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都是面板技術,也同時是顯示器技術
三者最大的特點都是 可以彎曲, 軟性程度也很大
三者都是 可以做到輕薄短小可彎曲
1.但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需要液態電晶薄膜體, 自行會發光 {是面板技術,也同時是顯示器技術}
2.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分兩種技術
A.不需要電晶薄膜體, 在GaN基LED中作為光轉換層,有效吸收藍光發射出波長在可見光範圍內精確可調的各色光, 自行會發光 {是面板技術,也同時是顯示器技術}
B.需要電晶薄膜體(我不知道這是固態還是液態),但只需要在電晶薄膜體上塗佈這種QLED {單純是面板技術}, 此時QLED只是一種背光源<===未來最被看好
http://www.ledinside.com.tw/news/20151124-31822.html
http://technews.tw/2016/01/27/quantum-dot-vs-oled-screen-overlord/
而 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 它也是自發光, 因此是面板技術,也同時是顯示器技術
https://udn.com/news/story/7086/2611247
http://news.cnyes.com/news/id/3876780
http://www.ledinside.com.tw/news/20160603-32567.html
http://technews.tw/2017/07/20/micro-led-challenge/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2532833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619/1143144/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3450
結論: 這些 "O,Q,Micro"LED顯示器 都面臨到一個根本相同的問題, 那就是越大尺寸良率越差且解析度越難做大
我覺得未來4K(UltraHD),或8K(Super Hi Vision)的LCD面板可能很高的機率會導入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 因為是兩者共同點都是要電晶薄膜體, 因此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對於LCD面板來說 不是敵人而是未來最有幫助的朋友, 也許郭董的Sharp在日本或美國的8K LCD(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 未來很有可能會把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導入到8K LCD(液晶顯示器)
OLED面版=OLED Display(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未來 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面板, 由於本身就是自發光 = 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Display(顯示器)。但由於又會和 LCD(液晶顯示器)正面衝突, 我個人並不看好這一種技術, 與其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
2.現在 液晶面板+白光LED(發光二極體)背光模組=LCD(液晶顯示器) =>未來 電晶薄膜體+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背光源=LCD(液晶顯示器)。我個人是最看好這一種技術,因為可以導入這一種技術到LCD(液晶顯示器)
mx3000 wrote:
你把譽為OLED下一代技術,Micro-LED 放哪裡?
你打錯了 是 QLED
主要是 第2種技術的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可以直接塗佈在電晶薄膜體 這可能是 郭董的最愛啊
但 Micro-LED 也是屬於自發光 不需要 電晶薄膜體, 這就和郭董的LCD廠技術完全不一樣了.....
也算是未來 郭董的LCD廠技術的敵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