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關注MOD以及各家數位機上盒的頻道以及進展,在使用上以及想法上有一些疑難希望各位能幫忙討論解答一下。
我想許多家庭裡都有上了年紀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現今有線電視機上盒與電視都是獨立操作的,電視需先使用遙控器調到HDMI輸入,再把數位機上盒打開並使用數位機上盒的遙控器選台操作,雖然對我們不算上太過麻煩,但對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就不同了,要使用不同的遙控器,要判斷使用哪個輸入介面,使用哪個遙控器轉台操作等等,對他們都是非常複雜甚至是根本用不來的,我想問這只是現階段的過渡期嗎?還是未來的操作方式都是如此?那其他已高度數位化的國家又是甚麼做法呢?
再來是一個更重大的問題,裝機數以及費用!!
現行傳統同軸電纜只要總線接到家中即可自行使用分接器分接,要分2台、5台還是20台都沒有問題也不用增加費用;但使用數位機上盒就不同了,如果是使用有線電視業者的數位機上盒則可以無條件增加,但費用也貴得嚇人,前幾天問了一下,需要300元裝機費、800元設備押金以及每個月一台100元的月租費,如果我們家要裝上4台機上盒,每個月加上原本套餐就快要1千左右了,還不含一次性押金以及裝機費,這對我們已經習慣傳統收視收費方式的我們,其實很難能夠認同。
更不用提IPTV型的MOD或網樂通等等的,都是要吃自己的網路速率,先不管台灣的網路環境如何,如果原本可以買50M使用50M,若安裝了IPTV就等於買50M只能用30M左右了,如果等到跟傳統有線電視一樣普及,那全台灣家家戶戶被吃掉的寬頻應該不是一下就算得出來了。
另外,想問一些"就技術"上的問題:
1.就技術上來說為什麼數位化必定要使用數位機上盒呢?而傳統直接同軸電纜連接到電視的方法不能傳送高畫質以及16:9的畫面嗎?
2.想請問在技術上有沒有可能從數位機上盒輸出的介面一樣是同軸電纜而不是HDMI或色差等等的方式呢?這樣可不用選擇輸入介面,對於操作上又省了一個麻煩了。
3.為何沒有辦法整合機上盒的系統,讓機上盒只有一個標準規格或UI,這樣就可以直接內建在電視裡不用再外接機上盒,且各個業者仍可以依一定的規格或UI上去新增或減少功能,反正接甚麼業者就直接從同軸電纜下載該業者的功能及UI..基本也是一樣打開電視就能選台了。
4.傳統同軸電纜傳輸的畫面的方法是以頻率來區分頻道的,那透過數位機上盒就如同使用網路傳輸的方式傳輸畫面嗎?那為什麼好像使用同軸電纜的數位機上盒沒有限制速率以及裝機數(客服是這樣跟我說的,只要你付錢..),且也不影響電腦網路的傳輸呢?那一個同軸電纜同時間可以傳輸多少資料?
5.本人還再就學沒有機會去別的國家逛逛...有沒有能提供一下其他國家電視數位化的使用方式以及新奇的地方呢?
在美國絕大部份數位有線電視都是用同軸電纜傳送, 所以傳送 16:9 數位電視訊號使用同軸電纜是沒問題的. 在美國只有 FiOS 有線電視是用光纎直接拉進用戶家裡, AT&T U-verse 是使用光纎傳到附近接線箱上後再用"電話線"把有線電視訊號傳進用戶家裡.
在美國數位有線電視需要使用電視盒是 FCC 讓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可以把數位電視訊號"加密", 這種做法就是杜絕偷竊有線電視訊號, 所以每部數位電視前面都需要電視盒該電視盒就是"電視訊號解碼器". 只有該地區空中天線可以免費收到電視台訊號在有線數位系統上不用"加密". 換句話說偷竊有線電視訊號與使用天線免費收到電視台數相同, 其他非天線能收到數位電視台訊號全部"加密"一定要有"電視訊號解碼器"才能收到其他電視台.
美國的"電視訊號解碼器"上有數種輸出方式(接上電視), 同軸電纜只是其中一種, 還有 Y Pb Pr,.. 等.
美國的有線電視系統除了"電視訊號解碼器"外還有提供另一種"解碼卡", 叫 "CableCARD", 這種卡片外型像 PCMCIA , 直接插在 LCD 電視背面上, 早期賣的數位電視機上"部份"有這個槽可以插上 "CableCARD", 但最近幾年賣的數位電視機都已經拿掉這個槽 (大概是 cost down), 所以都需要"有線電視訊號解碼器".
每一顆"電視訊號解碼器"都有一個 mac 地址, 收到後必須上網或打電話去做 activation (啟動), 啟動後有線電視系統上的祀服器才會讓電視解碼器收到訊號. 有線電視系統每格一段時間會做"電視訊號解碼器"軟體更新換句話說"加密"方式可以隨意改變.
