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時覺得還有調整空間又沒很閒所以就擱著
本文懶的附圖,請自行想像

真的有需要再跟我說一聲
前言:
我會對這台進行就我所知的解析,落落長請包含
玩螢幕也好幾年了,財力不足所以一直都是玩高CP值價位
無緣一探高階繪圖螢幕和HD Club的旗艦機種,所以不是啥專業人士
---
從DELL 24"到SONY 26"再到32"
32"其實已經相當令我滿意,會讓我再度升級有幾點
1.CCFL背光->LED背光
懶的查數據,不過記得40HX75A比32EX500還省電

LED背光開機直接到達穩定工作亮度,不會一開始偏暗過幾十分鐘才回穩
(另外這台開機算相當快,不小心關掉馬上重開的話幾乎不用等待)
動態背光精準程度完全不是CCFL能到達的級別,可以1秒240張畫面要哪張背光亮的程度
色彩當然沒2013機種的廣色域強,但我也不覺得會差,均勻度也沒啥問題
2.價位掉很大
當初32EX500約2萬5,沒想到我敗40HX75A才2萬7還送復仇者聯盟3D藍光+2付3D眼鏡
3.更強的倍速和3D功能
從32EX500的120Hz進步到240Hz,不過此機雖是240Hz面板
但補插晶片一樣只補出120張畫面,其餘是靠LED背光強化,要旗艦機種才能補出240張畫面
3D部分雖是第2年改良機種,但其實還是不夠完美,不過做為附加功能也算堪用
4.大畫面震撼
很多人會覺得40"當電腦螢幕簡直瘋了,大到要轉頭看來看去累死人
其實擺到電腦桌最後面,32"確實剛剛好一覽無遺
但玩遊戲看電影還是40"才能稍微延伸左右增加臨場感
---
先說說3D部分
主動式3D就是120張畫面分成60張給左眼、60張給右眼
優點是解析度不減,缺點是閃爍+疊影(左右切換得不夠完美)
我之前有買過頭戴式3D玩一陣子,激起3D功能興趣
SONY那個OLED頭戴3D真的不錯,真正左右畫面同時呈現
只剩下幾個小缺點就完美了
1.解析度720P而非1080P,這個隨技術進步遲早會出來的
(720P以頭戴模擬50"以上的投影感真的還是不夠精細)
2.左右OLED稍稍有些色調不同,畢竟是2個不同的螢幕,但還是希望改善
3.OLED雖說反應極快,但沒有加入掃描模式動態解析度還是頗差(2代有改良)
4.我賣掉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重,配戴舒適度不夠,而且不好對準焦,不能大家一起欣賞
一換上40HX75A...首先就是揮之不去的疊影
24P電影還好些,30P遊戲除了黑白邊緣以外還能接受
60P的靜態圖簡直慘不忍睹,邊線分明的動畫更是杯具...好在沒有看啥3D動畫
2012年機種的電視內建紅外線接受器,少外掛一條棒子方便多了
但3D眼鏡跟電視中間有擋到就失效...還是Pana的藍芽3D眼鏡優多了(13年SONY有改藍芽了)
送的3D眼鏡遮光不錯,就是太重,要另外買高價鈦鏡架款才輕,但沒啥遮光(我是帶個帽子遮光)
鏡片帶有黃,所以色彩會偏,雖然電視3D模式會改成偏藍色調,但還是相當不準
(頭戴3D那個OLED的膚色真是白裡透紅,這個則是說不出的怪)
還有就是左傾偏藍、右傾偏紅...不能用奇怪的角度看(Pana的就不會

不過拿來玩新古墓奇兵還是讚到無話可說,這款遊戲3D效果讚到足以當展示片
保證看到全都傻眼,2D版對比起來簡直乏善可陳

---
再來小聊倍速部分
這台倍速模式特多,有5種
1.普通
2.流暢
3.清晰
4.清晰+
5.脈衝
普通就是標準的倍速,以穩定為優先補插成120張畫面,不會忽快忽慢,錯誤還能忍受
流暢則是盡可能的補插畫面,但畫面轉換時容易忽快忽慢,錯誤也更多
清晰的畫面似乎有微幅銳化
清晰+是加入更多倍光閃爍,亮度約降一半
上述都是傳統作法,因為LCD先天持續顯示的特性,比不上CRT、PDP的瞬間顯示
所以只能補出更多的畫面強制讓動態解析度提升,但附加而來的流暢效果則有利有弊
優點是畫面更流暢,不會抖動、動態解析度更高
缺點是畫面會有錯誤,太流暢又會喪失電影24P特有的氣氛
第5種脈衝是最特別的,完全不補插畫面,維持原有張數
是將60張畫面,每張重複顯示4次,在第4次最穩定的成像時打開LED背光,其餘時間都關閉
首先因為240張只開背光60張,所以亮度只剩1/4...下降相當多,就算背光亮度全開也稍嫌暗
然後只顯示1張畫面4ms,其餘12ms都是黑畫面,所以閃爍感嚴重,幾乎等於CRT 60Hz的閃爍
但優點是極高的動態解析度,1080P解析度下飛快移動的文字也清清楚楚,且原汁原味沒有加工錯誤
---
最後就是如標題的設定分享
個人幾乎所有畫質模式都用上,以因應不同需求
圖像:亮度最低、上網文書用,完全不加料
背光:最小(可自行依室內燈光強弱做調整)
對比:35
亮度:50
色彩:50
色調:0
色溫:中間色溫(看電影時若覺得偏藍,可改成暖色溫1更忠實呈現電影色彩)
銳利度:55(個人覺得這才是最接近點對點清晰的設定)
進階對比度增強:低(這個開了才有動態背光,一般會讓底亮再降一級達到此機最低底亮)
(其餘都預設值、加料通通不開,為省版面,下面設定只列出變動部分)
遊戲:亮度較高、此模式輸入延遲低,遊戲專用,小加料
背光:3
對比:90
動態色彩:低
細部增強:低(可增加紋理細緻感,若不喜歡可關閉)
相片:修圖看照片專用,同樣不加料,此模式本身色溫偏黃一些不太建議用
背光:1
對比:90
電影:一般看影片、動畫的泛用模式
背光:1
對比:90
Motionflow:標準
動態色彩:低
體育:背光最大搭配清晰+,亮度其實還是適宜的,動態解析更好些,細部增強看高畫質電影更優
背光:最大
對比:90
Motionflow:清晰+
動態色彩:低
細部增強:低
動畫:背光最大搭配脈衝,亮度還是偏暗,建議觀燈欣賞藍光電影享受每個細節
背光:最大
對比:90
Motionflow:脈衝
動態色彩:低
細部增強:低
另外第四台只要電影模式再把噪訊抑制那3項開自動就相當不錯了
而3D模式下又是另一套設定,跟原有2D設定不同組,請另外設定
主選單
3D深度調整:0(千萬不要開自動,景深會一直亂跳)
3D眼鏡亮度:高(除非真的覺得疊影很嚴重才降低亮度減輕)
背光:自動鎖定最大
對比:最大
Motionflow:通常會鎖定關閉或只剩標準可選
動態色彩:低
細部增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