張力幕或固定幕。
我的幕是幾年前換tw5200時一起換的,當初買來就不平整(有點V字紋),有點傻眼,貪便宜的下場…不過也用了好幾年,只要畫面不要出現全白場景,倒也不明顯。

提供簡易的調整

確認4k訊號

支援HDR

夜景(往日不再)

白色場景(底特律:變人)

三星在YouTube的4K DEMO

色彩表現(手拙始終拍不出光澤和立體感)

Netflix 4k(1922)
但布幕不夠平整的問題,在U1面前完全曝露,因為雷射電視對布幕平整度要求極高,要花小錢解決,就是換固定幕,但不適合小弟的擺設地點;要嘛就多花錢換電動張力幕,但目前各牌價差大,前幾天也跑去專業店面請教,還是不推薦平價張力幕,畢竟都是辛苦錢,一來布幕不易轉售,二來換完又達不到預期效果,又重蹈覆轍。
此外,網上幾乎都沒有平價張力幕的心得或推薦,因此,雖然找了幾個優質賣家,最後還是下不了手。這部分可能要再等等看,目前用舊布幕頂著先,必須忍受左右二邊稍微扭曲的場景…唉,布幕技術進步慢,看來這下有的等了…
不過有個取巧的辦法,因為布幕的黑邊通常有一定的寬度,稍微放大一點,犧牲一些邊緣畫面,情況就有稍微改善。
再拿出很久沒用的HIVI CAST和DVE來調校,U1本身銳利和黑位表現都很不錯,白位感覺稍微勉強,色彩也是調整得很勉強,平價機要求似乎不能過高?不過有一點奇怪的地方,好不容易調校完,結果畫面反而又變得太濃郁…結果還是選擇調回原廠標準值…反正木眼木耳就有這個好處。
講到這裏,先小結一下U1的優缺點:
優點:
1.CP值高:2000ANSI流明的4K雷射電視只要3XXXX,上哪找去?
2.壽命長,衰老幅度小:使用壽命雖然有待時間驗證,但若廠商宣稱屬實,攤下來的每日平均使用成本低到不行,而且衰退幅度小,表示使用者無須經常重新調校影像。
3.隨時隨地可得的大畫面:大就是王道,甭解釋。
缺點:
1.調整項目少:只有基本的選項,不過平價機種也不敢要求太多。
2.布幕平整度要求極高,調整也不容易:這是這類產品的特性,建議先射箭(投影)再畫標(安幕),會比較容易點。
3.搖控器不好按:部分按鍵偏細,對小弟這種粗手粗腳的人,要花點時間適應。
PS.後來發現官方有提供ios版的「堅果控」應用程式,在同一wifi網段可使用,比原本的搖控器好按多了,不過暫時沒找到android版。
4.沒有自動對焦,且只有搖控器有對焦鈕:雖然調完後不會去動,但想的遠一點,將來若搖控器壞掉就只能用手機或平板搖控了。
結論:
講了這麼多,雖然看起來缺點比優點多,但純粹是個人吹毛求疵。若有人問我推不推薦雷射電視,答案是肯定,若能接受上述的問題,不妨下次在選購電視或投影機時,列入口袋名單。
另一方面,雖然剛入手U1沒多久,但U1也推出1年多了,堅果投影機也還算是技術先驅。對個人而言,這個價位買的投影機,如果用個3~5年沒問題的話,我還真想不出來不買的理由,而且若照官方宣稱的壽命,可能10年都換不了機^^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過幾年搞不好會覺得為什麼機器還遲遲不壞?
感謝大家的耐心收看,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討論的,都歡迎提出來喔~
舊文章:
長焦Optoma HD80
短焦Epson TW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