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PHILIPS 55PFH5250 好嗎?

最近小弟家有購入電視的需球~大概看在55吋左右

因為平常只看第四台 偶爾看看DVD

所以高階的電視就不考慮了(預算也沒那麼多)

本來是看BENQ的護眼電視

後來又搜尋到這台【PHILIPS 飛利浦】55PFH5250 55吋 LED液晶顯示器+視訊盒

在摸摸 $22888 可用兩千折價卷 加上信用卡回饋~~差不多兩萬左右就可以入手

這台我爬文了很久 都沒有看到相關評價或開箱文 不知道是否推薦 謝謝!
2015-10-30 8:31 發佈
飛利浦是代工貼牌機

而且是在台灣市場消失過最近才又重生的品牌...
純屬個人研究,不代表任何義務或立場
http://big5.huaxia.com/tslj/qycf/2011/05/2412068.html

不堪虧損飛利浦拋售電視 冠捷接手恐步TCL後塵
華夏經緯網 2011-05-13 10:42:32
字號:小 大
有80多年曆史的飛利浦電視走到了盡頭。在CRT電視向平板升級的產業轉型中,飛利浦受制于日、韓等擁有上游液晶屏的製造企業,不得已決定把這項業務切割出去

繼收購了飛利浦顯示器部門後,冠捷科技又接手飛利浦電視業務。
2011年4月19日,冠捷科技發佈公告稱,冠捷科技通過與飛利浦設立合營公司的方式,接盤後者的電視生產廠房、創新和開發場地、在各國的銷售機構、僱員、存貨、若干專利等資產及負債的70%權益;飛利浦保留該合營公司餘下的30%股份。在完成交易六年後,飛利浦還可行使認沽權,把合營公司其餘權益悉數售予冠捷科技。

對於公司作出的這項規劃,飛利浦行政總裁萬豪敦直言,電視業務長年虧損的局面並非小修小補足以逆轉,因此飛利浦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事實上,對於從2004年就開始戰略轉型並逐步退出消費電子行業的飛利浦來說,退出電視行業已經是其戰略轉型的最後一步。

然而,對於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OEM廠商冠捷科技來說,這次獲得飛利浦電視業務究竟是福是禍依然是個未知數。飛利浦的電視業務2007年以來已經出現了超過10億歐元的凈虧損,僅去年第四季度的虧損就達到6700萬美元。此次接手,業界認為恐怕將步當年TCL收購湯姆遜業務後業績不振的後塵。

拋售在所不惜

曾在CRT電視時代稱霸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飛利浦,現在已雄風不再。

飛利浦日薄西山的原因在於其生產成本高高在上。而日本、南韓的很多家電企業生產基地都放在中國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在家電業價格戰的拖累下,微薄的利潤空間已經很難讓歐美家電業有生存空間。

據悉,飛利浦為扭虧,在2008年初,將主要負責電視業務的“消費電子”與“家用小電器及個人護理”兩大部門合併,成立全新的優質生活事業部,以緩解電視部門營收的壓力,然而其電視業務的虧損並沒有因此停止。

2008年4月,飛利浦宣佈將美國和加拿大電視業務轉售給日本船井電機公司,2009年又將墨西哥的業務也出售給船井電機,之後飛利浦還相繼終止了其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電視業務。

即便如此,飛利浦電視業務虧損的窟窿依然沒有堵住。根據飛利浦近日發佈的201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該公司這個季度的凈利潤僅為1.38億歐元,與去年第一季度2億歐元的利潤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而電視業務的虧損超過1億歐元。

為解決這個問題,集中精力發展醫療電子和照明等業務,飛利浦早在5年前就計劃出售彩電業務,只是苦於無人接盤才拖到現在。據TCL集團有關人士表示, “飛利浦作為TCL集團的第二大股東,之前曾諮詢過TCL的收購意向,但由於有收購湯姆遜業務的前車之鑒,TCL沒有答應對方的要求。”

於是,飛利浦轉而將目光聚集到冠捷身上。據悉,雙方的合作由來已久。2005年,冠捷收購了飛利浦的兩家工廠(都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的一家研發中心。 2009年,冠捷又接管了飛利浦的全球電腦顯示器業務。正是由於這一層關係,其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萬豪敦才作出決定,與冠捷合作。

而冠捷也迫切需要這樣一個收購對象來提升自己的企業形象。冠捷公司負責財務的副總裁刁申就指出,“電視是一種消費電子產品,我們需要像飛利浦這樣強大的品牌來向消費者引薦我們。”

是福是禍?