美國一般有線電視系統同軸電纜上有三種訉號, 有線電視訊號、電話訊號、寬頻(internet)訊號. 寬頻(internet)與電話訊號只須佔 2~5 電視頻道頻寬, 其餘可供數百台數位電視台訊號.
類比 CATV 可以 一戶裝機全家數台電視共同分享,還可以分給鄰居吃到飽.
數位時代,你繳多少錢,就看多少節目,你不繳錢,業者不需到你家派員拆線,直接讓你不能收看,螢幕上告訴您沒繳費,這就是客戶管理.一次解決付費與盜接私接戶問題.
臺灣市場小,政府與業者都沒有統一的廣播與 CA 標準,電視機業者無從配合,只好內建類比 TUNER ,再加上民眾有聲有影就好了,不計較內容與畫面比例或畫質音質,只想到要每一房間的電視都可以看,民眾要看數位台還要多花錢,還不能只要數位台不繳類比台的錢,業者能拖一天算一天,才會造成臺灣 CATV 數位化全球最落後的結果.
老人家學習新科技真的很困難, 本來的電視, 你就只要拿起電視遙控機, 開機, 選台, 調聲音等, 大抵只要記憶電源紐, 頻道上下紐, 音量上下紐, 以及數字鍵直接轉台, 就這樣
改用 MOD 或是有線電視機上盒, 或是那種外接的數位無線機上盒, 就變成兩個遙控
所以要記憶的變成電視遙控的電源, 音量, 輸入源, 再加上機上盒的遙控
家裡八十幾歲阿公, 就很難記起來說電視開了之後還要選輸入源變成 AV1 或是 HDMI1. 雖然家裡電視, 你關機前是 HDMI1, 下次再開機他還是 HDMI1, 但一不小心按了頻道紐, 他就會自動切成TV, 然後阿公就忘了怎麼切換訊號源
這點真的有點無解, 老人家很難記憶新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電視不能整合機上盒, 有些網友回答了部分
其實你看台灣這裡很多易經電視以前都走一個漏洞, 就是把電視當數位顯示器賣, 買時加送你電視頻道盒(類比/數位), 送到府時幫你安裝, 就變成電視. 前陣子不是才爆出哪家品牌被糾正
為什麼有線電視的數位機上盒不能整合到電視裡, 其實我覺得只要兩肇雙方願意去談, 有共識, 就可以做. 但是沒什麼利潤吧, 所以就變成機上盒的產生, 然後你一定要把它當電視 (喔不, 其實現在該叫做顯示器) 的外接訊號源
就這麼想吧, 你就好像買了一台大尺吋的液晶螢幕, 然後他支援 HDMI 或是 AV 端子, 讓你可以接數位機上盒, 藉以觀賞電視節目. 所以你需要先開液晶螢幕電源, 再開機上盒, 然後切換頻道當然用機上盒的遙控
只是家裡電視(顯示器)一般而言離座位很遠, 所以他會有個遙控來開啟電源
我覺得對於老人家, 乾脆把原本電視遙控的用不著的(例如頻道切換)按鈕某種方式的封鎖
至於有線電視的數位機上盒
我觀察到好像有的機種, 他目前是數位跟類比並存的
就是哩, 機上盒的數位訊號其實還是透過原有纜線, 等於一台 Cable Modem, 以此接收數位訊號. 但在此同時, 類比訊號還在, 我看到的那個機上盒他也還有類比輸出, 可以接到電視. 也就是說既然這樣, 暫時也還可以進行分接到其他房間
不過其他規格的機上盒是不是這樣我就不知道了, 並且業者應該也可以對類比訊號做必要的關閉動作
我覺得未來消費與收看模式要做變更吧
像我老家裡, 客廳以外, 我房間也接了一台電視, 但我很少回去. 如果說改用有線數位機上盒後, 多接一台到我房間, 每個月付一百, 很不划算, 那應該就不接了吧
對於某些人來說, 也許客廳一台電視, 房間一台, 房間電視只有在快要準備就寢前會看, 就是說同時間只會看一台, 這種狀況要每個月多付一百, 划不划算看個人
要不然就是要另外再買一個網路電視盒, 這樣房間需要看時透過他來看. 只是一般網路電視盒畫質不好, 畢竟那是為了在外行動收看的
要不就是未來要有其他無線影像傳輸的產品, 讓你把客廳的影像畫面傳輸到房間
內文搜尋
X




























































































