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幫家裡添購新電視, 所以有做了一些功課
不過對 60Hz 和 120 Hz 有點不太懂的地方, 所以上來請問一下
看過以下 3 篇文章, 對 60Hz 和 120 Hz 的分別有稍微了解一點
知道 120 Hz, 是透過『ME/MC 運動估計/運動補償 』&『閃背光』&『面板插入黑畫面』運算出來的
我們需要120Hz液晶電視嗎 ?(上)
http://www.techbang.com/posts/884-bird-column-we-need-120hz-lcd-tv-on
我們需要120Hz液晶電視嗎 ?(中)
http://www.techbang.com/posts/894-bird-column-we-need-120hz-lcd-tv-in
我們需要120Hz液晶電視嗎 ?(下)
http://www.techbang.com/posts/896-bird-column-we-need-120hz-lcd-tv-under
我想請問的是 高階的機種 和 低階的機種 的差異
在 01 上常常看到說高階的機種是 120Hz 面板掃描, 低階的機種是 120Hz 背光掃描
120Hz 面板掃描是指『面板插入黑畫面』?
120Hz 背光掃描是指『閃背光』?
那『ME/MC 運動估計/運動補償 』呢?
我看很多品牌電視都可以自已選擇要不要開啟『運動補償』或者調 強/中/弱
那 『ME/MC』跟 120Hz 面板掃描 OR 120Hz 背光掃描 又有什麼關聯?
還有更高階的是240HZ (native原生反應速度)
低階的是60HZ
(但通常不會跟你說它是用哪種面板的 只能從價位、等級、規格等地方去猜)
然後背光掃描 則是在去用電腦模擬補差(簡單講是這樣) 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面板
例如原生60H+背光補差120blb(背光掃描) 那就是60HZ面板 然後透過電腦模擬為兩倍速
更高級的是區域控光(分區調光) 當然通常這種都是搭配120HZ以上的面板 高階機種 驅動他的動態 然後就可達到960HZ以上的動態
還是老問題:
不知您預算多少?
觀看距離多遠?
主要看什麼訊源(MOD?第四台?
純屬個人研究,不代表任何義務或立場
weivanguard wrote:
還是老問題:
不知您預算多少?觀看距離多遠?主要看什麼訊源(MOD?第四台?
訊號源為 MOD 和 海美迪 HD600A-III, 看的基本上都是 720P 以上的解析度, 觀看距離差不多 2.7m, 預算 2萬5 以內
目前主要在考慮的是 BenQ 50RW6500 & 55RV6600
weivanguard wrote:
中高階機種為120HZ面板 (即面板本身的反應速度就是120HZ)
目前大部分的輸入源都是 60Hz, 中高階機種為120HZ面板, 是怎麼處理 60Hz → 120Hz 的轉換
weivanguard wrote:
原生60H+背光補差120blb(背光掃描) 那就是60HZ面板 然後透過電腦模擬為兩倍速
原生60H+背光補差120blb 是指 『閃背光』嗎? 還是『ME/MC 運動估計/運動補償 』?
問題有點多, 再麻煩您了

建議實際去看看實機表現 這會比"研究這些規格"或"研究各廠牌的處理方式" 來得有意義些...
畢竟 就算知道她怎麼處理的 實際去看 也可能不滿意...
純屬個人研究,不代表任何義務或立場
朱惠娟 wrote:
請問vs大,49RH...(恕刪)
50RW6500有黑湛屏+超眩彩,多了廣色域,表現色彩多了30%, 49RH6500只有黑湛屏,沒有廣色域.....廣色域電視售價本來就比較高.
另外,50RW6500用VA面板,平均反應速度比較快,黑色層次比較深, 49RH6500用IPS面板,平均反應速度比較慢.深黑色顯示能力比較差......比如說黑髮黑色汽車,黑夜畫面或暗房畫面,IPS比較容易會一整片黑漆漆看不清細節, 這方面VA面板在物理特性的表現比較好.
在尺寸方面,50吋已成為電視尺寸的最主流,去年的全球電視銷售量衰退,可是50吋面板去年第二季開始銷售量達到全球TV面板的17%,大幅成長.49吋則是不受歡迎的尺寸,全年銷售量沒有提升.
目前全世界大尺寸電視仍然是VA面板比較受歡迎,每年VA大電視銷售量比IPS大電視多好幾倍,銷售量會有這麼大差距,當然是VA面板大電視的表現較好,不是IPS能夠取代的.
建議購買 50RW6500, 畫質與規格好,Benq當然不會頭殼壞掉把50RW6500賣得比規格比較差的49RH6500便宜.兩台放在一起請人推薦,推薦的人自然也不會優先推薦49RH6500
電視可以看很久,而且很多人每天都會開來看,畫質好一點蠻重要的....雖然價格比49吋貴一些,可是跟其他品牌相比,50RW6500規格較好,仍然算是是賣得很便宜.
n2498 wrote:
weivanguard 大
這我知道, 有去看過了, 對畫質還算滿意
只不過對規格和處理方式還是很有興趣啊
多懂一點總是好事
我可以再打字一遍 ...

當時,有人提出 液晶電視 與 映像管電視 的差距是
映像管電視 ... 在 60 hz 的兩張畫面中 存在黑畫面

於是,有廠商提出 ... 那我就 補 個黑畫面 給液晶電視 嘛
喔,這個廠商 叫 Hitachi

它做的 最瘋 的事 我認為是 ...
居然可以 描邊 ... ?

大概因為是 ... 它補的 不是純黑畫面,是〔高反差〕圖片
好吧,現在大概都不需要 描邊 了

喔,它補的 黑畫面,並不是在 60hz 的,時間的正中央
所以,當時還沒稱它為 120 hz
後來有個廠商叫 JVC ( 拜託一下,不是 "現在" 看得到的 JVC

JVC 提出 在 60hz 的{A 、B}畫面中,時間的正中央,補一張〈預想圖〉
啥?


好吧,反正 大家都來預想一下,大家就都有 120 hz 了
不過,我從來沒見過,誰的〈預想圖〉長什麼樣子
再後來 有人 把 這兩種功能 組合起來
60 hz 補〈預想圖〉變成 120hz 的 {A 、〈預想圖〉、B}
在 A 與 〈預想圖〉中間 ... 我關燈

240 hz 就可以是 {A 、關燈、〈預想圖〉、關燈、B}
很好,很囉唆的最後變成
{A 、上管關燈、中管關燈、下管關燈、〈預想圖〉、上管關燈、中管關燈、下管關燈、B}
480hz 誕生
最後這個叫 背光掃描
這麼好聽?


反正現在是 LED 背光
要弄成 霹靂車 的 掃描方式 ...
好吧,我不知道 這 會不會變成 專利

最後我很白目的問一句
為什麼 要 花大錢 買 不存在的畫面,假的 〈預想圖〉
and 花大錢 買 電視幫你關背光燈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