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C 42FD77:
沒有點對點,後來電源板故障,修復後送親戚了。
Samsung 46D8000:
在百貨公司用5折價買展示機,用了5、6年吧,一兩年前螢幕上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黑點(不是LCD的壞點)我們也將就著看。直到兩三週前,突然四周出現大暗角,再開機就開不起來了。查了一下網路的討論,應該就是側光LED損毀。
回收前拍照留念。



也因為這次的經驗,所以想說就別買韓系,改買日系電視好了。
在百貨公司比較了下,在SONY KD-49X8500F(日本製)和Panasonic TH-49FX700W(台灣製)之間猶豫了一下,
上網做了下功課,都沒開箱,只有純規格討論,
後來和家人討論,都覺得買Panasonic TH-49FX700W似乎就可以了。
下單後送來了,師傅們搬來後很快地就組裝完畢閃人,然後就是自己進行周邊的連接了。
周邊為
1. SOINY BDP-S360
2. YAMAHA YAS-107
3. Bandott電視盒




畫面是很漂亮啦,只是連接周邊的過程很不順。
1.
在沒修改設定的情形下,netflix的聲音可以從soundbar放出,播隨身碟上的影片時,卻無法由soundbar放出。
後來去"HDMI自動設定",改為模式1,隨身碟的影片就有聲音了,但回去netflix卻沒聲音了。
可是之前三星電視接BD和soundbar都不用做任何設定就可用啦...怎麼新電視那麼難搞?
就這樣改來改去搞不定,弄到想退貨了,索性還原出廠設定,HDMI的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之前是誰設定的啊??我買到整新機?
2.
有線無線網路不會自動切換。
連接了無線網路之後,如果插入有線網路,並不會自動切換;把有線網路拔除,也不會自動切回無線網路。
網路設定的過程也比先前三星的麻煩。
設定好無線網路看netflix,然後插入網路線再加入有線設定。
之後想說要把蓋板蓋回去就拔掉網路線,想說用無線看就好,
沒想到電視就顯示目前沒有網路連接....
有次看youtube時,覺得好像無線網路的畫質會比較差一些,就插入網路線試試看,並把設定改為有線。
後來把網路線拔除時,youtube就當了,只出現Yo...就沒動作了。
電視機本身都還可操作,只要切到Youtube時,就還是那個Yo....的畫面,當掉了。
後來是拔電源重開才恢復。
除了上面說的,目前覺得,不好用的地方如下:
1.
遙控器方向鍵有點小,且和旁邊的APP、Netflix及首頁快速鍵過近,很容易誤按。指甲長的人,無法用指腹按,得用指甲按,日後會容易壞。(我同事叫我去買日本原裝的遙控器)
左Panasonic遙控器,右samsung遙控器

不小心就會按到APP鈕

2.
端子連接區橫向的只有兩組HDMI(其中一組是ARC)、一組USB、光纖和耳機孔。連接這些端子的線,還可以從蓋板角落的開孔拉出。

其他的都是直插,一旦使用就不能蓋上蓋板了。

角落還有個小蓋板,裡面是色差和網路端子。小蓋板必須先拆掉大蓋板才能取下。之後可蓋回大蓋板。

3.
播放隨身碟影片時,字幕得自己掛上(上網找了討論才知道得手動掛上)。
之前三星是檔名相同就會自動掛上,P牌的還要自己啟用,不過字幕設定的選項很多,也是不錯啦。
第一次用P牌的電視,還不太熟悉,遇到不少挫折。
總覺得之前三星的選單UI設計得比較好用簡便,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退貨換SONY...
還請各位先進指點指點,謝謝。
--------------------
追加使用報告 2018/8/15
最近開啟Netflix時,常常會lag很嚴重,
後來找到一個解法,先開啟Youtube之後,再開啟Netflix,
就不會有lag的情形。
不確定是否為BUG。
---------------------
追加電纜護蓋加工挖孔 2018/8/19
電視後面的護蓋會擋住一些連接器的孔,若要安插就只能把護蓋拆掉不裝。
原本想訂做開好孔的壓克力板,後來考慮一陣子後,想說不如直接在護蓋上挖孔吧...
如果挖的洞日後不用,用膠帶貼起來就好了。
原本HDMI用的線比較粗又硬,若要由原本護蓋下方出線,就得把兩條HDMI用力扭轉90度,還會卡到卡榫的固定孔,很難順利從下方出線。
另外,第三個HDMI只能垂直插入,使用時護蓋就不能裝了。
如果不裝護蓋,照以前的經驗,就是灰塵多、端子易氧化。不然就是得買各類型的端子保護蓋或用膠帶貼了。

先量尺寸,大致做一個連接器位置的模板

護蓋拆下

模板疊到護蓋上,用銀色筆描出要挖的孔

描繪後的護蓋

用小手鑽+小電鑽+銼刀加工
先挖了網路線的孔和側邊HDMI的出線口
(色差、HDMI和USB還不急,日後有空再挖)

恩,洞的上方挖得有點大,該保留一些塑膠不切除...

網路線插入OK

網路孔再做一些微調,挖出卡榫彈片的空間

側邊HDMI出線不用再彎折90度了。
即使插了網路線,色差端子也還在護蓋的防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