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試4k,有些問題,想要跟大家請教:
先感謝點燈哥,現在能拿手機cast點放著yotube、netflix的HDR影片撥放,其助益不小。
雖然有人嫌其資訊雜亂…等,但資訊整齊真的更需要花時間精神且與個人文筆程度有關。
HDR到底是什麼?真的難懂。
覺得廣色域還比較好了解,就真的色域變廣了嘛,就像對比度變大了
影片開了HDR看起來感覺是比較好,好在那我卻不了解。
HDR難道就只是把暗處變亮,亮處變更亮?那不是暗處調高亮度,亮處拉高對比,就辦得到了嗎?
還有暗處看不清,亮處亮到看不清,不也是一種真實狀況嗎?
電視一堆選項對電腦顯示好像都沒幫助?包括放低畫質影片
電視接電腦時,應該無從分辨電腦正在全屏放映2k 30hz影片吧,那就不能為其作插幀、插點之類的處理了。
電腦很多點陣字體,就是要忠實呈現每一點才會清楚,任何絲毫的變動都易影響到其清晰程度,
49吋4k電視,點距跟現在用24吋monitor相同,實際使用感覺卻有差異。
用OLED的是不是會比較好?
先不說這電視本身經常難以像monitor背光那樣均勻,
LED電視畫面上就是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噪動感,橫直方向都會感到像訊號掃動的雜訊。
色階銜接好像也較不順,看比較小的人臉特別容意注意到。
中間可以當作平時24吋monitor垂直時,看文本網頁很方便,
但是當montior時就要看很近,眼鏡離面板約1公尺,遠了就又覺得吃力,
電視兩側,近近斜著看或離遠2公尺看都很吃力,
看2k或更低階析影片時,大電視全屏看根本就一片糊,720P放大2倍看,1080P就1比1大小看。
只有高品質的2K或4K,才能感受到4K電視的爽度,會稍椅子拉後來看。
我想用小點43吋或是大點65吋,應該問題類似,電視越大,就要離越遠,眼力解析力,我是感覺差不多。
因為這不是說像手機4吋變6吋,就是越大越爽又清楚。
我在想OLED是否會好一些,看過的OLED的表現,那個顏色就像貼印在紙上的東西般,
接電腦看或許能勝過電腦專用monitor那種點點都清楚的感覺。
只是OLED的畫素排列沒有LCD那麼密,但還是比電漿密許多的樣子。
之前電漿接電腦就是點點都太細,但調一下sharpness值,點就變粗的樣子。
有人可以推薦個免費或便宜的分割畫面軟體嗎?
畫面大了工具列等都離好遠,滑鼠移動感覺好慢好遠,改天買個高dpi滑鼠看能否加速來用會好點?
現在看到有些直直分成3個畫面的,平時只用中間就好,
最好是連工具列等也都能移到中間來,
中文字體為何感覺都太小?
為了配合多語言版面的Windows本身等軟體,中文字應該都可以再大些吧?
至少那些不必考慮多語版面的中文網頁,設計上就該選大一點的字吧?
Windows 10相較Windows 7在畫面字體比例調整上,似乎並無特殊處
dpi放大些,圖片就變有點不清楚,直接放大2倍,當作1080P用又覺得有些可惜。
Windows 7用向量字都這麼久了,2K顯示裝置,佔比例也應該很高了。
但很多軟體、中文網頁設計上,中文字體似乎都沒有與時俱進,
現在預設96dpi下,
點陣字12pt,得到16pixel點陣字體,看來才夠清楚。
向量字12pt,得到16pixel字體就不夠大了,感覺要到13.5pt得到18pixel,才夠清楚。
目前網頁的設計,chrome下強制最小字體,我一直用chrome強制用點陣16px用很久了,還蠻少遇到問題。
(萬一遇到可以臨時縮放一下版面或調回小字體)
但之前中文向量字強迫到18px,感覺比較容易出問題,現在這幾天再來試試看,
4K電視設大一點的向量字,遠看起來就是覺得很清楚舒服。
下面是我測試的設備:
Panasonic TH-49EX600W
Thinkpad 13 2nd corei7-7500 RAM 16GB SSD 512GB
Belkin USB Type C to HDMI 2.0 Converter Adapter
Android xperia手機
Belkin USB Type C to HDMI 2.0 轉接線我感覺不錯,接電視4K60HZ 4:4:4 8bit成功
但我不敢直接推薦! 因為這就像HDMI線一樣,能不能接成功,誰都不能確定,
這類產品,通常要確認有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或thunderbolt 3的USB-C。