對冠捷科技來說,以先不付款的模式來收購飛利浦電視大部分業務和資產,並獲得商標和知識產權的使用權,看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生意。

業內觀察家認為,在徹底收購飛利浦電視業務後,其至將飛利浦電視所有的OEM定單攬到自己手中,可以將群創、仁寶等台灣地區廠商排除在飛利浦OEM定單外,將使得冠捷的代工地位得到鞏固。此前,飛利浦前任首席執行官柯慈雷一直把歐洲業務掌握在飛利浦自己手中。而這筆交易也將使公司獲得進入歐洲和南美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由於冠捷在台灣起家,借在內地設廠而壯大。市場預期,冠捷收購後將把飛利浦的部分生產工序向低成本製造國家轉移。中銀國際分析師張立生表示,冠捷科技的生產線主要集中在中國內地,收購飛利浦後,勢必會把飛利浦分散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生產線集中到中國內地,以進一步實現規模優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並且,作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顯示器廠商,冠捷的產業鏈將從液晶電視和液晶顯示屏得到延伸。由於冠捷科技與其前大股東京東方之間一直有業務往來,目前京東方旗下主營的液晶屏項目中一條8.5代線正在建設中,這意味著,冠捷通過對飛利浦的整合將有機會整合上游面板、整機、品牌資源等。對此,冠捷科技CEO 宣建生表示,冠捷和飛利浦在電視業務的研發和生產上有很大的協同效應潛力,通過收購能進一步完善冠捷的產業鏈,特別是整機製造和研發能力,能進一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有數據顯示,AOC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將倍增到200萬台,隨著高階品牌飛利浦加入,在3年內其出貨量將達到上千萬台。

然而,飛利浦的電視業務業績低迷,其發展潛力不容樂觀,其與冠捷的整合過程將荊棘滿布。在歐洲業務方面,飛利浦因存貨而產生了鉅額虧損,冠捷接手後如何讓歐洲業務恢復盈利是個難題。而飛利浦電視機業務在中國也掙扎已久。有數據顯示,其在中國彩電市場佔比已經不足5%,排在所有外資彩電中的最後一名。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收購飛利浦電視中國業務的確讓冠捷獲得了在中國市場的品牌,但是飛利浦電視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下降到13名,冠捷的行銷渠道也很薄弱,所以飛利浦在中國市場未來難有大的起色。”

由此可見,冠捷科技任重而道遠。不過,就冠捷科技並購飛利浦彩電業務,會不會重蹈TCL覆轍的擔憂,冠捷科技母公司長城電腦一不願具名的高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飛利浦不是湯姆遜,飛利浦家電的核心業務集中在液晶上,而液晶電視無疑是當今彩電市場的主流。從戰略上看,此次收購不會發生方向上的偏差。

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結局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來源:IT時代週刊



責任編輯:李欣
剛好奇看一下冠捷資料
連結

2004年12月,冠捷科技與飛利浦正式簽署全面合作書,加速其在研發、生產液晶及電漿數位電視的發展進程,自有產能一躍超過3500萬台,占據全球顯示器市場份額的30%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顯示器製造商,並加速跨入平面電視的領域。主要品牌為AOC、Envision及Topview。2007年資產淨值為USD 3,788,521千元,純利為USD 183,396千元 。
* 2007-12-7長城電腦入股冠捷科技10.27%共計2億股,收購總價格為11.4億港元
* 飛利浦宣布出售其個人計算機顯示器及平面電視業務予冠捷科技3.5億美元
* 2009年,AOC於全球全年銷售超過1000萬台液晶顯示器,在亞太和南美地區均取得了領先地位,連續4年銷售量成長速度超過20%。為目前亞太區第二大液晶顯示器品牌AOC,同時也是亞太區複合成長率最高的品牌;每6臺LCD Monitor銷售中就有一臺是AOC品牌。看中台灣市場AOC於2010年正式進軍台灣。
* 2010年1月29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10.4億港元向冠捷科技主要股東飛利浦購入2億股舊股。冠捷同時向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發行約2.35億股新股,集資12.2億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1]完成交易後,中國電子及三井持股量將分別佔擴大後股本33%及10%,而飛利浦所持冠捷權益則降至2.69%。
* 2010年11月9日,歐盟委員會批准了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華彩電銷售和分銷業務的交易。
* 2011年11月2日,荷蘭飛利浦電子與冠捷科技達成協議,出售旗下電視業務。冠捷並將與飛利浦電子合組聯營企業TP Vision,冠捷擁有70%股權,而飛利浦則擁有30%股權。

連結點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
中國中央企業
成立
1989年
代表人物
董事長:芮曉武
總經理:劉烈宏
總部地點
中國北京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所屬企業為基礎組建而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業務包括電子產品製造、電子產品貿易及服務、軟體設計及應用等。
旗下企業包括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等。
philips tv 影像處理晶片很強

只有sony tv影像處理晶片可比美

cantona777 wrote:
philips tv 影像處理晶片很強...(恕刪)
?? 代工貼牌機會有啥好晶片?

日系大廠的晶片前三名就Toshiba、Panasonic、SONY三家 偶爾來個Mitshubishi吧

PHILIPS很強? 那是在歐洲賣的高階機種吧 跟台灣的應該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且他們歐洲賣得好像也變成代工OEM了... 就像歐美的TOSHIBA一樣...
純屬個人研究,不代表任何義務或立場
剛剛在東邊的森林網站看到這台又特價了

18600和運含安裝


真的有那麼差嗎?
基本上
文中提到過的幾家大廠
包含LG 日立
大概冠傑都代工過
呵呵
我上個月中(14號)買一台,瑕疵品(最後無法開機),一開始還不給換貨(問題應該是在供應商),
換過之後,電視底座缺件....
不推,整個過程一肚子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