到日本Amazon買,從下訂至台灣收貨完,竟不到36小時,原價加運費才1500元台幣不到。
(沒任何 合併運送、會員優惠、折扣碼…等)
台灣很多產品,從以前支援full HD但面板不是full HD,
前陣子4k電視確只有 hdmi1.4 30hz,
現在則是宣稱有HDR,實際使用卻常出問題,
以上容易有問題的部份,卻總是標示不明,下方也不像國外amazon有夠量的回覆可確認使用狀況。
逼得我連這種轉接線也只敢從國外買,不過現在買外國貨真的越來越方便、快速了。
下面雖有些標示HDMI 2.0a的產品,但我沒看到有成功傳送HDR的例子
(下面有網友最新的資訊,看是有例子)
如:
轉接線
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B01DPY6AN8/ref=s9_acsd_hps_bw_c_x_3
最左邊那台標HDMI2.0a
https://www.razerzone.com/comparisons/blade
為免變標題黨、修正:
原標題:在台灣網上netflix用美國信用卡支付,就變美國版了
由於netflix變外國應是場烏龍,將該段全刪除,原文如下:
我是先用英文版的筆電的Microsoft Edge,以筆電的live email去登入netflix試用一個月,
基於好奇就試試一張美國當地信用卡來輸入支付,成功登入後當然界面還是同筆電是英文版,
接著用4k中文界面電視內建netflix去試登入同樣帳號,界面卻變成英文版。
然同台電視內建youtube也是以英文筆電相同Gmial帳號登入,界面卻還是維持電視相同中文界面。
不論手機或是電視或筆電,三者的netflix都找不到可以變更語言界面或地區的方法。
這時用電視或手機或筆電 搜尋台灣才有的電視劇 the teenage psychic通靈少女,中英文去找都沒有。
我要確認netflix是那一國版本也有難度,google了一下子,暫時沒找到方法。
我想申請日本netflix,是不是用張日本信用卡就變日本netflix?界面會變日文?
現在VPN來作netflix跨區,費用與方便性應該都不好的樣子,還怕掉速,
現在光用台灣netflix都聽到有人會掉速了,不過這幾天試4k HDR,中華電信一般光世代100/40M都沒問題。
wen75 wrote:
先感謝點燈哥,現在能拿手機cast點放著yotube、netflix的HDR影片撥放,其助益不小。
能夠分享資訊給大家是我最大的志趣!
wen75 wrote:
HDR難道就只是把暗處變亮,亮處變更亮?那不是暗處調高亮度,亮處拉高對比,就辦得到了嗎?
如果只是這樣 這樣HDR技術就沒有甚麼突出了
而是
暗處變亮 但亮處雖然也會變亮 但卻不是呈現等比的變亮
假設最暗處變亮50% 最亮處只會變亮5%
這就是它厲害的地方
wen75 wrote:
這句是重點,所以是...(恕刪)
通靈少女是HBO不是Netflix喔~
Netflix的"介面語言",跟你的帳號國別有關,"內容"則是跟所在地有關。
可以參考這裡
Youtube的"界面語言",跟電視的系統語言設定有關。
電腦外接電視時假如解析度是4K,電視就會認為你給的是4K訊號,而不會根據你在電腦播放的內容是什麼解析度來去做upscale,如果需要upcale,要使用支援的播放軟體像是power dvd。(但是假如你輸出解析度選擇1080P或是更低,電視晶片
Potplayer可以透過一些設定讓電腦解碼輸出HDR影片,但是十分耗運算資源。
Windows 10在創作者更新之後支援HDR~
參考連結
上面這兩項的HDR都是在電腦輸出時就已經演算好要呈現的畫面,因為解碼的動作都是在電腦做,不是電視做,所以不會有所謂的HDR點燈。電腦接電視輸出的畫面,電視的功能就是顯示器,不會有HDR畫面解碼或是upscale的動作,不像聲音電腦可以選擇帶編碼的音源輸出給擴大機解碼。
HDR是讓畫面稍微能接近人眼看到的真實畫面,因為人眼對明暗的寬容度高,但是攝影器材不會有像人眼一樣的寬容度,舉例來說,你現在用肉眼看天花板的電燈,可以看到亮度均勻地從燈具發散開,但是如果你用相機對焦天花板,要讓天花板表現正常的亮度,電燈就會過曝呈現一片死白;而對焦電燈呢,電燈的細節出來了,但是燈周圍就是一片暗。這時候就需要HDR~讓燈具的細節可以呈現,周圍的光亮也正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